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迎來商業元年 運營商短期盈利模式成難點

  6月6日,新一代因特網協議IPv6正式上線。據統計,截至4日,中國參加IPv6Launch的網站有65%可在IPv6上存取。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IPV6本身發展過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這不妨礙進行IPV4向IPV6的升級過度,技術升級都是邊實踐邊完善的過程。”

  明年有望迎來投資高峯期

  隨着產生環境的成熟,IPV4向IPV6的遷移加速度。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曾明確,到2013 年年底前,開展國際互聯網協議第6 版(IPv6)網絡小規模商用試點,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演進路線;2014 年至2015 年,開展大規模部署和商用,實現國際互聯網協議第4 版與第6 版主流業務互通。

  中國平安分析師邵青認爲,互聯網協議從IPv4 升級爲IPv6 的驅動力來自IPv4 地址面臨枯竭,IPv6 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等優勢。IPv6 網絡的建設將是漫長的過程,至少需要10年時間。

  “IPV6設備製造鏈上路由器、交換機、終端首先受益,長期應用服務鏈包括相關互聯網公司後續受到較大影響。給數據通訊設備帶來每年至少10%的增長。然而至少需要5-10年的長期替代過程。”另有業內分析人士亦表示。

  據瞭解,在中國衆多上市公司中,高鴻股份、烽火通信、中興通訊、浙大網新等多家擁有IPv6概念。其中以清華紫光控股的比威網絡較爲顯著,其股價也因此屢次大漲。

  不過,國金證券分析師陳運紅認爲,今年是IPV6商業元年,而明年IPV6纔將對產業鏈上的企業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IPV6目前可以說進入試商業階段,大規模改造在明年。過去幾年是寬帶化,後面重點在於互聯網、4G等。IPV6今年整個寬帶投資在5%-10%,明年進入投資高峯期。”

  運營商忙佈局

  短期盈利模式成難點

  IPV6的部署徐徐展開,也不乏運營商忙碌的身影。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報告顯示,未來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IP地址需求量爲10億,物聯網需求量爲100億,固定互聯網爲5億,IP地址需求總量高達345億。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日前表示,今明兩年啓動約10個省份的網絡改造,改造4個業務基地和10餘個自有業務平臺,發展300萬IPv6用戶。中國移動計劃5年內實現IPv6的全面應用。

  中國電信方面也規劃,2009-2011年爲試商用階段,啓動網絡和平臺改造,在2015年之後將實現IPv6的全面商用,使新型的應用佔據主導地位。

  而根據中國聯通副總經理張鈞安的介紹,聯通計劃投資8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個城市開展IPv6試點商用的規模部署,2013年底實現不少於300萬IPv6寬帶接入用戶的目標。

  不過三大運營商雖然賣力籌劃,甚至有少許成效,但在外界眼中,運營商轉向IPv6的動力仍然明顯不足。陳運紅認爲,運營商部署IPV6難點在於短期盈利模式的問題:“目前全球IPV4向IPV6加速遷移,需要網絡改造升級,短期還沒有內容支持,前期投入和後期培育並重。從遷移進程來看,首先是網絡的投資支撐,緊接着互聯網內容改造支持IPV6,終端改造升級和應用支撐之下,產生更多盈利模式,才能產生效益形成良性循環。短期對盈利是負影響,這就在前期需要國家層面對政策、資金方面的鼓勵引導。”

  據悉,爲加速推進IPv6建設,國家發改委已宣佈拿出80億元作爲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但電信方面人士表示,預計其下一代互聯網從試點商用到全面商用的整個部署過程,需“改造+新建”投資逾1600億元。

  對於運營商部署IPV6面臨的資金壓力,業內人士指出:“從數據通信設備來看,中國企業每年新增路由器交換機300億左右,純量市場超過1500億左右,並且以10%-15%增長,IPV6每年規模相當於40億-50億左右,今年來看對於運營商的財務分擔並不大。”

  “IPV6是下一個網絡的技術方案,未來網絡是寬帶和固網融合,長期趨勢來看,光纖設備和個人距離拉近,最後一百米是無限。三大運營商,單純從固網和移動目前來看,中國移動優勢較爲明顯,聯通和電信也各有特色。目前較爲均衡,長期來看,4G牌照的發放和寬帶等是重點,也是網絡下一個競爭優勢不確定因素。”陳運紅如是說。(雪狐博客編輯: http://www.xuehuwang.com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