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時代廣場的蟋蟀》

    早就知道這是一本經典的童書,但僅限知道書名及名氣。讓我下決心去讀這本書源於兒子。

      一直在想什麼是經典,原來就是讓人百讀不厭的書。《時代廣場的蟋蟀》是兒子願意反覆讀的一本書。他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着書裏的每一個不是情節,每一個人物關係,雖然有些凌亂,但是我推測這本書他至少讀過兩遍,且第三遍還願意讀。


     他的興奮講解勾起了我的閱讀興趣,我也迫不及待地讀起來,我心裏的想法是,讀完之後纔有資本與他討論與交流。

     多麼溫暖的故事!伴隨着情節的展開,主人公一個個出場,一幅幅畫面在眼前呈現,感覺內心一直被一種溫情所包圍,那是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一種真情,彌足珍貴,令人唏噓。

      一隻會演奏樂曲的蟋蟀所引發的人生追問。

      追問1:什麼是愛?

      愛是什麼?在這個“累覺不愛”的社會中,在步履匆匆的人流中,我們許多人只顧向前,彷彿失去了愛的能力。然而,這本書中,有最真誠的愛的表達。小男孩對蟋蟀的無微不至,蟋蟀對小男孩的知恩圖報,蟋蟀、老鼠、貓三個小動物之間的同甘共苦,情比金堅。愛,還是理解,還是放手,永遠不會以自己爲中心。小男孩,總是能捕捉到蟋蟀的情緒,他能知道它的不開心,並能堅強地放手,雖然極度不捨,還是讓它回到它應該去的地方,這是一種尊重,愛永遠不是一種佔有,愛應該是你的幸福纔是我真正的幸福。

      追問2:什麼是責任?

      犯了錯,怎麼辦?是逃避,還是承擔?蟋蟀誤食鈔票,給家庭帶來了困難。可愛的小動物們沒有遮蔽、嫁禍、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擔責任,想盡辦法,傾其所有,彌補損失。老鼠塔克更是願意,拿出平生積蓄來讓好朋友蟋蟀早日重獲自由,不拋棄,不放棄。這種可貴的擔當與自我捨棄,令人動容。面對責任,勇敢扛起來,不逃避,不迴避,面對錯誤,主動認下來,不辯解,不泄氣,積極去彌補,去化解,可愛的小動物們給我上了人生的一課。

      追問3:什麼樣的人生纔有意義?

      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纔是生活的全部意義。鮮亮的鎂光燈下,如潮的掌聲中,蟋蟀其實並不開心,它有它本來的寧靜生活。最終,蟋蟀決定迴歸內心的生活,這個決定是那樣的乾脆,沒有絲毫的猶豫,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名利是浮雲,美食是浮雲,其實它最不捨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朋友們。最終,蟋蟀走了,走得那樣從容與瀟灑,回到它的故鄉去。這讓我想起,沈從文墓碑上的那句話:一個戰士,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回到故鄉。蟋蟀不需要去戰鬥,只要回到故鄉的懷抱。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需要回到心靈的故鄉。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生?燈紅酒綠,推杯換盞,花天酒地,追名逐利,我們總喜歡在物質的喧囂中尋找生活的軌跡,卻不知道,夜深人靜,當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時候,那纔是真正的自己。是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

      這是一本美國兒童文學經典,不知道是否有意爲之,書中主要介紹了唐人街的一箇中國人——馮賽。需要感謝作者,設計了這樣一箇中國人的出場,刻畫出了中國人的善良與友好,還體現出了中國人素有寄情山水,花鳥魚蟲的閒情逸致。原來,在美國人心中,只有中國人才有蟋蟀的籠子,中國人有這樣的品味與生活。可是,現在,這樣的生活去哪兒呢?我們多久沒有聽到鳥兒的鳴叫?我們多久沒有駐足欣賞一朵花兒的綻放?我們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讀一本厚厚的書?

       這還是一本讓我們找回自己的書。

    《 紐約先驅論壇報》說:這本書裏有一種純粹、高尚的趣味,適合9—90歲的任何人讀。是的,應該讀一讀,嘗試着去感受那種童話的美好,貓與老鼠爲什麼一定是天敵?可以是患難與共的兄弟。蟋蟀爲什麼一定是令人煩躁的昆蟲?可以是舉世聞名的大音樂家。人爲什麼一定是動物的主宰?他們可以是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朋友。

       相信童話,相信美好,相信歲月,相信生活,相信——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