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300——2017年北馬破三補記

2017年9月17日,第37屆北京馬拉松,我淨成績2:58:24完賽,總排名305名/28365人。這是跑步三年多來、跑馬兩年多來,馬拉松首次跑進3小時,也算是值得紀念的一件事。

然而,一方面賽後工作生活各種忙碌,另一方面對跑步的心態日趨淡然,一直提筆未下。直到十一長假的某個清晨,因爲霧霾嚴重沒有出去跑步,就利用這點時間寫點什麼吧。

2017北京馬拉松成績單


諸多捨棄

去年北馬之後,對跑步的得失進行了再思考,結論很顯然:跑步非常好,但凡事過猶不及。

於是去年9月下旬至11月底有意減少了每月的跑量,從北馬前倆月的400+減到了每月200+。但是12月份至2月份開始備戰無錫馬拉松,爲追求PB,月跑量又逐步增加到了300多乃至400。3月19日無錫馬拉松之後,爲了拿到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利用工作空檔期5月14日又參加了秦皇島馬拉松。

5月底換了新的工作,跨入了夢寐以求的新能源領域。對我而言,這是一份事業,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機會,而非另一職業。感謝所有。入職後,各方面都需要好好學習和儘快適應,必須得對工作生活愛好等諸多方面進行調整了。

於是,對跑步相關的活動主動捨棄了許多。

在這之前,停止更新持續了接近3年的貼吧打卡記錄(日誌/心得),也等於揮別了貼吧的諸多好友(非常不捨);停止更新持續了接近3年的Excel跑步數據記錄,不再對個人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曾經我也是數據控);停止了跑步相關的寫作練習(曾爲某公衆號寫過幾周技術流文章),當然放棄了曾想做個跑步作家的妄念。

不再在微信朋友圈曬跑步路線,不再邀贊與點贊;關閉了微信運動,不再熱衷於搶佔好友中的名次和相互點贊;取消了對所有跑步相關公衆號的關注(後來又恢復關注了三五個有技術含量的,但也不常看);退出或靜默了多個微信羣,只保留了兩個在業餘時間適度活躍的羣(某特三戰隊和某酷跑團)。

期間,放棄了參加某跑步教練認證培訓、和參加某專業跑步訓練營的念想;婉拒了幾個擔任業餘跑團教練的邀請(除某酷跑團);

一份新“工作”:榮任某央企業餘跑團“教練”

甚至,放棄了申領已經基本到手的馬拉松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秦皇島全國馬拉松錦標賽上達標);權衡利弊後,又放棄了上下肢大肌肉的力量練習(本來練得也還不錯)。

最後,只保留了跑步本身,和必不可少、耗時最少的三項輔助運動:熱身、拉伸和核心力量練習。當然,依然保留了對跑步的熱愛和對目標與PB的渴求,這個時候2017北馬的目標仍然是進三。

聚焦到跑步本身之後,這次北馬前五六七八四個月分別跑了309/353/433/491km,跑量相對往年北馬前略有所增,應該說也是有所剋制的結果。對我來說真不算多,兩年前我就有能力月跑400以上了。有跑友勸我把月跑量提到600便能輕鬆跑三,我付之一笑:機會成本太高,不划算。

另外,備戰北馬期間的訓練質量還是比較有保證的,間歇跑、節奏跑、LSD,基本上每週都在按計劃跑。這一點,還得感謝所有!

《天生就會跑》扉頁

我還在持續跑步,我依然熱愛跑步,但是否有人知道或點贊,已不再重要。


放下目標

2017年照例夏練三九,目標直指北馬進三。我還和特三戰隊的另外兩個小夥伴組建了“Breaking3”小組,整個夏天和特三隊友按300的目標配速進行各項訓練。

在我跑步之初,我就定下了“三年全馬進三”的“宏偉目標”,豈能輕言放棄?尤其在今年3月19日,無錫馬拉松我跑了3:02:15的好成績,這一目標似乎已觸手可及。熟悉我的跑友都知道我今年北馬的目標就是跑進3小時。但每被問及時,我都會笑曰“順其自然吧”。

