IT服務財務管理:明確IT服務的成本和效益

 來自:翰緯諮詢    作者:劉億舟左天祖  郵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如今,通過信息化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是IT界和企業界最響亮的口號了。這是一件好事,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於企業發展的戰略意義。

  可是,當老總們豪情滿懷地將巨資投在各種“系統”上,期待着“利潤滾滾來”時,他們最後發現,精良的設備和先進的技術有時並沒有爲企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相反,那些昂貴的“系統”常常讓他們騎虎難下。這種尷尬和無奈就是專家們所指的“信息悖論”。

   走出“信息悖論”的沼澤地

  那麼,如何走出這“信息悖論”的沼澤地呢?

  專家們給出的答案是:管理重於技術。要改變以往那種“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式的非理性IT投資方式,就必須對IT項目的投資過程進行理性的管理,研究IT項目投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準確計量IT項目投資的成本和效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投資評價和責任追究。

  IT服務財務管理作爲戰術性的服務管理流程,可以解決IT投資預算、IT成本、效益覈算和投資評價等問題,從而爲高層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因此,企業要走出“信息悖論”的沼澤地,通過IT服務財務管理流程對IT服務項目的規劃、實施和運作進行量化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IT服務財務管理流程,是負責對IT服務運作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資源進行貨幣化管理的流程。該服務管理流程又包括三個子流程,它們分別是IT投資預算(Budgeting)子流程、IT會計覈算(Accounting)子流程和IT服務計費(Charging)子流程。這三個子流程形成了一個IT服務項目量化管理的循環。投資預算

  IT投資預算的主要目的是對IT投資項目進行事前規劃和控制。通過預算,可以幫助高層管理人員預測IT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也可以作爲IT服務實施和運作過程中控制的依據。

  一般來說,IT服務工作量是IT服務成本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在編制預算的時候,要先對未來的IT服務工作量進行預測。

  在預算編制時,各預算項目的成本一般也都是未知的,如加班工資、外部網收費等,因此必須對其進行預測。預測這些成本,是根據以前IT會計年度的成本數據和對未來工作量的估計進行的。值得提出的是,IT服務財務管理必須謹慎地估計那些不可控制的項目成本的變化。

  IT投資預算需要明確組織一定時期內的總目標和各級部門的子目標。預算主要從財務的角度出發,預算的年限跨度通常是15年。

  IT會計覈算子流程的主要目標在於,通過量化IT服務運作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和收益,爲IT服務管理人員提供考覈依據和決策信息。該子流程所包括的活動主要有:IT服務項目成本覈算、投資評價、差異分析和處理。這些活動分別實現了對IT項目成本和收益的事中和事後控制。

  1. IT服務項目成本覈算

  在覈算IT服務項目的成本之前,先要對成本要素進行定義。成本要素是成本項目進一步細分的結果,如硬件可以進一步分爲辦公室硬件、網絡硬件以及中央服務器硬件等。成本要素一般可以按部門、客戶或產品等劃分標準進行定義。而對於IT服務部門而言,理想的方法應該是按照服務要素結構來定義成本要素。

  2. 投資評價

  用於IT項目投資評價的指標主要有投資回報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和資本報酬率(ROCE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3. 差異分析和處理

  爲了達到控制的目的,IT會計人員需要將每月、每年的實際數據與相應的預算、計劃數據進行比較,發現差異,調查、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並對差異進行適當的處理。IT會計人員需要注意的差異一般包括成本差異、收益差異、服務級別差異和工作量差異。

  IT服務計費子流程是負責向使用IT服務的客戶收取相應費用的子流程。該子流程的順利運作需要以IT會計覈算子流程爲基礎。

  如果組織需要將IT部門作爲成本中心或利潤中心(見下文討論)時,需要通過向客戶收費來實現其目標。通過向客戶收取IT服務費用,一般可以迫使業務部門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需求、降低總體服務成本,並有助於IT服務財務管理人員重點關注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服務項目。

  因此,從上述意義上來說,IT服務計費子流程,通過構建一個內部市場並以價格機制作爲合理配置資源的手段,使客戶和用戶自覺地將其真實的業務需求與服務成本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了IT投資的效率。

   角色轉換

  在傳統的組織結構中,IT部門只是一個“輔助車間”,而業務部門則是“生產車間”。這種職能定位使得IT部門成爲業務部門的“後勤部門”,再加上IT部門自身的技術壁壘,使得IT部門成爲名符其實的“IT黑洞”,從而使組織中IT項目的決策、IT項目成本的預算與控制變成一個只有IT人員專屬的“暗角”。

  爲了改變這種狀況,IT服務管理的實施,要求相應地改變IT部門在組織結構中的定位,即將IT部門從一個技術支持中心改造爲一個成本中心,甚至利潤中心。這樣,就可以將IT部門從一個支持部門轉變爲一個責任中心,從而提高了IT部門運作的效率。

  IT部門被確立爲一個成本中心時,對其IT支出和產出(服務)要進行全面覈算,並從客戶收費中收取補償。這種政策要求覈算所有的付現和非付現成本,確認IT服務運作的所有經濟成本。

  作爲利潤中心來運作的IT部門相當於一個獨立的營利性組織,一般擁有完整的會計覈算體系。在這種政策下,IT部門的管理者通常可以像一個獨立運營的經濟實體一樣,有足夠的自主權去管理IT部門,但其目標必須由組織確定。

  在實際應用中,將IT部門定位爲成本中心或利潤中心取決於組織業務的規模和對IT的依賴程度。一般來說,對於那些組織業務規模較大且對IT依賴程度較高的組織,可將其IT部門設立爲利潤中心,以真正的商業化模式進行運作。而對於那些業務量較小且對IT依賴程度不高的組織而言,將IT部門作爲成本中心運作就可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了。

  值得指出的是,不管採取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的形式運作IT部門,都必須設計合理和有效的考覈指標對IT部門的業績進行考覈評價,並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