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應如何抓住趨勢紅利,做好社交電商?

文/磊少

01.

社交電商再一次被大衆提上日程,還被很多人稱之爲繼微商之後的又一大趨勢紅利。且不論風口與否,但傳統微商趨勢不在,這個已成定論。

何謂普通人?如果以年收入來界定的話,我認爲年收10萬以下的,都可以叫做普通人。當然,這是我自己對於普通人的劃分,應該不算過分。

如果說一個人有背景、有關係、有資源、有資本,是x二代。那顯然,即便是他們年收入是0,也算不上普通人。

事實上,社交電商的兩大對標對象第一個是傳統微商,第二個則是傳統電商。


02.

傳統電商和移動電商,一個最本質的差異就是用電腦辦公還是用移動設備(比如手機)辦公,這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區分方式。隨着智能手機,移動穿戴智能設備的普及,很顯然,現在的人更喜歡移動電商。因爲模式輕,好操作,易上手。

微商屬於移動電商。時間倒回去三五年,微商還是風口,很多人也確實通過微商實現了階段性的逆襲,但現在微商還能叫做風口嗎?顯然不能。

一直以來,微商都是以主流的代理制度在運行,而這種囤貨壓貨的模式,走到現在,缺陷可謂是日趨明顯。

可以說十個微商裏面,一半以上的人,並不想壓貨,更不想囤貨。假如說資源好,能力不錯,級別高,那壓貨還沒什麼大礙。但做微商的主要人羣是什麼呢?是我們說的普通人。普通人,囤貨就是囤禍


03.

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囤貨模式的微商和社交電商分享經濟,哪一個更適合普通人來做。

假設兩者同樣的代理門檻399,傳統微商大概可以拿到成本爲250左右的產品,所以即便是全零售,利潤不過100多塊錢,還不算快遞物流成本,然後想升級,需要再補貨,再一次加大風險,因爲需要囤貨。而如果把成本平攤下去的話,邊際成本是遞增的。

反之,社交電商分享經濟,大都是一個門檻進去以後,可以代理幾十幾百幾千幾萬個產品,並且無需囤貨、壓貨、打包發貨等,還都是包郵。升級也無需再支出額外費用,只要完成相應銷售佣金和納新要求,即可。然後再平攤成本的話,平臺每增加一個新品,成本就會降低,甚至到最後,成本可以無限趨近於0,因爲邊際成本遞減。

這樣對比下來,社交電商的優勢可謂非常明顯。相較之下,毫無風險可言。


04.

對於普通人,要一次性投資幾萬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是比較困難的。但投資幾百塊錢,完全是在可接受的風險控制空間。

社交電商的精髓無外乎十二個字:自用省錢,分享賺錢,推薦返錢。但此時就關係的平臺的選擇問題了。換言之,分享經濟這個模式是很好,但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社交電商平臺尤爲重要。

大家都知道我最近在合作一個社交電商項目——每日一淘。騰訊戰略投資的國內最大一個生鮮品牌每日優鮮旗下一款社交美食分享app,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面,我組建了1200多人的團隊,培養了5個日入1000以上的核心,同時在孵化幾十個即將日入過千的“普通人”,而我自己平均一天收入在4000以上。

我們爲什麼能夠段短時間迅速崛起,帶領上千人真的可以賺到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選對了平臺,畢竟是騰訊投資,而是還是國內最大的生鮮品牌,生鮮領域獨角獸。


05.

普通人如果現在再去做傳統微商,顯然不可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合適。

反之,選擇做社交電商,那麼它的關鍵要點就在於“信任➕分享”。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你去給一個人講微商項目和社交電商項目,絕大多數人會更喜歡後者。爲什麼呢?因爲微商已經做爛了,這個行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誤解至今。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偏見都不會變。除非微商消失了。

而社交電商,分享經濟相對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興的領域,大衆接受度也更高。最關鍵還在於它模式輕、無風險、回報高,易接受,好分享。

我敢斷言,如果傳統微商轉型,那麼被壓貨囤貨亂價挖代理傷透了的微商,轉型之必然選擇,肯定是分享經濟性質的社交電商。


06.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我不是說傳統微商不好,而是說它模式落後了。那這個行業會不會銷聲匿跡呢?肯定不會。這個就跟直銷一樣,雖然很討人厭,但卻一直存在。

傳統微商也如此。有的人就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我們稱之爲無奈的選擇。但凡是有更好選擇的人,都不會維持現狀,固步自封。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得承認,選擇大於努力。

所以,同等時間,同等精力,同樣的付出,同樣的努力,又爲什麼不去選擇一個可以更賺錢的事情來做?一個理性明智的人,肯定懂得一句話,那就是:

在合適的時間做合理的事情賺合法的錢。



授權獲取

          (原創不易,若覺可讀,歡迎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