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終盤點:區塊鏈真的結束了嗎?

區塊鏈前哨導讀:每年InfoQ均會策劃年終技術盤點系列文章,希望能夠給讀者清晰地梳理出技術領域在這一年的發展變化,回顧過去,繼續前行。今年與去年不同的是,我們增加了區塊鏈領域的盤點。區塊鏈從烈火烹油到如墜冰窟,僅經過了半年。年初它被傳是“顛覆互聯網的技術”,年尾被科普“區塊鏈只是一種新型數據庫”;第一季度大佬稱之爲“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到第三季度開始紛紛跑路,泡沫破滅似乎是剎那間的事情。“區塊鏈”是過去式了嗎?2019年我們還需要“擁抱區塊鏈”嗎?希望這篇梳理性的文章能給你些許啓發。

2018年,大家依舊期待區塊鏈出現“殺手級”應用,然而到了年關,終究還是沒有。既然沒有出現,只能認爲“神功”尚未練成,但是這一年也沒有虛度,讓大家再一次領教了這個領域的跌宕起伏。

一、幣圈的憂愁與歡喜

自去年比特幣衝擊2萬美元歷史高點,這一浪徹底帶飛了一波“空氣幣”,各種假項目紛紛開始快種快收的“割韭菜”行動。2018年1月8日進行衆籌的ARTS,後來幾乎被定性成爲“金融詐騙”,聯合創始人蔣傑二月份被警方控制,成爲國內首位因“艾西歐”被抓的創業者。據普華永道統計,2018年1到5月,全球“艾西歐”規模是2017年全年的兩倍,達137億美元。一度,代幣開盤漲5到10倍,稀鬆平常,漲2到3倍會被認爲是垃圾項目。

然而這種肆意踐踏區塊鏈精神與價值的行爲,最終引發的是全球監管收緊,雖然不少政府對區塊鏈技術仍持開明態度,但是對“艾西歐”基本上都從嚴處置,“騙錢”必然是全世界都不會允許的。幣圈“涼涼”後,7月全球“艾西歐”規模僅爲1.07億美元,比1月份減少92.97%。

下半年,蒸發的已經不僅是“空氣幣”了,連有“數字貨幣黃金”之稱的比特幣也是飛流直下,11月25日跌破4000美元關口,比之2萬美元,跌去近80%。以太坊跌的連第二把交椅都讓給了XRP,一時間以太坊歸零的論調也是甚囂塵上。據稱,曾經比較紅的Steemit也已經裁員70%。棱鏡主角愛德華·斯諾登今年接受採訪時,談起了“區塊鏈是數據庫,比特幣終會消失”的觀點。

除了 “空氣幣”騙子外,今年的交易所倒是實實在在過了個“肥年”。幣安2018年1季度的利潤就達到了2億美元,與納斯達克不相上下,全年預計超過5億美元。要知道,彼時的幣安成立不過8個月,員工才200人。上半年,幣安日均收入348萬美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席;排名第二的UPbit是家韓國交易所,日均收入342萬美元;火幣排名第三,日均收入229萬美元。V神雖然毫不客氣地詛咒“中心化交易所應該去死”,但是,他們還是“漂亮”地蹭了區塊鏈的便車。

二、聯盟鏈密雲不雨

聯盟鏈今年表現還是挺積極的,尤其是與幣圈先熱後冷、齊唱“涼涼”相比。

今年國內大廠先後發佈了區塊鏈應用或者平臺。比如金鍊盟主推的FISCO BCOS平臺,該平臺有微衆銀行大力參與,雖然推出時間不長,但是案例迅速增加到過百,通過Meetup、舉辦開發大賽、參加新加坡科技展會等活動,活躍度和影響力在持續上升,並且其仲裁鏈案例頗具社會影響力。

阿里今年先後發佈了跨境支付和產品溯源兩個應用,前者實際上藉助了阿里自己的賬戶體系實現跨境操作,後者則參加今年的“雙11”,業務數據快速升級至上億條,阿里也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平臺,設計上較多研究了Hyperledger Fabric。

