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競爭中合作,真正的對手在看不見的地方

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同年級競爭對手,叫李麗。她在三班,我在四班。學校的大小考試,我倆常常是各自班級的第一名。她的化學、數學比較強,而我的物理、語文比較厲害。

那個年代還不太開放,男生女生之間平時幾乎不講話,也不敢有過多個人交往。女孩子們大多早早綴學成家,上高中的女生比例相對較低,女學霸就更少了。因我和李麗同是女生,成績較好且不相上下,慢慢開始互相關注,相熟之後便惺惺相惜起來。

每當自己遇上弄不明白的問題或做不出來的題目,一下課就去找對方討論、學習。討論後仍然吃不準拿不定主意的,再一起去找任課老師討教。不知不覺中,我和李麗倆人就成了好朋友。生活上互相照應,學習上互相對標,你追我趕,都想在學校排名中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那時候學校沒有辦課外補習班。放寒暑假的時候,學生一般都是自己在家自覺複習,家長們也不太焦慮,學不學習完全靠內生動力。爲了克服惰性,互相提醒,提高學習效率,我和李麗常常會相約在寒暑假時一起復習。有時候我去她家住一段,有時候她到我家住一陣子。你來我往,互相打氣,從不鬆懈。兩人的學習成績一直能夠保持在比較好的狀態。

當然,我們也不只會埋頭學習。青春期的女孩,既懵懵懂懂,又對什麼都有熱情,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週末的時候,我們一起去街上轉轉,東瞅西瞧,逛逛吃吃,偷偷買點女生喜愛的物品;或是看個熱鬧,或是狠狠心奢侈一下,買個蛋糕點心,吃個冰棍等,於是又像充滿了電一樣,渾身是勁地回到學校,繼續投身題海。

有一次,我倆路過縣醫院門口。醫院門口有幾個賣水果的小攤販,其中一個小攤上擺放着一排黃黃的東西。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水果,悄悄問她,她也直搖頭,一臉茫然。

我倆有些不好意思問別人,又實在忍不住內心好奇,在醫院門口來來回回走了幾遍,豎起耳朵聽動靜,希望能從路人甲乙丙丁中找到答案。

折騰了半天無果,終於鼓起勇氣一起去問店主。店主說是香蕉,剛從南方引進來的一種水果,味道像蘋果一樣,香甜可口,但比蘋果柔軟,很好吃。

這從沒見過的水果到底好不好吃?像蘋果一樣的味道,到底是什麼味道呢?柔軟的水果是什麼感覺呢?這些問題把兩個青春少女的心弄得癢癢的,實在放不下。我倆問了問價格,還能承受,於是下定決心,只買一根,嘗一嘗。

至今仍清晰記得那個場景:我倆小心翼翼地撥開香蕉皮,我先咬一口,她再咬一口,讓香蕉慢慢在脣齒之間嚼碎融化,細細品嚐那清香的味道,甜甜的感覺流入心裏,然後兩人相視一笑,懂了。

敢於嘗試,知道了不知道的事物是什麼,不需要再去猜測;共同分享,我一下就懂了你也懂的感覺,無須再左描右畫說不清。

我和李麗就這樣,在互幫互扶、互相競爭、共生賦能中快速成長。我們的友誼,因正向競爭而日益深厚;我們的成績,因互相賦能而不斷提高;艱苦的高中生活,因有人相知相伴而充滿快樂。轉眼過了高二暑假,即將迎來最艱苦、競爭最激烈的高三。

高三一開始,便有了硝煙瀰漫的味道,競爭的壓力從四面八方涌過來。十天一小考,半月一摸底,校長、老師們不斷拿學校排名做文章,大會小會宣講,估摸學生們未來的高考成績和大學走向。

我和李麗的成績不相上下,本來就有競爭關係,在多方參與的高壓對比之下,我倆的關係突然就變得微妙起來,各自開始暗暗使勁,總想把對方甩到後面。有了這樣的想法,學習交流就不像先前那麼坦誠了,藏着掖着的事情時有發生。

國慶節的時候,我放假回家休息兩天。媽媽喜歡聊天,遇事還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每次都會把我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都問一遍。她見我這次說李麗的事情不像先前那麼眉飛色舞,有點躲躲閃閃,便斷定有什麼事情。於是不動聲色地問我:

“李麗最近考試怎麼樣?”

“還好吧,排名比我低一些。”我滿臉得意。

“她準備考哪裏?”

“她想考北京。我也只想考北京的大學。我們倆現在可是競爭對手。”

“北京有很多大學。你們倆是不是想考同一所大學嗎?”

“不一定。但是很多學校都是按照高考成績從高到低錄取的。”

“是按照你們學校學生的成績排名嗎?”真服了媽媽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是全國統一高考,省裏考生統一排名,再根據報考志願情況錄取。”我開始不耐煩了。

“那我明白了。其實你們的競爭對手根本就不是咱們新野一中的人,而是南陽地區,甚至整個河南省的考生。對不對?”

“是哦。老師們天天宣傳年級排名,我們都只盯着這個,從來沒有想過你說的那個問題。”媽媽一句話點醒了我。

“所以你們真正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在遠方,在鄧縣、在南陽、在鄭州,在你們看不見排名的地方。如果是這樣,你和李麗的眼光都要放遠一點。你們要在競爭中合作,結成同盟互相鼓勁,爭取各自都發揮出你們自己最好的狀態,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績。”

服了,我算是徹徹底底服了,真想跪了。媽媽總是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而且總能一語擊中要害,驚醒夢中人。

理解了共生的道理,我和李麗立刻消除心中隔閡,又恢復了往日情誼。在剩下的高中時間裏,我們心無旁騖,協手共進,最終兩人終順利考進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如今她在北京的大學裏悠然當教授,講授管理理論,我到南方的公司裏,用實踐參悟管理真經。我們在各自的領域裏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在如今這個“羊毛出在豬身上”、“能打敗你的肯定是你看不見的人”的加速變化時代,更是常常想起媽媽三十年前的語重心長:“要在競爭中合作,真正的對手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有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