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關於文字奇偶摘抄

“我所關心的是字的奇偶。我覺得中國文字有一個特性,是宜於偶數結合的。一詞與別的詞相結合時,如果不成偶數,就覺讀來不易順口。舉例說,‘父母之命’讀來很順口,‘父命’或‘母命’,也沒有什麼不順口,如果改說‘父母命’,讀起來就有些不便當了。‘辦事’是順口的,但在‘辦’字改用‘辦理’的時候,我們須把‘事’字也改成偶數的‘事務’‘事情’之類纔可以。如果說‘辦理事’,就不大順口了。這以偶數結合的傾向,白話比文言更明顯,文言中‘食’字可作名詞來單用,白話中就非改作‘食物’或‘食品’不可。文言中的‘道’字,在白話中已變作了‘道理’,文言中的‘行’字,在白話中已變成了‘品行’或‘行爲’。王先生替我們改文章時,有幾處地方往往只增加一字或減少一字,也許這就是調整語調的一種方法吧。我這幾天仔細從各方面留意,似乎發現到一個原則,單字的詞與其他單字的詞相結合成爲雙字的詞或句,是沒有障礙的。如‘吃飯’、‘天明’、‘家貧’之類都順口。雙字的詞,如果是形容詞,有的勉強可與單字的詞相接,如‘毛毛雨’‘師範部’、‘惻隱心’、‘藏書家’之類,有時非加‘之’字、‘的’字不可,如‘先生之道’、‘寂寞的人’、‘美麗的妻’、‘寫字的筆’,就都是要加字才能順口的。至於雙字的動詞,大概不能與單字的詞相結合。‘翻閱書籍’是可以說的,‘翻閱書’就說不來了,‘撫養兒子’是可以說的,‘撫養兒’就不成話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