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夏原吉的原则与变通——读《夏忠靖公遗事》


        夏原吉(1366—1430)字维喆,明代名臣,历经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和宣宗五位皇帝,官至六部尚书、太子少保兼太子少傅,柱国太师,去世后谥忠靖公、光禄大夫,位及人臣,善始善终。

        夏原吉历仕五朝,外掌度支,内参机务,在皇帝面前善于启发诱导,在同僚面前有担当敢任事,在百姓面前善于号召而又知道体桖,除了个人能力出类拔萃以外,他在明初的险恶政治环境下能屹立不倒,其做人做事在原则性与变通方面的把握值得重视。

        永乐初年,苏浙水患,民不聊生,夏原吉奉命赈济灾民,治理水患,他阻止了别人要求强征老百姓服徭役的提议,认为“民疲极矣,救死不暇,况重役乎!”,尽管国家物资匮乏,他坚持认为灾年不可以透支民力。太子少师姚广孝因此评价夏原吉“夏某温而不宠,威而不猛,古之遗爱也”。

        夏原吉主持平治水患,营建新都北京,张罗征战后勤供应和大型宝船下西洋大事,直至统管六部,他当然是个识人用人的高手。他用人不拘小节,“每量其才而使之,故事集而民不扰犯,小失恒掩护之”,认为:“人才难得,苟一加谴责,则无心向善矣。”同时,他在奏折上把下属犯的可以容许的错误归于自己的管理过失,反而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这种担当又能取得同僚的拥戴。

        夏原吉在陪皇帝喝酒时,能厚着脸皮拍马屁“臣饱沃天恩,醉矣”,也能在当时背景下用表、颂、赋、赞等诗词文章进行歌功颂德。而另一方面,他在成祖决定亲征沙漠时,又能冒死进谏。“吾受上厚恩,不可不死谏之。”他进谏注意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皇帝不同意还发火时,和他一起进谏的尚书方宾找根绳子上吊死了,夏原吉不这么干,他即使被抄家,也从容面对,最终皇帝认为“夏某诚有忠爱朕心”,圣眷不减。他有一句话让皇帝听了很舒服:“主圣则臣直,臣虽愚,敢不仰成休命。”

        夏原吉的处世智慧,其核心其实只有四个字:持正,用心。借用夏原吉《挽冯筠窗》一诗首联结尾:“先生早悟易中玄,用舍行藏总付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