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第一步:市場調研

我們在做一款產品的時候,首先需要進行市場調研,去驗證我們想法是否與市場相符合,用戶是否有這樣的需求。那本文主要講的就是我們實戰的第一步——市場調研。

第一次寫文章,文章裏面可能出現錯別字和口水話,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畢竟打小語文就不太好的我開始寫文章,也僅僅是想分享保存自己的項目經歷和感受。願讀者們多多包涵!!【(0-1)全系列共爲六篇】

ps:有的人可能做了很久的PM,但是從來沒有邁出公司大門口去市場溜達一圈。面對需求被砍掉、被老闆懟、被開發懟,自己卻無力反駁,原因在於你沒有足夠的論點論據去說服別人。PM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理的依據,不是用一句:“我覺得…” 、“我認爲…”、 “我想…”等等這些自我意淫去說服別人,這樣只會讓別人覺得你不客觀,不專業。

文章大綱

調研分爲三部分:

  • 原因:爲什麼做?
  • 經過:怎麼去做?
  •  結果:什麼樣的結果?

問: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做市場調研的目的是什麼?

答:目的很簡單,就是在我們在做一款產品的時候,首先需要進行市場調研,去驗證我們想法是否與市場相符合,用戶是否有這樣的需求。

市場調研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種,今天就只說一種常用的5W2H方法,在大環境單個用戶下可以通用。

  • 大環境:屬於項目沒開始階段,你有了一個想法或者決定去做某個產品時去市場調研,調研大的環境,大的趨勢是什麼樣的?結合自身資源看是否有必要去去實施這件事情。
  • 單個用戶:屬於產品版本迭代階段,針對現有產品數據下滑,用戶流失,或者提升產品用戶體驗情況;可以進行對目標用戶的深度分析(常用的分爲定量定性分析)。

本文主要講:大環境。

分析大綱:

針對整個市場的調研再結合實際情況又把5W2H進行了一次在細分。

分成了對內、對外兩種情況:

  • 對外:對市場情況的調研分析;
  • 對內:對公司項目資源分析。

相比於對外調研,對內調研顯得比較輕鬆,你可以直接詢問boss或該項目總負責人就可以輕鬆的獲得答案,因此我們主要的精力還是要放在對外市場調研。

對外如何調研?

1. 對外【why】

對外調研是需要調研你想做或者要做的產品市場所在區域是紅海還是藍海,從經濟趨勢角度長遠地看待產品增長的趨勢情況和政策策導向怎麼樣?

對外調研分爲以下幾個內容:

(1)市場規模 

針對市場規模可以使用一個分析方法:2X2矩陣。

PS:2×2矩陣可以分析很多的複雜的問題,感興趣的話歡迎大家來騷擾我!

用2X2矩陣分析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產品市場是在哪個區域,一般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是在“夢想”區域,而事實上大部分都在“夢想的隔壁”一片火海的戰場上。

(2)經濟趨勢

這個主要是去分析產品在市場環境中呈現了怎麼樣的趨勢,如下圖:

最理想的狀態肯定是處於在爆發期,這就像所有的大佬空中說的“風口”,但是往往能抓住“風口”的創業者很少,很大一部分都屬於跟風者,在差不多“飽和期”或者即將進入“飽和期”的時候進入市場。目前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享單車,看到了市場的一個經濟趨勢,那麼就離看清產品的市場情況又進了一步。

(3)政策導向

這個主要是去分析國家或者政府對該類產品的政策態度。

如圖:

  • 支持:如果項目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進步,政府肯定是大力的支持,肯定會對此類的產品或者企業做相應的發展政策和推進產品快速發展。
  • 反對: 如果項目的競爭發展影響了相應的社會管理秩序、社會治安,那麼國家或者政府肯定會各種政策打壓,這種政府或者國家的干擾是致命的。

2. 對外【where】

研究了大環境,現在回到自己的產品所針對的目標市場,如果是目標市場就是整個市場的話,這一步就可以不用考慮了。但是這種情況基本都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大部分都是在整體市場裏面的垂直市場做新產品。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是要分析垂直市場的情況,如圖:

上圖和【why】的圖一樣,只是縱座標變了,一個是整體的市場,一個是目標市場。我們所需要了解的也是和上面【why】圖的整體市場需要了解的一樣,這裏就不做過多的說明了。

圖雖然一樣,但是需要了解的市場發展不一樣,主要是需要去明白垂直市場的發展狀況。 這樣纔可以更好的去爲自己的產品做最理性的判斷。

3. 對外【what】

研究完市場規模和發展情況,接下來我們需要去調研現有產品

調研現有產品的方式,如圖:

PS:整個系列的0-1項目都是不分軟件和實體的,因爲它們只是企業市場化的載體。

(1)實體

根據你需要去做的新產品來尋找最適合的調研方式,比如:你做一個垃圾桶設計,你不可能去側重於線下店鋪調研;你做一個旅遊產品的創意設計,你肯定不能側重於的線上的調研,肯定需要親身去線下觀察,才能發現創意點。

但是這三種調研方式各有各的優缺點,我下面簡單的列一下每個調研方式的優缺點:

1)線下店鋪

  • 缺點:能尋找到的種類數量少;
  • 優點:能真實確切的體驗產品。

2)搜索網站

  • 缺點:只能搜索出來產品的外觀,產品的優缺點很多都沒有;
  • 優點:可以搜索出來很多有創意的概念設計產品,給自己做新產品提供好的idea。

3)淘寶

  • 缺點:只能搜索出來已經生產的商品;
  • 優點:能詳細的看到每個產品的介紹和賣點。

(2)軟件

通過以上幾種查詢方式,可以尋找到市場上大部分的產品,市場情況的話現在互聯網行業也會有一些第三方數據報告可以瞭解他們的一個市場佔有率。

互聯網軟件產品的一些體驗的方式方法和還有進入一些有門檻的產品,會在下一篇文章(0-1實戰:第二步——競品分析)中講解。

4. 對外【who】

研究了整體市場、目標市場、產品概況、接下來就需要去了解目標用戶的特點了。

那麼我們需要了解用戶的哪些信息?又有哪些方法可尋呢?