百度今年發佈了“超級鏈”,宣稱單鏈TPS可以過萬,而且融合了跨連、側鏈等技術,底層還有DAG加持,目前正在舉行類似“黑客鬆”的開發者大賽,不過百度的應用目前主要是其圖片溯源的“圖騰”和一些區塊鏈遊戲。

京東在區塊鏈研發方面也一直很積極,應用重點是圍繞其電商生態的供應鏈建設,當然,也包括大家都念念不忘的溯源。

國外方面,IBM今年營銷攻勢依然不減,其生態夥伴也多有表現,比如沃爾瑪號稱要對部分商品強制使用區塊鏈溯源技術。IBM與哥倫比亞大學還合作推出了區塊鏈加速器計劃,將分別支持10家創業公司,孵化區塊鏈應用程序。

摩根大通基於Quorum的IIN(銀行間信息交換)平臺,今年9月,在世界範圍內擴展到了75家合作銀行,這個對SWIFT(銀行間跨境支付信息的主要交換系統)有較大沖擊的平臺正在慢慢成長。跨境支付的另一個大玩家是Ripple,最近Ripple剛剛與馬來西亞銀行集團CIMB簽署協議,後者加入了RippleNet,Ripple的合作伙伴應該有上百家金融機構了。

聯盟鏈今年的活躍跟幣圈年初的狂熱不能說完全無關,但是,聯盟鏈廠商和用戶相對更着力於技術本身,很多聯盟鏈的都是沒有“幣”的。除了主力廠商之外,還有很多小的應用難以一一道來,“密雲”是絕對沒說錯的,各類聯盟鏈的應用少說也覆蓋了十幾個行業,落地實踐也不少,說是“不雨”稍稍有點兒過分,“不雨”的含義其實還是指“殺手級”應用,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應用,以至於萬向的肖總公開說區塊鏈不會有“殺手級”應用出現。

儘管聯盟鏈諸君都很努力,11月底,V神還是不常見地出來潑了盆冷水,稱一些不適合的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的誤用就是“浪費時間”,認爲加密貨幣和跨境支付是最適合區塊鏈技術的行業,這相當於對經典的迴歸,他還對IBM的做法表示了質疑。

聯盟鏈需要思考的問題很多,有點兒像是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間掙扎,設計初衷就是爲了實現高吞吐量的企業級應用,因而要改變公鏈上基於無需互相瞭解和信任的設計基礎,採用審覈上鍊、注入信任的方式,包括Coco這種將節點武裝成“可信執行環境”的做法。但是,這種設計就會逐漸增加各種聯盟管理機制,而這些管理機制其實與傳統的平臺設計非常接近,以至於很多人會拷問聯盟鏈的核心價值究竟在哪裏。

其實聯盟鏈的核心價值是建立可信基礎,基於互相可以信任的數據去降低摩擦、提升效率,而可以信任的基礎是其防篡改性,無“幣”的區塊鏈就是這樣,除此以外的其他目的都非區塊鏈的獨特價值,包括數據共享。如果應用環境無法保證或者體現出可信基礎,那基本上也就沒有真正用到區塊鏈的關鍵價值。聯盟鏈就是基於數據可信,提升參與方在多中心、弱信任環境中的效率,雖然僅此而已,但是,已經足夠。

三、穩定幣帶來新看點

區塊鏈是在質疑中前進的行業,今年又有兩個話題升溫了:穩定幣和STO。

穩定幣其實不是新概念,在V神寫以太坊白皮書時就提到了穩定幣的思路,可見,以太坊誕生之前就已經有人琢磨過這個問題,畢竟,比特幣早就已經表演過“上串下跳”了。但是今年這個話題再度興起,則是因爲出現了兩個獲得監管通過的穩定幣項目,一個是Gemini交易所的GUSD,另一個是Paxos公司的PAX,二者都是錨定美元的,同時獲得了美國紐約金融服務局的批准。不同於其他穩定幣,二者都受到美國政府監管,每月都要進行賬戶審計,如果執法部門覺得有問題,可以凍結賬戶。