低調是必須的。

不但表面低調,我在自己的個人年度計劃中,早就將“馬拉松跑進3小時”這一條給徹底刪除了。雖然訓練依舊,但從裏到外,這個目標早已經逐漸淡化了。

實際上,今年北馬前,一系列自測也沒有達到進三的水準。作爲對比,2015年首個北馬賽前,五千、萬米、半馬和亞索800各種自測,以及30km+帶妝彩排,統統達到或超過330的水準(甚至多項達到了320的水準),因此當時對跑進330可以說信心十足,實際成績321。

因此,低調也是不得不的事。

馬拉松進3所需的各段等效成績,賽前我均未達標

5月底,3000米自測,11:05,按VDOT計算器(下同),只相當於303水準;

6月中,5000米自測,19:35,只相當於307水準;

7月中,萬米自測因天熱直接放棄;

8月中,亞索800自測,十組800米平均每個2:51,還不錯達到了300左右的水準;

8月27日,“帶妝彩排”32km馬拉松目標配速跑,跟一個高手跑的,只勉強跑出了417配速,未達到415的目標;

9月2日,參加公園半馬作爲熱身賽,跑得相當艱苦,成績1:29:02,只相當於305的水準;

9月9日,最後一次“帶妝彩排”,16km馬拉松目標配速跑,竟然只跑了5km就因爲心率過高而大幅降速,平均配速424,遠未達到415的目標。

至此,我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際,都已經完全放下對300的執念了。北馬前幾天,我給自己大致設定的目標是305至302。

9月份正是工作繁忙的時候,該幹活幹活,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倒是過得非常充實。

公園半馬成績不理想,但和特三戰友們團隊作戰,歡樂依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簡單迎戰

賽前幾天,開始關注9月17比賽日的天氣,高溫的預期逐步在變成現實。

9月16日晚,最後一次看天氣預報,印象中預報的氣溫是18~29℃,結合自己的大致完賽時間,估算了一下自己北馬全程的氣溫大致在20~25℃。這不是一個理想的氣溫,對馬拉松比賽而言,算得上是高溫了。而高溫,意味着要降速。北馬目標也許該下調至308至310。

怎麼辦?涼拌!反正沒目標,正好輕鬆上陣。

當然,也稍微做了點簡單功課。一是諮詢了一下偶像滬天文馬拉松,得到的答覆是:如果溼度不大的話,按預定配速跑也不是不可以,但後半程可能會很辛苦,如果不想後面太累可以降低5~10秒配速。二是複習了一下徐國鋒制定的馬拉松比賽心率區間建議,記住了幾個心率控制範圍。

按實測最大心率193、靜息心率42制定的全馬心率控制策略

最終的策略就是關注心率,相機行事。於是,索性連配速計劃都省得準備和記憶了,正好安心睡覺。


意外突破

9月17日7:30,第37屆北京國際馬拉松準時鳴槍開跑。

照例,我提前半小時達到出發區,站位比較靠前(前面仍然有不少人),只花了7秒鐘衝過線。前五公里先按415配速跑跑試試,可喜的是心率居然在目標範圍之內。當然,也沒有貿然加碼提速,目送幾位熟知的水平差不多的跑友揚塵而去。

五公里前後,偶遇某大都訓練營的300私兔(非官方領跑員),見跟跑的人不少,於是加入其中。

在某大都訓練營的300私兔陣列中,與衆多衝三跑友並肩作戰

必須得感謝一下其中擔綱領銜的兩位私兔,爲大夥做出了無私的奉獻。雖然我眼拙不認識,但必須向他們致敬。在這個團隊中,我一直跟跑了到30km前後,有人領跑一直比較省心。期間在路過水站時和身邊的跑友還相互幫忙取水並傳遞海綿,雖然大家互不相識且在賣力地高速奔跑,但氛圍很溫馨,讓人很懷念。

當然,過了半程,這個團隊人數開始變少;在過了30km補給站後,甚至突然煙消雲散了。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奮起追了1km後(該公里配速359),也沒有再看到領隊的兩個私兔,心想他們應該是已經完成任務各奔前程了(一般擔任3小時兔子的人水平遠高於3小時至少是245左右的水平,另外馬拉松兔子的任務一般是30~35km)。

好在這時,檢查過總用時、當前配速和心率,發現時間略有盈餘、衝三仍有餘力,於是開始了一個人的戰鬥。全程我總體上一直跑得比較輕鬆,甚至一路不忘和跑友、攝影師、志願者互動。要知道,我一向被稱作嚴肅跑者:P

