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場景”的軟通智慧

作者 | 張戈 (公衆號ID:TechECR)

“軟通智慧將成爲一家場景運營商。”馮嵱所說“場景運營商”,並不容易理解。此前,“行業”一詞因涵蓋範疇太過寬泛,確實已被業內模糊處理。取而代之,專注更細顆粒度的應用場景,正在成爲IT服務商的能力標識。但“運營場景”,又不知如何定義?



IT產業鏈出現重大升級

傳統IT服務模式正在被顛覆,未來每家企業、每個組織、每棟大樓,甚至每個家庭,都將由場景運營商提供服務。”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馮嵱說。軟通智慧,中國領先的智慧城市技術服務和運營商。採訪馮嵱是在HC2018期間,此時華爲剛剛發佈全棧全場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話題也由此展開。軟通智慧以“智慧”標識公司的價值,由此最初設定的採訪話題是,智能可否改變智慧?智慧如何融入企業數字化轉型?但馮嵱並沒有直接回答上述問題,“人工智能的產業成就和影響力必將超過雲計算,但多數企業受技術能力和業務範圍限制,只能提供碎片化的解決方案,華爲完整的全棧全場景平臺可代表產業方向,而且華爲是最有能力推動該方向發展的企業。”馮嵱說。

在上述闡述中,軟通智慧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頗爲興奮,但似乎對全棧全場景更爲關注。確實,以一家IT服務商的視野,其一定不會聚焦某項技術對行業應用的改變,但當一系列技術羣星璀璨般的協同升級,產業服務模式必將由此變化。

500年前,達芬奇最早設計了撲翼機,但受條件限制他沒有讓第一架飛機升空,因爲當時並沒有發明發動機。但現在物聯網實現海量的數據採集,5G等網絡更是將數據傳輸匯聚,雲計算承載了算力資源,也將數據匯聚爲池,而人工智能則將上述技術“變現”,以數據驅動創新,向用戶提供有價值、可量化的服務。“現在是IT服務商最好的年代,產業鏈出現重要升級,支撐‘新IT’業務模式的所有因素已經具備。”這纔是馮嵱觀察技術發展的聚焦點,也是軟通智慧提出場景運營的基礎。

傳統模式已經顛覆

話題由此進一步展開,何爲可量化的“新IT”服務?“新IT”服務與“場景化運營”有何關係?傳統IT服務商研究行業應用,深度理解應用場景,甚至可以進行信息化體系的頂層設計。其有能力設計、實施數百萬行代碼的龐大軟件系統,但侷限在於,“交鑰匙”工程看似頗爲體現技術和應用能力,但“注重過程不問結果”,其專注場景化提供的是解決方案,而非服務。

“新IT”服務是對傳統IT服務模式的顛覆,所有服務價值可被量化,而且用戶以量化價值付費。當然,其底層仍是ICT基礎軟硬件平臺。“華爲是一家體積龐大,但反應敏捷,有持續創新能力,又有持久戰略的企業。”馮嵱認爲華爲的文化體系,和完整的技術體系,足以支撐軟通智慧的戰略佈局。如果沒有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IT方案商還將延續傳統業務模式,“很多事情,華爲想的很清楚,軟通智慧也基於華爲的平臺形成了清晰的戰略方向。”

過去30年中,華爲一直服務電信運營商,例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未來一切皆可服務,一切也皆需要運營服務。而軟通智慧也將扮演城市環境運營商、城市消防運營商等全新角色。“將華爲的技術、產品、平臺,嵌入到軟通智慧的解決方案中,並以服務的形成向用戶輸出。在此過程中,軟通智慧的角色定位是,場景運營商。”馮嵱如此解釋未來軟通智慧與ICT平臺企業的合作關係。

一切皆可服務

而如何將理念落地爲實際業務?大潮退去才發現誰在裸泳,同爲關注應用場景,但提供解決方案,與提供運營服務確實是兩種不同能力維度的體現。

以“智慧環保”爲例,軟通智慧既能以傳統模式提供解決方案,又可向企業用戶提供環保監測運營服務。“軟通智慧在空氣治理關鍵節點部署檢測微基站,同時通過大數據模型算法,通過測算空氣擴散率,即可推算形成‘數字大氣’。”而更重要的是,“檢測區域內的各企業可不需要自行部署設備,自行進行空氣排放檢測,通過購買軟通智慧服務,就可對空氣排放進行監測。”馮嵱說。

與此類似,基於政務大數據平臺,軟通智慧可向企業用戶提供工商、稅務、交通、醫療等增值服務;而在零售領域,店面商家也不必自行部署攝像頭,實施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通過軟通智慧場景化運營服務,即可瞭解進出店面的用戶男女比例、年齡分佈、入店和出店時間。樓宇能源控制也可形成數字孿生。軟通智慧以數據驅動樓宇節能,並與樓宇物業公司合作,按使用效果進行分成。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將“控制”每部電梯、每盞電燈達到最佳消耗效率。

“未來場景運營服務商,將服務每家企業、每個組織、每棟大樓,甚至每個家庭,軟通智慧不是一家芯片算法公司,也不是公有云服務商,但所有IT技術、應用解決方案均需要場景化運行才能形成完整服務閉環,未來一切皆可服務,一切也皆需要運營服務。”馮嵱說。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裏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爲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