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愛在,只是不懂表達,這是現實中我們多少人遇到的問題。

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通過寫信的方式,來更加了解彼此,他們之間的通信的方法猶如黑夜中的一點光明,爲航行中的帆船指明方向,爲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方法,讓我們與父母之間能更加了解彼此。

安德烈在信中寫過:“三年,真的不短。回頭看,我還真的同意你說的,這些通信,雖然是給讀者的,但是它其實是我們最私己、最親密、最真實的手印,記下了、刻下了我們的三年生活歲月——我們此生永遠不會忘記的生活歲月。 ”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長達三年的通信,其中包涵了語言的不通,跨越了文化的差異等困難,但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讓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密切,留下了很多回憶,爲他們人生歲月添加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多少人與父母之間再也沒有好好的坐在一起談談心。小時候,我們與父母沒有任何間距,但隨着我們漸漸地長大,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大,能夠在一起平靜地談談心是一個奢望的事情。現在想想,我與父母之間,感覺隔了一條銀河,總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其實父母是爲了我好,這是他們愛我的表現。又有多少人沉迷於手機,也就是所謂的“手機控”,就像斷子上說的一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

我們有多少人從小聽媽媽的嘮叨聲,爸爸嚴厲的教誨聲,這都是父母愛我們的表現,只是那個時候的我們都還年幼,不懂得爸爸媽媽對我們深深地愛,便嫌父母煩。現在,我們已經長大,已經能懂得了,但卻因文化之間的差異,觀念的不同等種種因素,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泰戈爾說過:“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愛一直存在,只是不懂表達。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爲愛,所以認爲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可以免除。其實並不是,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裏,好像藏着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愛需要表達出來,可以像龍應臺與安德烈之間一樣,通過通信來交流溝通,也可以選擇另樣的方式表達。

我們要相信父母是愛我們的,在龍應臺給安德烈寫的信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從這個話中,我們可以想到父母對我們是極好的,或許父母對我們很嚴格,但這只是希望我們擁有一個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不像想我們像他們一樣從事又苦又累。

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的人,在後面默默的付出。父母都會漸漸的老去,頭髮白了,蒼老的臉長滿皺紋,那是爲我們操勞的見證,終有一日父母會離我們而去,我們要珍惜眼前人。

愛就要說出口,這需要兩方的付出。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着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父母面對兒女,有時候需要拿出些許勇氣;面對父母,兒女需要放下些許執拗和“代溝”偏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