這兩款穩定幣可以說是區塊鏈擁抱監管的典範,對於區塊鏈的發展而言,這是好事。沒有監管體系的支持和管理,完全靠自治顯然管理不好當前紛繁複雜的應用,“空氣幣”的亂象對區塊鏈傷害之深是有目共睹的。

穩定幣的核心價值,我認爲還是在於承擔從當前貨幣形態向數字貨幣形態過渡的職能,嚴格監管並由銀行發行的穩定幣是一個安全的沙盒,畢竟,目前各國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的設計都是基於監管和銀行一方的視角,而缺少普羅大衆的視角,沒有充足的證據用於判斷人們究竟會如何使用數字貨幣,會對經濟行爲、經濟結構產生何種影響,而這種數據只能來源於實踐,所以,穩定幣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試驗機制對於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歷史上貨幣形態的重大變化幾乎都影響了經濟體制的變化,也都經歷過反覆,而數字貨幣極有可能是目前人類社會可以採用的貨幣形態中,最難以預測和控制的,但卻是數字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未來必來,所以,通過穩定幣探索法定數字貨幣,是值得考慮的。

STO的熱議其實也跟監管分不開。在美國,目前已成功發行的STO是根據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私募發行條例Ragulation D605(c)發行的,這是一種事前寬鬆、無審覈的豁免條例,SEC並不介入,發行後15天內填表報備,股東人數限制在2000名以內,所以,嚴格說並非監管審覈通過的,但是它符合監管發佈的條例。與之相對,有SEC審覈的,適用Ragulation A,Ragulation A有被稱作“迷你IPO”,目前還沒有STO項目通過該項審覈。STO本身也是很適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因爲它跟加密貨幣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有助於提升資產證券化的效率,目前國內資產證券化多數環節還處在線下操作水平,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有助於提升效能,如果將穩定幣與ABS或者STO方式結合使用,有可能產生更有利於資產數字化的應用,而且這並非空想,因爲這個領域不是高併發的領域,區塊鏈現有的吞吐量已經足夠好。不過到了年底,畫風有變,先是北京金融服務局,繼而央行也表態稱其在中國是有違監管規定或原則的。

四、監管和軍方的新動向

經過快一年的起伏跌宕,年底時,國內有來自監管層面的“利好”消息傳來,先是11月6日,人民銀行的一篇題爲《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工作論文讓大家心有所動,該文由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和副研究員鄒傳偉撰寫,非常可觀地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形態,對Token應用範式進行了詳細闡述,雖然文中指出區塊鏈物理性能較低、經濟功能較弱,不應誇大其顛覆作用,但並非全面否定Token的價值。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先生11月18日在第九屆財新峯會上表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發展或有多種方案並行,並在競爭中發展前行,這對中央銀行和監管部門提出挑戰,即未來可能是不確定的,“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不需要對立起來,其目的都是爲達到支付體系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可靠,因此要鼓勵多渠道研發和競爭”,並且一語中的地指出,“在技術開發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公共性覺悟”。同時,他也指出,“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中,監管要防止出現過分壓制新興科技涌現的現象”。

中證登總經理、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主任姚前11月下旬撰寫了《數字貨幣:緣起、發展與未來》一文,在論述數字貨幣形態時,也指出數字貨幣需要央行信用,但“並不意味着央行數字貨幣可以不經考驗即可順利推出。大浪淘沙,法定數字貨幣也不可能例外!官督商辦,自古有之。私人數字貨幣就一定不能轉正嗎?”。雖然以上這些論述不能直接等同於國家政策,但至少“同人”越來越多吧。

以前有位朋友曾經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說看區塊鏈是不是真的有價值,要看軍方用不用。想想也有道理,很多尖端技術都是先出現在軍方,之後在“軍轉民”的,互聯網也是這麼產生的。2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在深圳揭牌。今年在《解放軍報》上也陸續出現多篇探討區塊鏈的文章。

