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用户体验设计方法论

本文定位就是空谈,因为用户体验设计是需要参与和共创的。而不是纸上谈兵,今天由于场地有限(根本就没场地),我也就只能在公众号来发表一下了。

首先我们需要理清楚我们整个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用户体验旅程Customer Journey,目的是为了搞清用户们在这些系统中,最痛苦的部分在哪里

我们可以让用户代表用贴小纸条的方式将自己在这些用户体验旅程Customer Journey环节中的痛点描述出来,并按照一个给定的定级标准来量化这种痛苦的级别

然后让大家将写好的小纸条全部贴在对应的用户体验旅程Customer Journey中。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看看到底问题最大的环节是哪里,也就是告诉大家,哪里是最值得做用户体验改进的。因为用户体验并不是用来生搬硬套的。而是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才去探索的动作。

参看以下的Customer Journey

当锁定了之后,我们需要将定位分类的这些问题聚拢,大家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定位,本次改进准备在哪里下手。

那么当锁定了之后,就开始放大定位的位置了。也就是具体的某一个子系统或者模块(总之一定在用户旅程中的一个环节)。

在这里,我们提前打开一个design thinking的流程,我们先要知道,面对这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思路来解决目前的痛点。

我们首先具有同理心,理解为什么系统成为了现在这样的设计,是因为技术原因吗?还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还是因为某些特殊业务需要造成这样的。我们由此来定位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需要发散性探索型的思考了,让所有用户一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先抛开解题思路,我们从用户根本诉求着手,让大家写出你最希望如何来操作或者系统应该如何运行,就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了。

这里推荐一个小方法,叫Crazy8,或者六顶思考帽

在此仅先推荐Crazy8

见Crazy8下图

每个人发散性思考,在8个格子内画出你所认为最棒的草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又是一轮思考和投票之后,我们来选出谁才是最佳方案。针对这个方案,我们按照design thinking的流程进行下一步动作,原型定义prototyping。

参与人员可以有用户,设计师,程序员一起来定义如何来做到这个最佳的方案。让大家一起讨论,画出草图,从草稿,到架构设计,到数据模型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了,我们想要验证这么设计真的能够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就是,我们沿着customer journey,一条一条的给出验证的场景,用场景来验证现在提出的原型是正确的,我们再次让用户从场景开始,架构,技术,设计从验证的角度来思考,能不能承受用户提出的场景的考验。并且最终记录下,哪些可以做到哪些是一个需要调研的spike或者是不得不用绕道workaround的

最后我们需要收拾好今天一天的收获,回去准备implement了。

我们需要沉淀的是

  1. customer journey map

    • 客户旅程的路线图

    • 对于每个环节的痛点位置的定义,量化痛点

    • 每个路线环节的感受(易用,不舒适等等)

  2. 待办事项

    • 原型方案

    • 原型验证的场景

    • 原型验证后所产生的问题

  3. 回顾会

没错,最后我们需要做一个回顾会。总结今天收获了些什么。

沉淀后的思考 

用户体验设计与敏捷的融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