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00塊請人幫忙,我真是賺大了!

/柯臨

“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事有必然的。”很久以來,愛因斯坦大爺的這句話,我都認爲是句廢話。

後來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踩的坑,都是因爲心存僥倖。尤其面對免費的餡餅,這手啊,控制不住地伸過去。

 01

找熟人幫忙,

爲什麼經常不歡而散?

前些日子我一位親戚裝修,用她的話說,“身心簡直經歷了一次慘無人道的摧殘。”

請來的工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不說了,做工還粗糙到不忍直視,親戚只得每天跑去當監工。

有一天她有事沒去現場,回來時傻眼了:浴室的瓷磚——貼。反。了。她精挑細選的花紋,不倫不類地出現在眼前。

工人滿不在乎地說,哎呀不礙事的。

這下親戚的怒火啓動了增壓花灑模式,當場和工人吵起來。

聚餐時我們聽到自然忿忿不平:“差成這樣,趕緊換工人啊!”

“他們一個是我朋友老家的表弟,一個是老鄉,我總不好和朋友說讓他們滾蛋吧?”親戚突然安靜了,嘴角抽動了兩下。

“當初看價格比外面工人便宜一半,又是熟人,所以就…”

我突然明白了,又是一個典型的熟人陷阱。

熟人說,我來幫忙我這便宜,你說好好好。等出了問題,你連拉下臉的勇氣都沒有,更別提索要賠償。

人家是做不好,可不是熟人介紹的麼?不是便宜麼?你有啥好說的?只好嚥下苦果。

 02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中國是“熟人好辦事”的人情社會,其實這並沒什麼好or不好,畢竟多條路子。

But,許多人濫用人情,潛意識裏把它當成張免費兌換券,殊不知,到手的往往是一顆燙手山芋。

吃也不是,丟也不是。

我的高中同學KK,在朋友圈看到一位關係平平的朋友開了一家婚紗攝影工作室,邀請新人免費體驗。

可把他激動壞了。

主動聯繫那位朋友,說他正準備結婚用得上。朋友倒也熱情,一口答應下。

拿到照片一看,風格和廣告中的大相徑庭,是那種上世紀90年代的影樓風。KK還好說,雖覺得不好看,但蠻去了。

未婚妻不幹了,直接氣哭。一會說太土要重拍,一會指責他貪便宜,就是捨不得爲自己掏錢。

更令人惱火的是,朋友未經他許可,將小兩口的婚紗照掛在店內牆上。

到最後,KK說朋友拿假宣傳圖騙他,朋友說KK佔便宜還不知足,不歡而散。

看似雙贏的事,怎麼會變成這樣?

第一,熟人≠人脈。你想啊,一套婚紗照幾千塊錢,拿來做贈送活動通常都有附加或限制條件。你和人家不過是普通朋友,他憑什麼白白送你?

第二,就算是人脈,也不是無限量免費供應的。來而不往非禮也,且不說以後也要幫忙對方,簡單些的,好歹請頓飯吧?

第三,沒有付費的東西,就沒有約束力。你隨時可以揮揮手說聲bye bye,不帶走一片雲彩,空留我在風中凌亂。

 03

索取與給予,是對好兄弟

有句話叫“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放在人情關係中,我的理解是:付出與得到,長久來看始終是天平的兩端。

付出<得到,對方不舒服;

付出>得到,你也不痛快。

爲什麼這麼說?

1、價值匹配,是條亙古不變的規律

有一次我辦理簽證,一位在小旅行社上班的長輩聽說後,主動說她能搞定,還能給個親情價。

我內心一動搖,答應了。

先是隔三岔五地補交材料,離出行日期很近時她突然告訴我,材料有些問題被退回來了。“偶爾有意外啦,對了…你能改期出行不?”

我機票酒店全都訂了好麼?我的悲傷都快逆流成河了好麼?

當機立斷,第二天我就去自助遊網站上,花了不到700塊錢找到本地一家旅行社辦理。按照他們要求重新整理材料,快馬加鞭,這纔有驚無險地趕在出行前拿到簽證。

有些“親情價”,可能本來就是低於平均價,質量同樣低於平均。一分錢一分貨,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2、僞·情分,最容易成爲綁票

許多人打心裏認爲,所有人都有義務幫他。如果不幫,就是不善良/不大方/不友好。

把本就稀薄的“情分”,兌水得一塌糊塗。

我公衆號有時會在留言區送小禮物。曾有位讀者加我微信,上來第一句就是:臨公子你好哇,我是你的老讀者啦,XX禮物我很喜歡,能送我一份嗎?

我:(???)內個,留言就有機會哦。

她:我真的很喜歡耶。你這麼可愛大方,會送我一份的對啵?(緊跟幾張可愛gif表情)。

我默默看了下後臺:關注時間不到1周,消息0,打賞0,評論0…

有來有往,方叫交情。

往小了說,高估了情分(說白了根本也沒啥情分~);

往大了說,如查理·芒格所言,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04

善用人情,只需要做到兩點

《窮查理寶典》一書中說,在大多數情況下,要說服一個人,從這個人的利益出發最有效。

聽起來有些冰冷,但維繫一段感情的有效方式,就是明算賬。

總結起來就兩點。

首先,說出要求與報酬。金錢關係是種潛在的契約關係,多數人拿錢後,責任感隨之升溫。

我們使用人情的目的,不是要佔多少便宜,而是希望更省心、更便利地達到目的。

況且,給予一定報酬後,提要求也不至於太臉紅對吧?

其次,表達感謝。別小看這4個字,很多人找人幫忙後,認爲不過是舉手之勞,說“謝謝”顯得生分。

拜託,“舉手之勞”是幫助者的謙詞吶。

發個小紅包、請頓下午茶,哪怕說句“辛苦兄弟”,都比一聲不吭好得多的多。

這年頭,談感情比談錢更讓人焦慮。談錢,還能有個明碼標價;談情感,一不留神就談崩了。

可坦白講,我覺得能交心的人彼此都有一個前置條件,就是大大方方談錢,明明白白算賬。

免費的東西,到頭來你會發現——

不僅不經用,還用不起;

不僅用不起,更喪失了應有的邊界感。

你說又何必?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