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誘惑

原創: 文藝IT虎

很多人問我,爲什麼一定要把自己折騰的死去活來的,走上創業這條路呢?

對於大部分創業者來講,相比安安穩穩拿一份工資,創業這件事本身具有極強的誘惑性,爲什麼這麼說呢?

                                                                      永遠不無聊

無聊是最讓人無法忍受的一種存在狀態。創業前先後在不同體制下打過好幾份工,但是,不論哪一種類型的企業,幹上幾年,都會覺得無聊。就是那些事,日復一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驚喜和挑戰也會有,但都是在某一個崗位上,某一個部門內。再好玩的事情,重複不停的幹上幾年,也就沒新鮮感了。再好聽的歌循環聽上100遍也會厭煩,風景再美的跑道,跑上100遍也就沒有感覺了。


創業呢,不但不會無聊,而且幾乎每天都會“很刺激”,有時候,一天你就能經歷一個四季。各種你想象不到的節目,每天都會上演。這就好像你在和別人打麻將,永遠不知道對方打什麼牌,只能根據上家撇到牌桌上的牌自己打出一張來,而到底是好牌還是爛牌,要看下家的反應了。創業就像一把可以永遠打下去的牌,只要你想辦法不離牌桌,總是有各種驚喜和刺激等着你。對於天生好賭,好奇心強,又能經得起折騰的人來講,這是多好的遊戲啊。

                                                                     做自己想做的事

注意,這裏不是說做對的事情,而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工作時間佔到一個人一生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對於一些上進的人來說,可能會更長。但據我觀察,身邊的人,職場上的藍領、白領、金領,大部分“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做的是領導要求做的、公司要求做的、或者父母要求做的事情。

想在企業裏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點什麼,有人會告訴你Too Young ,Too Naive。長期這樣下去,個人的創造性會受到極大的壓制,工作積極性也就沒有了。不給機會試一試自己想做的事情,怎麼知道自己不對呢?於是,很多本來優秀的人才,畢業時候意氣風發,在這樣的環境下幾年過後,都變成了“油膩青年”,拿多少工資幹多少活,整個人慢慢的會缺乏生氣。

                                                             不斷創造PB的體驗

創業和跑馬拉松有點像。

對於一個高階跑者來講,馬拉松的誘惑在於每一次都有機會打破上一次的最好成績,重新創造自己的Personal Best,即個人PB。創業和馬拉松在這一點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在舒適區之外的無人之境,經歷肌肉的拉傷和恢復,身體的痛苦體驗,精神和心理的適度打擊後,實現自我邊界的拓展。他們都是以痛苦和疼痛爲代價,通過常人難以想象的漫長等待和煎熬,最後才換來邊界的拓展,極限的突破,潛能的激發,都在追求一種成長型的生命體驗。


不同的是,創業比跑馬拉松更加刺激和驚險。

對於創業者來講,每一天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超出了原先的技能、習慣、思維和認知體系的邊界。原先你寫代碼的,現在整三五個兄弟,開一家互聯網公司,銷售你能不管?人事行政你能不管?財務的事你能不管?原先你是從產品經理的思考維度看事情做決策,現在要求你從CEO的思維模型考慮事情。

怎麼辦?

只能拋開原先的存量,在完全陌生的領域裏探索、試錯、反省、修正,最後狼狽不堪的連滾帶爬的闖過去。也就是說,幾乎創業的每一天,你都有可能超越昨天的自己,創造PB。這是創業比跑馬拉松更加迷人的地方,每天都有機會鳳凰涅槃一次(當然也是更加痛苦的地方)。 

寧可睡地板

也要做老闆

看來有一定道理,要不你也來試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