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電商和平臺電商的3點區別

2000年來,從行商到坐商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確切的說,在互聯網支付被打通之前,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之前,我們這個星球上的交易模式只有兩種,行商和坐商。

公元前114年開啓的絲綢之路上用駱駝運送漢朝絲綢和瓷器的波斯商人,唐宋到民國時期茶馬古道上用馬匹馱着茶葉的茶商,上世紀80年代遊街串巷的賣貨郎,熱鬧集市上的攤主們,都是走四方的【行商】。

隨着城市的擴大,人越來越集中,生意人不必再“逐水草而生”,與【行商】對應的,長期固定在一個地方做生意,等待主顧上門的,“坐”在店裏賣東西的,我們稱之爲【坐商】。這些坐商,有時能一坐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比如北京前門的全聚德烤鴨店,西安東大街的老孫家牛羊肉泡饃館這些老字號。

20年來,看【平臺電商】崛起

近20年來,隨之互聯網,尤其是隨着亞馬遜、淘寶、eBay等電子商務平臺的迅猛發展,生意人開始通過互聯網自由買賣,改變了人類千百年來進行交易的模式,由此,一種新型的交易模式誕生——【平臺電商】

爲什麼叫【平臺電商】呢?

相當於某家互聯網公司在網上搭建了一個平臺——蓋了一座大樓,然後把這個樓裏的鋪位,分門別類的租給各行各業的商販。傳統的電商根據買賣雙方的類型主要分爲3類B2B(企業對企業) ,B2C(企業對個人),C2C(個人對個人),比如阿里巴巴網、慧聰網、銘萬網等都屬於B2B電商平臺,是企業賣東西給企業。亞馬遜、eBay、京東,都是商家賣東西給消費者,屬於B2C的電商平臺。

未來10年,【社羣電商】方興未艾

不管是哪一類的平臺電商,其最根本的屬性就是交易,就是你掏錢我賣東西的原始的交換,沒有社交這個維度。平臺電商在微博、直播、微信等社交工具出現之後受到了很大沖擊,一種新型的“殺熟”的電商模式開始呈現,尤其是在微信端,開始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擴散。這種社交屬性的電商模式,在2014-2016年以微商的形式呈現,2017年開始迭代成爲流量更精準、粘度更強、變現能力更爲持久的模式——社羣電商。

【社羣電商】與【平臺電商】有以下3個不同:

1、重視社交維度

社羣電商的目的當然是交易,但是,在交易這個維度之上,多出了一個比交易更重要的維度——社交。這種基於互聯網社交工具的互動社交,幫助消費者解決了一項比產品功能更重要的需求——歸屬感。如果按照馬斯洛的需求模型來講,歸屬感是比基本生理需求更高一個層級、更根本的需求。

2、信任問題前置

【社羣電商】取代【平臺電商】將是一個趨勢,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任前置。迄今爲止,沒有那個平臺電商可以解決一個問題——信任問題,不管是京東、阿里、淘寶還是天貓,消費者都是通過購買後的產品體驗判斷商家是否可信。然而,社羣電商在一開始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爲其自帶的社交基因。

3、平臺依賴降低

【社羣電商】自帶流量,不會對哪一個固定的電商平臺產生嚴重依賴,今天在微信賣東西,粉絲會到微信來購買,明天雙十一到淘寶,粉絲們又會跟到淘寶來,後天在微博或者直播上賣,照樣會有粉絲買單。傳統的【平臺電商】就不一樣了,不借助平臺倒流生意根本沒法做,如果你是淘寶或者天貓的商家, 我相信你會有深刻的體會

Great City,Great Solitary 城市越大,孤獨越深。

互聯網縮短了時空,卻增加了距離。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不變的,除了消費者對低價格、高品質、快配送的訴求外,購買產品的同時,消費者更多購買的將是一種能夠治癒城市孤獨的體驗,即具有社交屬性、能夠提供社交體驗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有別於傳統平臺電商的新時代——【社羣電商】時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