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李笑來《投資的剛需是避險》要點

人們往往有這種錯覺,以爲“要賺大錢就得有冒險精神”。實際上,行動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險上,而不是如何冒險,是觀察者站的角度不同錯誤理解所致。

在比特幣或股票大跌的某個階段,有的人就大肆的回購,很多人以爲他們在冒險,其實,是有那麼極少數人在深思熟慮掌握了市場的表現之後的行動,他們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甚至可以說是在避險。

你的投資依據必須靠且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

永遠要記住的一個原則:聽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後自己做決定。

“風險投資機構”(VC)是一個冒險的行業嗎?

VC其實是最懂得如何“不冒險”的,它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儘可能獲得最大化收益;二是儘可能降低系統化風險。

“風險投資”模型是鎖定一個增長最爲迅猛的領域,然後在那個領域裏投資很多有可能超速增長的初期企業,以期得到最大化的收益的同時,從概率上保證總體風險降低到最低……

前面已經說了,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恆的當下。爲了與他人合作,我們有必要“有意放棄部分安全感”,但這不是鼓勵盲目冒險。

在兩件事情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學習並積累如何避險的經驗:

在資本的安全上,在人身安全上。

這是不變的生存法則,開車如是,生活亦如是,投資、創業均如是——只要涉及到人身與資本:

1、安全第一。“勇敢”從來都不應該是需要自我證明的東西,社會需要勇敢,不是我們需要。

2、成爲專家。錘鍊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什麼就學習什麼,成爲那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像專家一樣思考、決策、行動。

成爲專家的好處很多。首先,你會對投資有合理的預期;其次,你會保持理性;最後,你會心平氣和。

3、看傻瓜們冒險。看多了,你的避險經驗就豐富了。

如何區分自己是看“看傻瓜冒險”,還是屬於“冒險中的傻瓜”?判斷標準是:能否清晰說出“行動依據”。如果你的依據是“別人都這麼做”、“大家都這麼想”、“我得到小道消息”等,那麼屬於“冒險中的傻瓜”機率就很大。

最終的結論是:

做事之前一定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結論已經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要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才行。這樣的時候,你做出來的事情,別人會嚇到,他們覺得你在冒險,你卻知道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