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意象與抽象繪畫

在藝術中,常常用具象、抽象、意象三個形容詞來描述作品的風格。但三者到底有何區別呢?

具象和抽象繪畫的差別

對於“具象”這個詞,估計大多數人都感到很明白其含義。例如,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就是具象繪畫的代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般而言,”具象“就是指畫面上呈現了某種我們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看似很清晰明白,仔細推敲,卻又會變得模糊。

例如,下面這3幅還是不是具象的作品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幾幅圖,其實就是從蒙娜麗莎裏截取出來的部分,再旋轉翻轉,並調整顏色而成。

此外,這裏再列舉一些其他繪畫作品。琢磨琢磨,它們是否是具象的呢?

1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2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7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8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實,這裏就引出了”抽象繪畫“的概念。通常認爲抽象繪畫是在20世紀初誕生的,開宗立派的畫家包括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列維奇、庫布卡,克利等人。後來在美國又形成了”抽象表現主義”的流派,更注重個性化的表達。因此,抽象派其實不是一個單獨的流派,其中包含多種流派很多畫家。

在藝術史論中,通常將“抽象繪畫”描述爲”不描繪客觀事物的繪畫“。因此,嚴格按照“不秒回客觀事物“這個標準來說,往往只會把上述3和4(康定斯基作品)算作抽象畫。然而,仔細琢磨這些圖,似乎又有一些疑問:

第7幅圖(米羅作品)是描繪的什麼”客觀對象”呢?看起來這些“妖怪”似乎都有“眼睛”和“身體”,似乎都在做某種運動,但它們卻又和我們認識的所有現實對象不一致。這是否也是抽象呢?

如果說,僅僅是依靠“不像我們平時看見的事物”作爲“抽象”的評判依據,那麼下面這些也都應該算“抽象繪畫”了。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實,這些都是顯微鏡下的微觀攝影,都是客觀存在的東西。看起來不熟悉,僅僅是因爲平時用肉眼看不到這樣的圖景。
於是,用”不描繪客觀現實“來判定是否是”抽象畫“,就顯得不夠合理了。

另外,這些”畫作“本身不也是一種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嗎?既然可以感受到,那又怎麼說是”抽象“呢?

什麼是繪畫中的“抽象”?

另外,筆者也寫過另一篇文章,其中專門討論了“抽象”這個詞的本義:

什麼是繪畫?——以抽象思維理解繪畫

文中對”抽象“一詞的含義做了討論:抽象就是對一大堆不同的東西,找出它們的共性,以某種圖形化、符號化的語言表述出來。 其實這正是”抽象“一詞的本義。哲學、宗教、數學、物理等學科都需要”抽象“。它實際上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也就從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尋找模式,或者說是尋找共性。例如,牛頓三大定律就是一種抽象,它表達了宇宙所有物體都受到同一種運動規律影響。因此,嚴格的說,抽象出來的內容的必須是現實中不存在,且概括了某種現實中的共性。

再談到抽象繪畫,其實最初也來源於這種”尋找共性“的思想。保羅塞尚常常被認爲是西方現代藝術之父,在他的創作中,就是將所有觀看到的事物都看做是各種簡單的幾何體,例如立方體、圓柱體、球體等。

塞尚作品,將對象”抽象“爲各種簡單的幾何形
不過,這種將客觀對象表達爲幾何形態的抽象化思想,並非塞尚發明。在更早的一些畫家也採用這種方法,例如葛飾北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實,早期畫家對於人體比例、透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一種”抽象化“的思維: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以前的寫實繪畫就已經運用了”抽象“的思維方式了。只是其創造的結果是非常具象的。

從呈現的效果而言,更早的抽象藝術其實是各種紋飾,例如伊斯蘭圖案和中國傳統紋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討論這麼一些例子,也很難得出絕對精確的有關“抽象繪畫”的論文。
大體上可以接受兩種不同的定義:
定義1(常規定義):抽象繪畫就是不描繪客觀實在的繪畫作品;按這種定義,衡量作品”抽象性“的關鍵就在於其呈現的效果有多大程度與我們熟知的事物相似,當完全不相似於任何已知的事物,就成爲了純粹的抽象畫。

定義2(筆者提倡的定義):抽象繪畫就是依賴於抽象思維來創作的繪畫作品;其方法是利用某種抽象思維,從某種客觀現實中提煉出某種共性,然後基於這種共性,用繪畫的方式進一步創作出作品。

什麼是意象?

除了抽象和具象,其實還經常用”意象“來形容作品。什麼是意象呢?
簡單說,就是能夠讓人聯想到某些含義、或引起某些情感的形象。例如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還有各種帶有文化意義的符號、文字其實也是意象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除了符號蘊含的意義外,通過”畫、塗、寫“之類的手法來創造的形象,往往也能反映出創作者的情緒、動作、思維等特質,這類作品也應歸入“意象”。
例如梵高就喜歡用很個性的筆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幅畫是梵高名作《星月夜》的局部。梵高的筆觸不僅僅是體現了要刻畫的對象,還將他自己的某些特質強烈地體現出來了。

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中(以編程的思想來理解繪畫—— (一)用”一筆畫“表現“過程美”),展示了另一組案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裏蒐集了一系列不同書法家寫的”一“。作爲文字,“一”的含義是很簡單的,而且不論寫多少個一,含義都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每個書法家本身的個性不同,並且書寫時的狀態也不同,就導致每個“一”都不一樣。從這些書寫的筆跡來看,可以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內容,這是書法中的“意象”的直觀呈現。

這種通過書寫來表現個人性格、情緒的意象手法,在傳統繪畫中也有大量呈現,這其實也就是”寫意畫“的來歷。例如竹子是寫意畫的一種重要題材,下面列舉了幾位不同畫家的竹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些都是在畫竹子,但每個人用筆方式都略有差異,就體現出明顯不同的個人風格,這就是對”寫意“的直觀詮釋。

意象還可以轉化爲具象,例如下圖中,用書法筆法寫出來的三點,蘊含着某種模糊的”意“。但只要將它們添加到特定的人物臉部,就化爲具象的形態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