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自我驅動力和剛需

——李笑來《什麼決定你的自我驅動力》《如何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筆記


文章指出,絕大多數的人學了16年(小學到大學)卻仍然用不了英語的原因是——“用英語”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剛需。

其實不論是英語、健身還是任何其他的技能,當你覺得可有可無的時候,往往是學不好的;既然可有可無,何必要花那麼多精力去學呢。

當你覺得必需得學會一項技能,否則不能生存下去的時候,你最終就會掌握它。

正確的剛需是一切驅動力的源頭。

有的人善於分析,善於琢磨。爲什麼呢?因爲對他們來說,尋求真相,就是剛需;不弄個水落石出就難受得很。不停地探尋真相,直到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這對於那些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人就是剛需。

科學已經證明,大腦是可塑的——被環境塑造,被自我塑造。

因此,剛需是可以塑造大腦的。

那麼,如何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呢?

先看看這條填空題:

等我發了財,我就(                      )。

“發了財之後最想做的事情”纔是他們真正的剛需,對他們來說,發財只是手段,花錢纔是目的。

因爲賺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剛需,花錢纔是他們的剛需。這也是爲什麼絕大多數的人最終賺不到很多錢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大多數的人賺錢是爲了花錢,而不是像極少數人花錢是爲了賺錢。

一、剛需可以主動選擇,剛需這東西就不應該被動接受。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活出生命的意義》

二、在衆多“正確的剛需”之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是耐心。

耐心是一切成長的剛需,因爲所有的成就都需要靠積累。

三、現狀是“過往的積累”。

有些人現狀很差,卻沒有認識到現狀其實是沒有較多的過往積累,於是就急切地想要改變現狀,越急越忽視積累,未來也照樣差。

我們只能做到這麼一件事:把當下作爲新的起點,開始積累,着眼未來,活在未來。

對現狀不滿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我們已經明確:

你知道自己最終是有選擇的自由;

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來;

你知道現狀是積累,對現狀不滿是無意義的,所有的解脫,最終都只能靠積累。

在習得任何技能的時候,都有難受的地方,選擇正確的難受常常是關鍵。何謂“正確的難受”,比如你英語講不好,你是選擇多多苦練還是選擇乾脆就少說、不說?堅持每天寫作有時候感到很痛苦,這時你是選擇無論如何也要寫點什麼還是說算了改天再寫?

“正確的難受”自然是多多苦練了,強迫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寫點什麼。

很多時候,人們選擇舒服的、容易的、而不是正確的,爲什麼?

因爲所要學的不是他們的剛需,有當然好,沒有好像也沒什麼,可有可無,於是就選擇了舒服、容易的方式,甚至選擇放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