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最好的定義

攝於玉泉

維基百科中的財富詞條是這麼寫的:

經濟學上,財富是指物品按價值計算的富裕程度,或對這些物品的控制和處理的狀況。

也許這很專業,但聽完之後對我們沒有任何作用。而一個好的定義必須對行動有指導意義,比如《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的財富的定義:不工作也能持續照常生活的天數。

這個定義下,財富自由就意味着在不用工作的情況下,能以現有的生活水平活到離世。

工作指得是勞動性作業。一般情況下,工作時長和工作收入成正比,工作收入也被稱爲勞動性收入。

既然是在不用工作的情況下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那必須有額外的收入-非勞動性收入。

獲得非勞動收入的途徑就是通過資產。在《富爸爸窮爸爸》 一書中,資產分爲以下幾類(第三章):

  • 不需要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我擁有它們,但由別人經營和管理。
  • 股票
  • 債券
  • 能夠產生收入的房地產
  • 票據(借據)
  • 版稅
  • 其他任何有價值、可產生收入或有增值潛力並且有很好銷路的東西

我們經常討論的房子並沒有列在資產項中,事實上作者把房子劃到了負債一欄。

那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是什麼呢?作者給出的定義是(第二章):資產是能把錢放進口袋裏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房子買來完全是用來自己住的,不會租出去以獲得租金,除此之外每月還需要付高額的房貸。在上述定義下,房子顯然就是負債。

雖然資產的累積如此重要,但大多數人卻對此視而不見,不僅不購買資產,反而購買了大量的負債,像常見的房貸、車貸、各種消費品等等。

這些消費產生的每個月的賬單所帶來的恐懼,逼迫人們工作,一種每月有“穩定收入”的方式來償債。

一開始沒錢的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和慾望又讓他們擁有所有買到的好東西。於是就形成了“老鼠賽跑”模式:起牀、上班、付賬來回循環。(第一章)

在這種模式下,即使是有了更高的工資,也很可能出於慾望而購入更多的負債。也就是說對有些人,

錢只會讓你頭腦中的現金流的模式更加明顯,如果你的模式是把收入都花掉,那麼最有可能是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增加支出。(第二章)

若是我們擁有了足夠的財務知識,比如知道資產和負債的區別、能畫出自己的的現金流模式,我們也許就能意識到問題所在。

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

一旦把1美元投入了資產項,就不要讓它出來。(第三章)

既然進入了資產項,那就讓這1美元不斷地產生收入。我們可以拿資產帶來的收入去消費,也可以將這1美元轉移到其它資產項,但絕不能動用原始投入。

除了基本的財務知識和原則外,我們還需要足夠的財商來支撐我們財富自由的目標。羅伯特認爲財商由以下四部分組成(第四、五章):

  • 會計,即財務知識或閱讀理解數字的能力
  • 投資,以錢生錢的科學
  • 瞭解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科學
  • 法律,我們必須按規則來進行“遊戲”

作者通過自己在上世紀90年代的幾次交易表明財商的重要性,正是有了足夠的財商才使他發現機會。

而要想擁有路夠的財商,除了專業知識外,即上述四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勇氣。需要靠勇氣實踐來打磨財商。

雖然工作並不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的,但在構建資產項的前期工資會是一個主要的源頭。

就像財商是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綜合,一個人需要學習和掌握不止一項技能,只有這樣他們的收入才能獲得顯著增長(第六章)。

而工作的確是學習技能的一種有效途徑,因爲有上級督促着你做事。而你得明白你工作的目的是學習某項技能,工資只是附帶的收入。

作者認爲最重要的專門技能是銷售和溝通能力。

銷售技能是個人成功的基本技能,它涉及與其他人的交往,包括與顧客、僱員、老闆、配偶和孩子。而溝通通力,如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及談判能力等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第六章)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最後三章中,作者給出了在積累資產的過程中中我們需要克服的5個常見的困難以及一些行動準則。比如

我們需要克服恐懼心理

害怕虧錢是正常的,但恐懼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於你如何處理恐懼心理,如何處理虧錢的問題

學會先支付自己

當你資金短缺時,讓壓力去發揮作用,而不要動用你的儲蓄或資本。利用這種壓力來激發你的理財天賦,想出新辦法掙到更多的錢,然後再支付賬單。這樣做,不但能讓你賺到錢,還能提高你的財商。

找一些做過你想做的事情的人
請他們和你一起共進午餐,向他們請教一些訣竅和技巧,並立馬實踐。

小結
一個好的定義能引出一系列的問題,在回答了這些問題過程中就能明確自己的目的和行動指南。

在第一版讀書筆記中,我並沒有一條清楚的邏輯線,所以有點像讀書摘記。

後來突然想到財富的定義,並以此爲切入點,通過一系列問題重述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這樣就顯得有邏輯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