(1)首先我們來看需要收集用戶的哪些信息。

如圖:

  • 疑問:有讀者會覺得這不是用戶體驗5要素嗎?你怎麼說是收集用戶信息表?
  • 解答:不管什麼方法或者矩陣,都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就看你怎麼去使用了。

我們需要去記錄用戶的這一系列的信息,最後做統計分析,最終給目標用戶分類,得出用戶典型的幾種模型。這樣我們就可以瞭解或者明白目標人羣擁有怎樣的特點,這樣才能做出符合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

(2)知道需要獲取哪些信息了,那麼剩下的就是去尋找有效的方法去獲取用戶信息。

下面我列了一些獲取用戶信息的方法,如圖:

PS:圖是我在網站上面找的,然後從新繪製了一下,如果侵權請聯繫我,我及時刪除。

這張圖可能大家基本也在其他網站或者文章中見到過,沒見過這張圖的讀者,或多或少也知道其中的一些方式,其他的不知道的沒關係,因爲這些只是一些方法,方法是死的,方法只是我們去收集信息的一種手段,只要能收集到我們需要的信息,哪怕一種方式都是可以的。

明確了收集信息,知道的收集方法,剩下的就是動手了,收集一定數量的用戶信息,然後開始對用戶信息歸納彙總,進行用戶信息分析,最後輸出典型的幾種用戶特徵模型。

下面我簡單的做了一個以前我做的時候輸出的模板,如圖:

對內如何調研?

1. 對內【when】

一般規劃分爲兩種,如圖:

  • 產品戰略規劃:一般都是BOSS或者VP層級的人去指定的,所以這塊的話瞭解很輕鬆,直接問領導就行。
  • 產品功能規劃:有產品總監的總監定,沒有總監的就是相應負責產品的產品經理去定,但是呢有可能這塊也是BOSS定也是說不清楚的。我們這裏需要明確的是產品戰略規劃,因爲一般產品功能規劃是產品經理去規劃的。所以這裏主要了解的還是產品的戰略規劃,瞭解方式就是直接問領導,或者在調研之前,你已經知道了。

2. 對內【how】

這個就是了解自己公司在新產品上有沒有一定的優勢,如圖:

  • 無:這估計是很大部分的現狀,所以在會在產品上面找突破點、創新點,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差異化產品。
  • 有:如果公司老闆在這類產品上面有自身的資源優勢,在做的過程中會容易成功許多,有些公司利用自身公司的資源那麼做和別人一抹一樣的產品,也能成功。

3. 對內【how mach】

這個就是去了解一下公司對這個項目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財力了。有些開發團隊幾個人,有些開發團隊幾十個人,這也是最後出方案需要考慮到的一個點。

經過上面的一些了的調研,最後需要輸出一個市場分析報告。

在製作報告之前需要搞懂以下2點:

  • :報告的讀者是誰?
  • :公司的領導、產品負責人。
  • :報告的讀者需要用這份報告達成什麼目的?
  • :爲公司的領導對項目的投資預期進行指導。(能不能賺錢?賺錢容不容易?能賺多少錢?)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份完整、出色的產品市場調研分析報告應包含哪些內容?

輸出形式:ppt、word

包含內容:5點

(1)整個大市場分析

  • 市場規模:說明整個盤子有多大,以論證該領域的分量。
  • 盈利情況:能不能賺錢、賺了多少、怎麼賺的。論證盈利能力以及穩定性。
  • 增長態勢:針對PV、獨立用戶數、REVENUE/ PROFIT等關鍵指標而言。這一條承擔的是論證產品成長空間和盈利空間的職責,所以非常重要。

(2)整體市場下的細分領域分析

每一個大市場都可以進行細化切分,如在線旅遊行業可以劃分成票務-酒店模式、團線電商模式、自助遊分享模式、B2B模式、etc。

每個細分領域都需分析成長空間以及市場成熟度。

(3)典型產品分析

列舉有代表性的產品及公司,說明如下情況:

  • 硬性指標:流量、獨立用戶數、人均PV、停留時間。
  • 增長態勢:即以上所有數據的變化情況。
  • 產品的核心優劣勢分析。
  • 各產品間的關係分析。

(4)新機會

有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領域:

  • 行業細分領域中的某一處。比如:在電商的領域下,以前沒人做消費決策類產品,但後來有人發現了這個點並予以補足:,美麗說、蘑菇街就是典型的例子。
  • 使用顛覆式的方法將原需求滿足中的一環改寫,比如:uber、滴滴、Airbnb等
  • 利用線下的衍生需求(如果有的話)做突破口,比如:聚合支付,爲商戶衍生小額貸款,基金理財產品。

(5)風險

  • 產品核心價值的實現,是否依託於一些頗有難度的工作,比如:分享類站點核心用戶的運營。
  • 上下游公司以及網絡巨頭是否容易切入這個領域。
  • 盈利能力是否穩健?如果暫未賺錢,是否具有盈利的想象空間?

文章中部分信息來自百度、知乎等平臺資料,如果涉及到侵權,請聯繫我,我將及時刪除!

下一篇:【0-1實戰:第二步——競品分析】

敬請期待…….

 

本文由 @ 微丶笑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