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中的價值交付投射模型

直接閱讀 博客原文,你將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以及最新的內容

循序漸進的偶然

有些事情單獨看起來有點偶然,仔細回想起來卻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去年在北京一次偶然的應屆生培訓,讓我向培訓師又靠近了一步,緊接着順水推舟,藉着微服務的一陣學習分享的東風,我偶然地負責了一起面向北京Office的微服務技術實踐的Workshop,而就在此前不久,我偶然被選爲公司微服務培訓的目標學員,恰好我所在的項目又採用了微服務的那些技術實踐…

作爲組織者以及培訓師,我難免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在摸爬滾打的嘗試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心得,結合了我所在組織的特色(敏捷),我將Workshop視同一個Sprint,並提煉了一個框架模型,希望能夠幫助一些新的組織者更好地開展Workshop。


VD CAST模型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都要考慮其背後的價值,定義清楚價值,如何去實現價值,比如在這裏我們如何通過Workshop達到這些目的。爲了促成最終的交付,我們還要考慮影響交付的一些外在因素,最後,在成功交付之後如何將我們所交付的價值持續產生更多的價值也是等待我們去思考的。我把這些關注點提煉爲VD CAST 模型(價值交付投射模型):

最左邊起點是我們做這件事的價值,中間則是影響價值落地的外在因素,主要涵蓋了當前面臨的約束、培訓的目標受衆、所能獲得的支持以及課程交付後的跟蹤五大方面。最右邊是我們要落地的交付。能否落地以及如何建立價值與交付之間的投射?落實到操作層面,我們需要深入到各個方面中去探討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我以提問的方式羅列出每個環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從這些待解決的問題中不難看出,每個環節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比如價值,我們給組織帶來什麼會決定我們能從組織上獲得什麼支持,而給講師和學員帶來什麼會影響我們會影響講師和學員的招募,價值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所獲得的支撐支撐 則爲成功交付 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約束 會在一定程度縮小受衆,並且很可能阻礙交付。最後,有效的跟蹤 能夠更好的突顯價值 以及幫助改進下一次Workshop。我把它們之間的關係概括爲:

它們之間關聯性能夠幫助我們理清這些問題的依賴順序,讓我們集中Focus在優先級更高的問題上,同時儘可能避免去解決一些根本不需要解決的問題。


As a Sprint

回到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邀請有經驗的講師或組織中的Key Member一起頭腦風暴,這樣有助於捕捉那些由於個人思維限制而被遺漏但很重要的問題。一旦挖掘出了關鍵性問題,我們接下來如何幹掉它們,難道必須一次性給出全部問題的答案嗎?

如果把一次Workshop視同敏捷開發中的一個Sprint(即迭代,請參閱 我在ThoughtWorks中的敏捷實踐),我們需要做的是在Sprint的不同階段中去解決對應的問題:

我把Sprint劃分爲5個階段,每個階段針對問題所提供的答案除了影響本階段的進展,還會直接影響下個階段的進展。比如在需求分析 的時候我們沒法排除約束,可能會導致Sprint失敗。而在架構搭建 中如果沒有服務器資源,就會影響課程設計,而課程設計則會增大交付的風險(因爲缺少特定的服務器資源,增加了環境的複雜度)。

所以在每個階段,我們要試圖去給出合適但不一定十全十美的答案,這些答案能夠推進Sprint,並有助於實現價值即可。


寫在最後

VD CAST 模型提煉出我們在Workshop中需要關注的核心點,它能幫助我們分離關注點(經常出現在軟件架構設計中),讓我們能夠提前識別風險,進而評估Workshop能否落地且實現我們預設的價值,如若不能落地,它能幫助我們挖掘出不能落地的真實原因。

針對VD CAST 模型中關注點的關鍵性問題不侷限於前文所提出的那些,你需要把握住一個核心原則:

依據你所處的真實環境,針對VD CAST 模型的關注點提出關鍵性的問題,並試圖給出合適的答案。

在一個分享氛圍濃厚的學習型組織中,不乏各類Workshop,在我司尤爲突出。如果你參加過一些Workshop,且有意願嘗試組織一次Workshop,希望VD CAST 能給你注入能量。


爲了讓學員保持較高的參與度,我們需要在課程設計上多下功夫,在課程中整合目標反饋挑戰 等元素,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邱大師的 反饋拯救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