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國事還是家事?

悟空問答上面的一個問題「刺激生育的好辦法有哪些?」 這篇文章本來是回答上面這個問題的,無奈審覈未通過。放在這裏了,看會不會被和諧。

中國人口現狀及趨勢

計劃生育是從 1970 年代執行,到 2010 年,出生率從 3.065% 下降至 2010 年的 1.19%。由於人口調控產生了諸如老齡化、勞動人口下降等不利局面,政府逐漸意識到調整人口政策的重要性。2015 年,政府宣佈廢除「一胎政策」,允許所有婦女生育兩個孩子。但是,生育率並沒有得到顯著提高,2017 年,出生率僅爲 1.24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截止 2018 年 7 月,中國大陸人口總人數 13.9 億。這個體量佔世界人口總量的 18.29%,居世界首位。但是,中國目前每年誕生的新生兒只有世界所有嬰兒的 12%。根據推算,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大陸人口將於 2039 年左右抵達 14.5 億的峯值,隨後將開始下降,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到 2030 年的佔比將會達到 25%,0-14 歲的少兒人口占比下降至 17%。預測到 2100 年,中國人口將降至 6 億。

中國的少子老齡化問題將會大大超前於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爲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育了?

對於年輕人,傳統觀念對自己的影響也逐漸變弱,特別是接收多元教育的年輕人,對自我、對世界的探索慾望更強。年輕時生育無疑會影響降低自己實現夢想的可能。

此外,年輕人不願生育或者多生的原因主要還有物質條件的門檻越來越高,年輕人的壓力太大。自己的慾望都還沒有得到滿足,又怎麼會安心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

還有就是計劃生育已經深入人心了。「少生優生,幸福一生」,「一個就好,政府養老」。類似這樣的標語都不用宣傳了,大家都自覺遵守了。

那麼世界各國是怎麼催生的?

其實不光中國出生率低下,其他國家也有這個社會問題。那我們看一下其他國家政府針對這一問題的出了哪些政策。

俄羅斯:生育子女多的婦女是「英雄母親」,每年 9 月 12 日爲「懷孕日」,生育三個孩子的女性可以有四年半的產假,而且還有一點的補助。

澳大利亞:產婦住院期間備受專業呵護,每次最多 18 周的帶薪產假。

日本:補貼減稅,營造安心養育子女的社會環境;小孩上幼兒園的費用 50% 又國家承擔。

丹麥:充裕的產假和生育補貼,並且無需額外納稅,政府還爲孕產期保健檢查買單。

瑞典:首個立法規定父親可以休產假,休假越多獎金越高,最高領 135000 克朗。

西班牙:生娃兒就送伊比利亞小奶豬,生育孩子的父母每個月可享受三百歐元補貼。

如何鼓勵生育呢?

《人民日報》海外版將「生娃視爲國事」,其實反映的是官方對低生育率危機的焦慮以及有意採取切實舉措來應對這種危機的態度。但是,將生孩子視爲國事,不禁讓我聯想到曾經作爲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讓民衆擔心鼓勵生孩子的政策會不會演變成強制生育,最後也成了基本國策。

對於「生娃是國事」這種說法,網絡上出現了很多負面的評論。比如:“韭菜不夠割了,所以要大家多生”、“我連結婚都不敢,你跟我說生孩子”、“六個錢包買房,哪有錢生孩子?”、“多生孩子,爲國接盤嗎?”

我覺得,官方要多借鑑其他國家,多出一些實質性的鼓勵政策,而不是天天口頭鼓勵,不能只是畫餅充飢,要把政策落到實處。要讓適育夫婦切實感受到政策福利,提高生育意願。畢竟目前這個階段,多生孩子收益的是國家。

但,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來硬的。

覺得不錯的,請隨後轉發、點贊,感謝支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