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真的有这么糟/难吗?——记《焦虑情绪调节手册》


焦虑,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1.概述:

这本书主要讲解了焦虑情绪的由来,以及解决焦虑问题的方法。非常好的解决了我的焦虑问题,包括面试前过于紧张导致根本没法进行学习,还有在面试的时候过于紧张,导致没法好好发挥,还有在交友问题中一直存在的失去朋友的焦虑,还有成就焦虑等等的问题。实乃一本操作性极强的心理学科普类书籍。

2.概念

1)士大夫传统

即中国知识分子届的传统是以写文章为专业素养的表现,并且是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

2)匠人精神

即认为做学问是一门技艺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练习和实践。目前的情况是,匠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士大夫高,并且匠人更容易成为初期学者的信条。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有匠人精神的心理学家,因为书中的技巧和例子都是结合实际生活来的,非常有启发意义。

3)焦虑的病因

分为四种:认知模式(消极思想)、暴露模式(逃避)、情绪隐藏模式(做好老好人)、生物模式(化学物质)

4)通过改变认知模式解决焦虑问题的方式

在认知模式中,焦虑来源于脱离逻辑而扭曲的思想。因而只要纠正扭曲的认知,就能改善焦虑问题。

5)自我攻击信念SDBs

是存在于个人信念中自我攻击的部分,比如感觉完美主义(我必须表现的完美,不然大家就会不爱我了)、成就上瘾(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依赖于我做出的成就)、对赞许上瘾、对爱上瘾、恐惧被抛弃、取悦他人、情感完美主义、恐惧情感、林火蔓延假象(一个人不喜欢我,所有人都会不喜欢我)、魔术型思维(如果我有足够的担忧、每件事都将不是问题)、低挫折耐力。

6)认知歪曲列表

包括妄下断语:读心术&预测未来,夸大与缩小,给自己贴标签,自责。

7)通过暴露模式治愈焦虑

这种治疗方式就是怕什么就去做什么,让自己沉浸在焦虑中,然后就会发现焦虑自生自灭了。

8)通过沟通模式解决焦虑问题

这种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和相关人员说出自己的焦虑问题来缓解自身的焦虑,不用害怕给别人添麻烦而所有的事情压在心底。

9)魔鬼代言人技术

这种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坏习惯和上瘾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来自于扭曲的并缺乏逻辑的认知,就是做了这件事并不会让你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开心。

实行方式是由朋友/自己扮演魔鬼,通过面对面交流或者写在纸上尽可能形象的描述诱惑,而自己则扮演击退诱惑的角色,更实际的考虑后果和好的行为带来的好的结果。

10)快乐度预测表

这个方法能让你发现身边的小幸福,并且纠正缺爱的问题。

通过记录对活动预测和实际的满意度,来发现很多事自己做也很开心,身边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让你很快乐。

11)低投入高回报技术

这个方法主要解决的是拖延症问题。

通过将任务拆解为n个几分钟就能解决的小步骤,并且记录预期、实际的难度和满意度,来纠正自己的认知扭曲问题。其实这件事本没有那么难和痛苦。

3.联系

焦虑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痛苦,还有行为上的拖延。我平时做事情一直想说等我找到好的动机再去做,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在行动之初,我面临的问题只有“我愿不愿意做这件事?这件事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好处?”优秀的人都是先行动,然后在行动一段时间后发现动机,找到乐趣。就比如我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一开始真觉得做网站挺难的,但真的开始做了,并且把基础框架搭出来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件事还挺有趣的,并且每天就想着给它加点什么新功能。

并且认知扭曲这件事也一直存在在我的信念中,比如准备头条面试的时候,我就很紧张。感觉如果头条面试没过,就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并且对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有影响。这就是犯了成就上瘾、感觉完美主义的问题。本身头条的面试就挺难,而且复习能带来的效果没那么大,作为产品,是被自己做的产品所定义的,而不是自己空空的想了些什么。这么一想,也就放宽心,反而能好好的复习了。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歧视本来做事就不需要焦虑的情绪。我之前其实并不愿意缓解我的焦虑,我觉得这对我的面试是有好的影响的。但实际上,现在焦虑带来的坏影响远远超出了好的影响,因而是时候放开焦虑了。

4.融合

结合到之后的心流,我之前一直想到底是什么驱使着人愿意进入心流状态,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正确的应该是,先开始做了,进入了心流,然后再去感受心流体验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受,并且享受带来的好的成果。这才是能把事情做成的人的思维逻辑。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能动手,别逼逼”。

总结一下,解决焦虑问题要做的是:一、纠正自己的认知扭曲;二、不要逃避问题,问题没你想的这么可怕;三、行动起来,会收获更多。

新的明天在等着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