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2——剪輯:時間關係

庫裏肖夫實驗

1920年蘇聯電影家兼理論家庫裏肖夫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展示了電影鏡頭的意義可以完全通過剪輯創造出來。庫裏肖夫以一位男演員面無表情的特寫鏡頭,作爲三個不同電影段落之中的反應鏡頭。這三個段落鏡頭分別是,A演員對着一碗熱湯,B一口棺材中的女人,C一個玩玩具熊的小孩。觀衆在看了這三組鏡頭剪輯片段後,都驚訝於男演員的演技。讚歎在A中的表演眼神充滿了飢餓,在B中眼神充滿了悲憫,在C中眼神充滿了父愛。雖然,實際上每組都是同一個特寫而已。

所述故事的邏輯決定鏡頭剪接的邏輯

不能否認剪輯確實具有塑造意義的力量,但這類樣式的鏡頭剪接畢竟還屬於少數。我們的故事片裏的鏡頭很少像庫裏肖夫實驗實驗中那樣被當成中性的建築磚塊,而是被組織來表達一個意念和根據劇本來講一個故事,每個鏡頭都包含所敘述故事中的聲音,影像信息。鏡頭的長短和先後次序是已然被所述故事固定的。也就說,編劇和導演講故事的方式,邏輯,給剪輯師提供了剪輯的邏輯基礎。

因果關係,問答策略

"國王死了,然後皇后也死了"只是陳述結果,這不是故事情節。觀衆會疑惑國王爲什麼死了,皇后爲什麼死了。"國王死了,然後皇后因憂傷而死",這就解答了觀衆的疑惑,這就有了故事情節,因爲中間有了因果關係

最簡單的因果關係/問答模式僅需兩個鏡頭。比如:
前一個鏡頭是人物開槍的動作,後一個鏡頭是另一個人中槍倒地的動作。
前一個鏡頭是一個男人掉落酒杯的鏡頭,後一個鏡頭是杯子碎落在地上的鏡頭。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因果關係的設定是相當重要的牽引觀衆的設計手段,以吸引觀衆參與故事其中。

通過鏡頭設置心理預期

要推動故事前進,不僅要提出問題,也需要設置心理預期。比如,在一個人掉落酒杯的例子中,前後因果關係的兩個鏡頭只用來描繪了故事動作。但假如我們讓觀衆提前知道宴會中的酒杯之一有毒,觀衆就會不由地想知道"是誰"、"爲什麼"、"在哪裏"、"什麼時候"等一系列問題,讓觀衆產生一系列疑問,勾起觀衆的觀看慾望。

對同一件事,以不同的結構安排鏡頭會產生不同的故事效果。在通過影像講故事前,要想好自己要把這個故事講成什麼效果。

下面我們來看個例子:

情節提要:少女勞拉在樹林裏尋找她的哥哥湯姆。總共有三個鏡頭:鏡頭A,羅拉在樹立裏尋找哥哥湯姆;鏡頭B,羅拉看向一處樹叢;鏡頭C,樹叢空地處,哥哥和一個女孩裸體躺在空地毯子上。
我們將通過這個例子,來研究講鏡頭以不同的次序組合安排,將會產生的不同的戲劇效果。

例一:


0_1.jpg

這是很直接的問答剪輯模式,觀衆很容易預期結果。

例二:


1_1.jpg

在這個例子中,觀衆和電影創作者共享了一個祕密,讓觀衆先知道哥哥的情況,而讓電影中的勞拉不知情,這樣就製造了懸念,讓觀衆不禁問:勞拉會找到湯姆嗎?

例三:


2_1.jpg

這個例子中,先是讓觀衆知道哥哥和女孩在樹立裏裸體躺着,然後切換到妹妹勞拉在樹林裏尋找哥哥的第二個鏡頭。此時,觀衆就會知道接下來可能會發生尷尬的一幕。很多情況下, 導演喜歡用這種置觀衆於優勢的地位,提供片中主角迫切需要知道但無法獲知的信息,來製造懸念。


除了改變問答模式的次序外,還可以改變問答模式的節奏和時間。

  • 問題可以在一個鏡頭裏提出,然後在幾個鏡頭過去後再回答,而不是在緊接着的鏡頭中回答。
0_1.jpg

在此例中,第一個注視的寄給你頭,通常搖連接一個槍的鏡頭作爲答案,代表他正字注視這把槍。然而,在這裏答案的揭曉被第三個開燈的鏡頭延遲了。

  • 答案可以先在前一個鏡頭裏顯示,而問題在它後面才提出。
    3_1.jpg

在此例中,注視的鏡頭被放在後面,我們先看到被注視的對象,然後纔看到注視的人。

  • 在利用單一的鏡頭,或一系列的鏡頭回答問題之前,先用一系列的鏡頭提出問題並進行渲染。
1_1.jpg

前三個鏡頭會讓觀衆提出"是誰"、"要幹嘛"等問題。第四個鏡頭纔回答了問題:他是來尋找這本槍的。

  • 在一個鏡頭或多個鏡頭裏,可以提出不止一個的問題,因此,在一個鏡頭或多個鏡頭裏,也可以提供不止一個的答案。
2_1.jpg

剪輯的時間點

  • 動接動

流暢剪輯風格地普遍做法是將剪切點放在動作發生之時,而非動作之前或完成之後。這樣可以隱藏剪輯點,使鏡頭的轉移近於無形,而確切的剪輯點,則依賴於主體的特性和剪輯師對動作的感覺。

如下圖的例子,一個小男孩跑過他家前面的草坪,然後跳過籬笆到人行道上。我們可以選擇在男孩抵達籬笆開始跳之前切,也可以在男孩跳躍籬笆途中切,也可以在男孩跳躍落地後切至新鏡頭。這三種剪切點都是可接受的,但最佳的剪切點是動作進行時,也就是第二種男孩正在跳躍途中時切。

0_1.jpg
  • 出鏡與入境

當鏡中人物移進或移出畫面時,常見的做法是切在人物仍停在畫面內時的部分。

如左下圖所示,第一個鏡頭裏人物從左走至右側,在將要出畫的時間切至下個鏡頭,下個鏡頭人物便從左側入畫。銜接地非常流暢,不會讓觀衆覺得突兀。


1_1.jpg
  • 清空畫面

不同於上面所說的在人物將要出鏡時剪切,我們也可以在人物出鏡幾秒後再切至下個鏡頭。這幾秒就是沒有人物的空鏡頭,這就是所謂清空了畫面。如右上圖所示,前一個鏡頭裏人物完全走出鏡頭後,鏡頭沒有切換,畫面中只有天空飛過的鳥,維持了1~2秒後,再切換至下個鏡頭,下個鏡頭可以是左側那樣人物逐漸走入畫面,也可以是右側那樣,人物一開始就處於畫面之中。但是後者感覺起來就稍微有點突兀,不那樣自然流暢了。

清空畫面的意義是什麼?它代表了一段時間,而且是一段連續的時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