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韭菜的自我修養》筆記

《韭菜的自我修養》

2018年7月3日深夜,李笑來在年初和別人談話的一段錄音在網絡上曝光了,在這段長達53分鐘的對話中,李笑來說了很多傻X,還指名道姓吐槽比特幣圈的各種亂象。

恰逢今年比特幣暴跌哀鴻遍野,媒體就紛紛發酵,直接給錄音加上“李笑來割韭菜錄音曝光”的標題,斷章取義添油加醋進行報道,甚至不乏惡意抹黑的情況。

於是,李笑來就寫了《韭菜的自我修養》這本143頁的小冊子,用他的話說是“把我的認知、我所知道的真相寫出來;並且,主動使用這個‘惡意’標題——讓更有價值的思考、更有價值的觀察、更有價值的真相傳播得更多”。

一、韭菜的定義

所謂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場中沒賺到錢甚至賠錢的勢單力薄的散戶。

“韭菜”嚴重缺乏基本的閱讀能力。他們是那種買一輩子東西都不讀產品說明書的人,他們是那種無論拿到什麼,都要問別人怎麼用的人……

二、韭菜的典型表現是什麼

1、“韭菜”一進場就開始“買買買”

可是,你一買,它就開始跌;你一賣,它就開始漲。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爲,當連街邊賣茶葉蛋的大媽都在討論股票的時候,那麼股市的“入場資金”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你想啊,連你這個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要衝進來賺錢的時候,那交易市場的行情是不是到頭了?

“韭菜”還有個典型特徵:喜歡冒險

“韭菜”可怕的地方在於不計成本的冒險,一進場就把自己的錢花光了!一進場就連借來的錢都花光了!

“韭菜”誤認爲:市場有風險;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冒險;不冒險就不可能成功……

獲得經驗的最直接方法是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然而,在風險這件事兒上,一定要儘早學會觀察他人的冒險實踐,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實踐。

想要擺脫“韭菜的宿命”,你必須學會的一個觀念是:

能不冒險絕不冒險;

即便是必須冒險的時候,也要讓傻瓜們冒險,自己在一旁通過觀察獲得經驗。

李笑來說如果有機會開個全球知名的商學院,就會把這句話刻在牆上讓所有的學生牢記終身:

Watch other people taking risks !

2、“韭菜”誤認爲交易是一種“零和遊戲”

他們相信自己賺到的錢,是別人賠掉的錢;而自己賠掉的錢,一定是被別人賺走了同樣數額的錢。賠錢了,就對賺錢的人充滿了怨念——其實是自找的怨念……

他們全然忽視了交易市場裏最大的一個作用力:經濟週期,或稱爲牛熊交替。在牛市裏,絕大多數人都賺到錢了,少數人賠掉的錢抵不上那麼多人賺到的錢;在熊市裏,絕大多數人都賠錢了,大量的人賠掉的錢是少數人賺到的錢的無數倍。

所以,這根本不是“零和遊戲”。你賠錢了,正確的解釋是:買入的時機錯了。

3、“韭菜”不缺耐心,缺實力

所謂“被割離場的韭菜”,本質的原因根本不是他們缺乏耐心,而是缺乏實力。

兩個人玩拋硬幣對賭,每把下注1萬元,最終輸贏由什麼決定呢?

明明是1:1概率的事情,哪有什麼輸贏呢!有的,總體上是1比1,但硬幣有時候是連着多次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情況,如果你只有幾萬元,而對方有幾十萬元,那麼你輸幾把後就分輸贏了,也就是說賭資比對方多很多的人更容易贏,不是嗎?

所以,在這種遊戲裏,最終,決定輸贏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在交易市場裏,實力指的究竟是什麼?長期穩定的低成本的現金流。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則:控制倉位。

永遠要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碼一定數量的現金——這就好像潛海需要一個氧氣罐一樣,沒得商量。

4、所有的“韭菜” 都有幻覺

韭菜每一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盯着K線圖,時不時在腦海裏閃出一個念頭:

唉!我要是在最高點那裏賣出,然後在最低點那裏再買入……就好了!

