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懂得合作,才能共贏



一,好人的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


英國有句諺語:“好人的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好榜樣猶如大海中的燈塔,讓遠航的舵手能夠按照正確的航線前行,避免發生危險;壞榜樣就像是毒品,能夠腐蝕人的靈魂,侵害人的身體,將人推進萬丈深淵。


李嘉誠認爲,要想成爲一個成功商人,首先要學會做人,其次纔是做事。他曾說:“商業的成功,取決於做人的成功。做生意的人都精明能幹,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關鍵在於,你得靠自己踏實的做人之道贏得別人的信任,讓別人願意和你達成交易。”


李嘉誠經常對自己的員工說:“自己沒有做好,怎麼能要求別人做到呢?”他知道員工都不怎麼喜歡開會,因爲開會比較耽擱工作。於是,他就要求公司的領導層一定要注意開會的時間,最多隻能用四十五分鐘。這就使得高層主管在開會之前,一定要將時間計算好,提高工作效率,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事情講完。


李嘉誠雖然是公司的最高領導者,但他從來沒有違反過自己設立的規矩。


有一次,公司開董事會,李嘉誠和幾名董事一直在商量重要的事情,沒有注意時間,等到發現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九十多分鐘了。因爲此次會議討論的事情緊急,關係到公司的一些重要決策,有人就向李嘉誠申請,希望能夠破一次例,繼續會議。


但李嘉誠卻果斷地散了會,並嚴肅地對董事們講道:“大家都是公司的高層人員,公司上下數千雙眼睛都盯着我們看,我們要給員工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爲了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工作說清楚,很多主管開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講話方式,以期達到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事情講完的目的。漸漸地,大家也習慣了這樣的規定,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員工是企業的靈魂,領導者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員工樹立一個好榜樣。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李嘉誠不愧爲“李超人”這個名號。他身上真真切切地體現着偉大的企業家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創業者學習的。


二,懂得合作,才能共贏


1971年 7 月,基辛格代表美國政府訪華,中美建立外交關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出現給香港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李嘉誠也認爲這是一個拓展事業的大好機會,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香港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但是與香港置地公司相比,他的公司還是差了一點。


當時香港有一些比較有名的建築,比如,尖沙咀的環球貿易廣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IFC)二期、會展中心、購物中心海蒼城等,但這些都不是李嘉誠的“作品”,李嘉誠在這些標誌性的地產領域並沒有太大的建樹。


儘管如此,李嘉誠還是決定與置地一較高下,在如何與置地進行競爭方面,其實,李嘉誠心裏早就做好了打算,他第一次明確地喊出了超越香港置地公司的口號:我們的目的不是學習置地的成功經驗,而是最終要超過置地的規模。


李嘉誠決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他這樣分析,香港置地公司的老巢在中區,而中區的物業發展已到極限,成本太高。以長江目前的資金儲備,不適合貿然到中區擴展,不過我們可以曲線滅敵,先到發展前景大、地價處於較低水平的市區邊緣和新興市鎮去拓展,待資金雄厚了,再與置地正面交鋒。


在明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之後,李嘉誠開始圍繞着香港的周邊區域進行開發,並且憑藉着土地儲備和幾次發行新股募集的資金,先後在半山賽西湖、太古山谷第一號、灣仔海濱等地開發樓盤。


到了1977年,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和土地面積達到 95 萬平方米,已經逼近香港置地公司的 120 萬平方米。


不過就在此時,李嘉誠在與會德豐洋行聯合購得天水圍地皮的時候,卻遭遇到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華潤集團。俗話說:“窮不和富爭,富不和官鬥。”李嘉誠分析了中間的利弊關係,決定不與華潤集團直接發生衝突,而且通過協商,和華潤聯手成立了一個公司,共同開發天水圍。


按照當時的協商,華潤佔新公司51%的股權,而長實只佔 12.5%,對於這樣不公平的決定,李嘉誠並沒有去爭論太多,而且當時李嘉誠正在收購和記黃埔,無暇顧及太多。由於華潤並沒有太多的地產開發經驗,再加上人力資源的不足,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困境。於是,李嘉誠又趁此機會慢慢地購回了部分股權。


李嘉誠在與華潤的分成上面並不覺得吃虧,因爲他胸有成竹,這項目一定會成功,大家都會得到好處。最後天水圍全部工程順利完成,併成爲亞洲最大的私人屋村。


華潤在這個項目上也賺了一大筆,而李嘉誠的所得更是不可估算。通過這個項目,李嘉誠自己不但賺到了錢,而且還與華潤搞好了關係,爲後期打開內地市場奠定了基礎。


與人合作時,李嘉誠從不會爲了自己多得利益而與合作伙伴一爭高下,他總是會讓合作伙伴賺得足夠的利潤,因爲他知道只有如此才能進行長久的合作。


三,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


李嘉誠曾說:“良好信譽的開始就是一個成功企業的開始,信譽伴隨着財運,這也是一個商人應該具備的商業道德,如同做人,要忠誠、講義氣,每一個承諾都不能忘記。”


李嘉誠是一個非常注重誠信的人。可以說,李嘉誠的誠信爲他的商業帝國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他的名字已經成爲商業領域的金字招牌。他曾說,只要是自己答應別人的事,就算是吃虧也一定要做,正因爲如此,很多人都說,他答應的事比籤合約還管用。


2002年的時候,李嘉誠旗下的長虹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資。但是,當時長虹生物科技公司全年的營業收入僅有幾十萬港幣,細細算下來,公司根本就沒有利潤。


沒有利潤,怎麼談融資?一般的公司經營狀況要是這樣的話,要想融資,根本是不可能的。


可是,李嘉誠的長虹生物科技公司卻融到了資。當公司發行股票的時候,很多香港人還是認購了股票,並使長虹生物科技公司順利上市。


在公司經營狀況一般,盈利很少的時候,香港人卻仍然願意跟着李嘉誠投資,其實,非常重要一點就是他們都相信李嘉誠,相信李嘉誠的信譽,相信跟着李嘉誠投資不會吃虧。


世界上精明的人很多,但是讓別人信服且願意、喜歡與其交往的人則很少。


講誠信的人就像是清澈的湖水,自然、和諧、通達,時刻給人一種清爽透徹的感覺,而這樣的人,別人也願意與其合作;反之,失信之人就像是充滿淤泥,渾濁不清的河水,讓別人看不透,摸不清,因此別人也就不願相信他,不敢與其合作。


有人問李嘉誠成功的要訣是什麼?李嘉誠說:“成功的重要條件是: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第一是誠信。”


一個人只要一次沒有誠信,那麼下次別人便不會再相信他,也就不會再與他談商業合作。李嘉誠認爲,以誠爲本,才能永遠有飯吃,才能做大生意。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踐行。


《遠東經濟評論》發表評論:有三樣東西對李嘉誠的長江實業至關重要,它們是名聲、名聲、名聲。李嘉誠自己也說:“要有信用,令人家對你有信心。我做了這麼多年生意,可以說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機會,是人家先找我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






關於作者:劉志則,知名傳媒人、出版人,博文書友會“社羣裂變”發起人。

胡海豔,北京我心飛揚教育諮詢創始人,飛揚教育首席親子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爲獨家內容,摘自圖書《李嘉誠商業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匯智博達出品,轉載請私信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