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冰封的爱情.
今天看了这么一部经典的爱情文艺片,对岩井俊二敬佩有佳.找了一篇上层的影评分享给大家.
msn上碰到阿杜,问他有没有看过电影《情书》,他说看过日本岩井俊二的版本,挺好看的,不过不大好看懂,我说你看看以俺这智商能行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说,没事,多看几遍就会懂了,呵呵。
阿杜说《情书》是一部爱情文艺片,在我的脑海中,凡冠以文艺片的电影,多充斥着各种意识流的形态,摇移不定的镜头想要表达多种矛盾冲突,于是,一部电影就被无形地肢解为多个碎片了,想要提炼这种电影的主题,多半是困难的,因为它的主题是分散的。《情书》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纯净的故事,这个故事带着懵懂的青涩和淡淡的哀伤,导演用安静的画面将一个精心织就的故事娓娓道来,只要仔细欣赏,应该说不难看懂,如果说《情书》是一部文艺片的话,大概就在于整部影片并非仅仅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里面有着更深一层的寓意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如关于生与死、关于罪与罚、关于客我与本我。
影片以渡边博子躺在雪地上的特写镜头开始,那一天是她男朋友藤井树的忌日,她躺在雪地里屏住呼吸,想要从死者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仪式结束后,在整理藤井树的遗物时,她翻出一本男友在国中时期的毕业纪念册,在相册中找到了男友从前的住址,并偷偷地记在了自己的胳膊上,尽管知道那个住址已经失效,但她还是按照地址寄出了第一封“情书”,内容很简单:你好吗?我很好!也许,这仅仅是她无法忘怀男友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一个细腻、内向的女孩子心里,有着童话般可爱的想法。
但是,她没有想到,这封信竟真的被一个名叫藤井树的女孩子收到了,并且她们俩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于是,两人在好奇之下,往复开始了书信联系,虽然很快就证实了是个误会,但书信联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藤井树(女)在回信中写道“我依稀记得有个叫阿树的男孩子。他是我的中学同学。也许,他就是你找的人。渡边博子果然在相册中找到了一个长相酷似自己的女孩子,她猜想自己可能是无意中充当了藤井树(女)的影子,男友对自己的所谓一见钟情,仅仅是因为她长得象藤井树(女)而已。于是,更大的好奇促使她想要通过藤井树(女)了解自己男友更多的信息。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才渐渐明白,原来导演想要着意刻画的角色是藤井树(女),渡边博子只是无形中充当了藤井树(女)记忆阀门的开启者,而这个阀门开启的绝不仅仅是一段陈年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融解了一段冰封已久的青涩爱恋。这样的故事设计是充满隐喻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讲,渡边博子就是藤井树(女)的一面镜子,藤井树是主我,渡边博子是客我,二人的书信往来,其实不过是藤井树(女)主我和客我互动沟通的影像表达而已,通过镜子,让她真正认识了自己。
藤井树(女)说童年的回忆,只要和男孩藤井树有关的,大多数是不愉快的。”随后,国中的回忆切入进来,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影片所有正叙的部分,都是在雪天展开的,要么是大雪飘飞,要么是满地积雪,冷冷的色调暗示着隐隐的忧伤,而影片倒叙的部分,则都是在云淡风清、阳光明媚的环境中展开的,暖暖的色调与雪天的一片惨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国中生的孩子气和恶作剧,让影片充满了生机,也勾起了我们每个人多年前的回忆,懵懂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不懂生活在滋味、爱情的滋味,常常会一本正经地计较一些我们现在想来不足挂齿的小事情,这种青涩、这种认真、这种单纯,是让我们感动的,更是让我们怀念的。
随着记忆的展开,藤井树(女)渐渐发现了藤井树(男)是爱自己的,这份爱表达得含蓄而隐蔽,让这个有点虎头虎脑的小女生始终没能领会,而从她返回当年的国中去了解昔日的往事,老师告诉她三年前藤井树(男)已经死于一次山难,当晚,她便高烧41度多,这突如袭来的高烧,暗示了藤井树(男)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不禁有些让人惋惜不已,让我想起了张艾嘉《爱的代价》中所唱道的:“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象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啊……”。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还能记起母亲发现藤井树(女)高烧后,她与藤井树(女)的爷爷针对救护方式的那段冲突描写,爷爷为了抢时间,执意背起孙女往医院跑,而母亲则坚持要等救护车过来接,争执不下的时候,母亲终于将心中多年的积怨吐了出来,她其实在内心一直将丈夫的死归咎于父亲不听从医生的劝告而背儿子去医院,结果导致延误了救治的时间。风雪夜,祖孙三代人,再次共历患难,事后,母亲终于得以释怀,提出不买新居,在老房子住到父亲老去。如果说单纯将这部电影定义为一部爱情剧的话,这一段导演岩井俊二自然没有必要花长长的篇幅去表现,而这一处我认为也正是片子的精彩之处,它遥相呼应了渡边博子的情感发展,博子在男友逝去两年之久仍然无法将其忘记,原因就在于一个始终难以释怀的情结,因为这个情结,她始终无法投入到一场新的恋爱当中去,面对秋叶茂的追求,一个难以抹去的藤井树(男)的身影一直横亘其间。
好在让我们欣慰的是,渡边博子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在一个寒冷的清晨,站在一片空旷的雪野上,不停地对着远山呼唤:你好吗?我很好!,这个时候,随着她泪水的涌出,随着她如孩子般的抽泣,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博子终于获得了解脱,“情结”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想躲就越是被缠绕,而只有主动去解,才有机会打开。
影片的基调是忧伤的,因为里面充斥着一个关键词——孤独,我们不妨来缕缕看:秋叶茂喜欢着渡边博子,但博子的心却依然被藤井树占据着;秋叶茂的弟子喜欢他,却自知无法取代博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只好委屈着成全;国中隔壁班的大井爱慕着藤井树(男),他却对她毫无感觉;藤井树(男)含蓄地爱着藤井树(女),而她却全然不知,竟还帮大井追求藤井树(男);小樽市的邮差一厢情愿地追求着藤井树(女),而她却避之唯恐不及;当藤井树(女)终于明白了藤井树(男)对自己的爱时,对方已经去往天国;中年丧夫的母亲,鳏寡的爷爷……这一组组对“孤独”的视觉呈现,和着日本西部冬季白皑皑的群山,那种气氛,那种凄凉,简直让人窒息,情感随着剧情,被缓缓地堆积,然后又被缓缓地压抑着。
终于,在影片最后的一刻,冰雪消融,冬去春来,藤井树(女)翻开好事的学妹们送来的重大发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借书卡的背面自己少女时的肖像映入眼帘,她的眼睛顿时涌满了泪水,这样的泪水不知道会带给她一些什么,套用一句很老的话,体验爱是幸福的,明白被爱也是幸福的,但是,当你明白了这一切,却已是人鬼殊途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0

收藏

hehandong

51篇文章,7W+人气,0粉丝

Ctrl+Enter 发布

发布

取消

0

分享
hehando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