不嚴肅的“嚴肅跑者”

這次北京馬拉松出乎意料地輕鬆,全程總體越跑越快。根據官方成績單,前半程用時1:30:08,後半程用時1:28:16,後半程比前半程快了將近2分鐘,後半程甚至把我此前的半馬PB都刷新了!這對馬拉松比賽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35km前後,壓根沒感覺到疲憊(更不要說讓絕大多數跑友談虎色變的“撞牆”),過了40km之後開始一路提速,最後500米左右,聽到了後援團的點名助威,還能回頭揮手致意,並能拿出最好的姿態用346的配速衝刺(當然心率可控)——要知道這個速度差不多是我平時跑800間歇跑的速度——可以說狀態好到了爆棚。

這次比賽確實跑出了狀態,跑出了巔峯。賽後查看佳明手錶的訓練強度居然只有3.7,屬於中等訓練水平,怪不得感覺不太累;第二天靜息心率回到42,比賽前還低,可見賽後恢復得也很神速。比賽第二天立馬開始了爲期一週的連續多地出差奔波,也沒有什麼疲勞的感覺。

跑出狀態,感覺真好。

到底發生了什麼?我也不知道。


積極因素

馬拉松跑進3小時,誠然不容易,對大多數人來說想都不敢想(或者說不願去想)。對我而言,只是個自信通過努力一定能達成的階段目標而已。何況這一目標,早已不重要。

馬拉松跑進3小時,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我一直篤信大多數普通成年男子經過科學訓練都可以達到。但是,在此前自測和訓練水準均未達標的情況下,能輕鬆跑出258的成績,對我而言堪稱奇蹟。

又但是,No accident,除了“比賽日的奇蹟”,或許自身還是有點積極因素的,簡單總結和回顧一下吧。

因素1:保持健康。運動健康源自於理性與剋制,貪多求快,傷病立來。所幸跑步三年多基本沒受過什麼有名堂的傷,工作生活和鍛鍊沒有因之受影響。

因素2:樂觀淡然的心態。凡事多往好處想。例如公園半馬遠未達標,但我仍然通過排除氣溫高、賽道起伏大、賽前沒睡好等不利因素,覺得自己仍然有進三的實力。另外,不刻意追求某個目標,退而專注於努力的過程,或許纔是捷徑,方是正道。

因素3:紮實的基礎。Run don't lie,跑過的路不會騙人,三年多一萬多公里的日積月累,不算多但有量有質,這個是基礎的基礎。

因素4:嚴格的體重管理。對馬拉松這項運動,體重控制非常重要,跑得快必須得足夠瘦。在賽前兩月我就開始有意控制體重,賽前最後兩週,更是通過兩個碳水循環,將體重減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點61kg。我曾經通過兩年時間把體重從85kg+降到65kg-,原本已經減到位了,必要時仍然可以動用一下“拋棄副油箱”這個終極武器。

賽前,我有意將體重控制在了理想的範圍之內

因素5:非常好的境遇。實際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借用某位大佬級同學的話,說我能跑馬拉松而且跑這麼快,說明各方面的條件一定都非常好,工作肯定很順心,家庭肯定很和睦,自己身體肯定很健康……說得我都臉紅了,有這麼好的條件,用來跑步豈不太奢侈了?

無論如何,感謝所有!


放下直至淡忘

比賽前的各種心機(尤其控制體重)和比賽後的各種興奮,說明還是沒有真正放下。跑步的初衷是爲了減肥和保持健康的體魄,這一點已經基本達到了。佛曰“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是時候適當放下跑步了。

放下跑步並不意味着放棄跑步,而是放下對跑步的各種妄想和雜念;是迴歸跑步的本源,而不是捨本逐末。是不是也不要體育精神了?非也,恰恰是爲了把更快、更高、更強的理念帶回工作和生活中。

因此,我認爲跑步最高的境界是忘記跑步。

跑步於我,即便如空氣和淡水一樣不可或缺,亦可如空氣淡水一樣可被隨時忽略和淡忘。

希望有一日,我也能達到冥想跑步,或禪跑的境界。

即刻放下,直至淡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