從公開信息來源看,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PRA)動手要更早些,在2016年就宣佈要建立一種“安全的消息系統”,該系統將會使用一種分佈式賬本以一種透明的方式促進加密機密的傳播。今年11月19日,又宣佈要在2019年2月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舉行的研討會,以便研究分佈式共識的技術,“DARPA特別感興趣的是所謂的無幣區塊鏈”。 DARPA是很有名創新機構,誕生了互聯網的ARPANET就是他們的項目。

除了美軍外,今年據俄羅斯媒體Izvestia報道,俄羅斯聯邦國防部正在ERA技術園區建立一個獨特的研究實驗室,以開發區塊鏈技術,並將技術應用於加強網絡安全和打擊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專家認爲,區塊鏈將幫助軍隊追蹤黑客攻擊的來源,並提高其數據庫的安全性。

有這些夥伴,也許區塊鏈真的能夠“利涉大川”吧。

展望2019

儘管磕磕絆絆,日子還得向前走,不妨大膽展望下即將到來的2019年可能練成哪些招式吧。

穩定幣是我比較看好的應用方向,作爲展望,不妨將其範圍再放寬些,稱其爲 “錨定法幣且符合監管要求的價值鏈應用”更好些,可以基於穩定幣具有“內在價值”這一點,充分嘗試超越信息鏈的價值鏈應用,“穩定幣+跨境支付”、“穩定幣+ABS”、“穩定幣+支付”等等,總之,只要把它當成數字貨幣去嘗試都可以,沒有這方面的嘗試,恐怕就難有合適的基於區塊鏈的法定數字貨幣實驗,當然,這並不意味着“穩定幣+”沒有獨立價值。

聯盟鏈廠商大戰愈演愈烈,雖然有V神潑冷水,但是羣雄意興未減,其實各家看重的也許是區塊鏈在B端的價值。C端要求太高,公鏈應用還遠遠無法滿足要求,而以往的電商在C端發育充分,視圖對其應用進行改進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但是B端仍有空間可以開發。B端相對併發要求要低於C端,而且一直缺少好的平臺體系,供應鏈是喊了多年都沒有被很好解決的話題。區塊鏈在多中心、弱信任環境下的作用,爲供應鏈問題破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果Token在一定條件獲得放行,那麼,價值聯盟鏈的興起可能會帶動廠商們新的軍備競賽。聯盟鏈是真的有可能填補小微金融的缺失、甚至重繪電商版圖的“核武器”,當然,現有聯盟鏈這種重型平臺的設計思路必須調整爲輕型接入的設計思路。

今年是武俠世界的悲傷之年,東方武俠巨匠金庸先生和西方超級英雄之父斯坦·李先生先後辭世,巨星隕落,江湖猶在,“神功”還在流傳,還在被人們津津樂道。區塊鏈也一樣,儘管項目多如流星般劃過,但是,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與追求、技術的實用主義和浪漫主義仍在,雖然今年我們未見到全套的“降龍十八掌”,但故事還在繼續,希望明年能多看到幾個新招式,比如“震驚百里”,比如“時乘六龍”,而擁抱監管也是區塊鏈能夠走向正途的必經歷程,自由永遠都是法律體系內的自由,區塊鏈可以追求法律的進步,但不是急於實現對法律的“超越”。凡事貴在堅持、貴在探索,區塊鏈的路上更不能忘記秉持一個充滿好奇的“初心”。

作者介紹:付曉巖,原國有大行資深業務架構師,負責業務架構設計、項目管理,熱衷新技術探索與實踐,具有豐富的銀行業務經驗和企業級項目業務架構設計經驗,曾主導客戶關係、金融市場、同業、資管、養老金等多個領域核心系統的業務架構設計。公衆號:曉談巖說。

發表過的區塊鏈技術文章:

區塊鏈架構設計建議: 我們應該用區塊鏈做什麼?

聯盟鏈戰國:五大巨頭橫向對比

從架構角度來談區塊鏈的十年發展歷程

結合區塊鏈和穩定幣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

解決“三醫問題”的區塊鏈大衛生平臺設計構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