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行業面臨轉型的重大需求

中國電信:輝煌成就

20世紀90年代以來,背靠巨大的市場需求,採用正確的發展策略,中國 電信業書寫了世界電信發展史上的輝煌篇章。


2005年中國電信業繼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06年的基本趨勢仍然是 增長,增長速度和數量大致與2005年持平。具體來說,最近幾年,我國電話 用戶每年增加在7000萬戶之上,2006年能夠保持這個增量。2005年年底,全 國固網和移動用戶總量預計爲7.4億戶,2006年超過8億戶大關應該不成問 題。我國電話用戶數量已經是全球第一。


目前,電信業最大的問題是增量不增收:總量大,但並沒有帶來相應的收 益。2005年電信業全年收入是500億美元左右,而美國一家人7&I公司全年的 收人就是517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全年的電信業收人居然比不上美國一個電 信企業的利潤,而且這家公司並不是美國效益最好的公司,爲什麼我們的電信 業務量增多、用戶數增多,但收入卻沒有增多呢?這就說明我們的電信企業的 盈利模式還有問題,要進一步去探索。


在2005年,一方面,我們爲的過熱增幅感到憂慮,尤其這一 數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這樣一個基礎上實現的。另一方面,電信業務 收入增長的10.77。也讓我們感到憂慮,畢竟電信業務收入增長低於00?增長, 這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是第一次。信息產業部最新快報顯示,2006年1~7月份全 國通信業務收人累計完成4052.9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口.4%。無論是上 一年的增幅10.7^,還是2006年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 不存在了,於是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電信業是不是已經從輝煌步人了 “微利時代”?通過轉型是否能夠走出“微利”困境?特別是在第六屆中國信息 港論壇上,信息產業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國電信總工程師韋樂平指出:“未 來電信業務的增長將會與經濟增長相適應,成爲一個穩定發展的微利服務行 業,像2002年大規模的、不計成本的、全社會的投資都投向電信的情況已經 不復存在。"對於轉型這樣一個相對“抽象”、“虛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同它 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轉型:企業信息化

面對增量不增收,固定投入與收益之間的不平衡,除了固定電話是真正的 盈利之外,其他沒有形成第二個核心盈利點,我們產生了困惑。如果突破新的 危機呢?

信息產業部奚國華副部長指出,推進轉型既是菔務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也 是電信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實現持續發展、建設電信強國的需要。上海電信董事長張維華提出了明確的思路:“要突破電信業所面臨的增長極限,一方面要通過價值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成本下降。”

從這個意義上講,轉型與其說是一種選擇,不如說是一種戰略。然而需要 強調的是,轉型並不是人到8,而是人到人十。

中國電信要從網絡基礎運營商轉變爲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大轉折往往 伴隨着大機遇,當前我國信息業面臨着一個難得的轉折機遇。”所以,從2005 年中國電信集團加快實現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開始了戰略轉型。

‘“服務於信息化大局,推動行業向信息服務業擴展”並將爲十餘個行業包 括製造、金融、教育等行業進行量身定做信息化的解決方案。隨着信息化的推 進與發展,中國電信面臨着危機,因爲中國電信對於信息化的行業還是比較陌 生的,更多的是對客戶資源的陌生,而使得缺乏行業經驗,這就需要對所要信 息化的行業進一步開展研究與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