這是對過去犯錯了想要擺脫尷尬的最幼稚的想法,老韭菜有時候也會存在這種幻覺。

在最高點和高低點,交易量極少,作爲交易市場中的一分子,你不大可能在最高點賣出,也很難在最低點買入……

三、如何擺脫韭菜的命運?

因爲無知進場,但正是因爲已經經歷了無知的下場,所以玩命地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知者——這纔是明智的選擇,不僅明智,這也是強者的選擇,這樣才能擺脫“韭菜”的命運。

1、降低交易頻次

有這麼個顯而易見卻被人們全然無視的現場:交易頻次越高,交易越接近“零和遊戲”。

所以,韭菜想要翻身,說一千道一萬,只有一條路可走:

降低交易頻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越是短期的預測,越接近於拋硬幣。只要你在頻繁交易,你就依然是一根“韭菜”而已。

頻繁交易的結果就是交易手續累積,累積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潤和本金。

2、正確提升“回報風險比”

走入交易市場的人們,真正稀缺的只有一樣東西:反思

所以,新手想要躲避韭菜命運,就得天天反思,時時刻刻反思,反思之後還要反思……

痛苦+反思=進步

回報風險比=可能的回報 ÷ 可能的風險

提高回報風險比,要麼加大分子,要麼加大分母。

(1)減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

調整止損線,降低自己的風險承擔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額在總資金的佔比

提高自己在場外的賺錢能力(或者募資能力)

(2)加大分子的可行手段有:

選擇更爲優質的交易標的

選擇最佳的交易時機(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後再買)

放長持有時間(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在以上的六條中,李笑來在他的能力範圍內做出選擇:

(1) 爲了減小分母,我想辦法繼續提高場外賺錢能力,進場的錢,就當是丟了……

(2) 爲了加大分子,我買入之後就不動,不管漲跌,穿越多次牛熊……

3、制定“止損線”

有一些“韭菜”聽說高手們不僅有“止損線”,還有“止盈線”,於是他們給自己定下了完全沒辦法執行的“鐵律”:不要太貪心!

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就比美元在外匯市場上價格波動猛烈無數倍,早期的時候比特幣出現過一小時跌掉80%,或者同樣一小時裏漲了500%的情況。

你可以估算一下交易標的的“日常波動幅度”。如果,X 的日常波動幅度是25%,那麼,你的止損線,或者換個說法,你的“最大可忍受虧損”應該比25%更高,比如40%,因爲你考慮的是風險,尤其是價格波動劇烈的交易市場裏的風險,所以,“做最壞的打算”永遠比“盲目樂觀”更靠譜。

4、練腦子

投機者拒絕學習,投資者善於學習。

交易之前,認真研究,深入學習;交易過後,無論輸贏,都要總結歸納,修正自己的觀念和思考,以便完善下一次的決策,等待下一個正確的時機!

思考帶來決策,決策帶來行動,行動改變命運——這是大實話。

四、生活最重要

重複一下,新手成爲“非韭菜”,最重要的手段是:降低交易頻率

成功交易者的一個基本素質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碼一定數量)的現金。

有了基本的思考,所有成功的交易者最終都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在交易市場裏,無論是現金、時間還是生活,都絕對不可能ALL-IN。

一旦你ALL-IN,花光了家裏的錢,花光了借來的錢,花光了刷信用卡透支的錢,輸了就只能離場,永無翻身機會,亡羊但補不了牢了。

在交易過程中,就一個原則很重要: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部分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

最終的交易,還是需要個人獨自做決定,走的越遠就越孤獨,孤獨是成功交易者最寶貴的品質。

最後,交易之外還應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生活顯得更重要,在交易之外一定要認真努力的生活。

因爲,生活纔是人生的本質。



原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塵世之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