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搶佔心智”水土不服,智能營銷3.0破局車市營銷?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佔領用戶心智——定位大師特勞特推崇的營銷理念,時至今日頗受市場的歡迎,以各電視臺、分衆傳媒等爲代表,廣告公司、諮詢公司、企業主紛紛參與實踐,也取得了不錯的營銷實踐效果。

但是,一些垂直領域的營銷實踐參與者卻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汽車營銷市場上,汽車之家就在烏鎮互聯網大會、廣州車展等多個公開場合表達心智佔領的侷限性,認爲至少在汽車領域,營銷需要不同的玩法。

汽車之家給出了自己的“智能營銷3.0”理論,並以表現還不錯的實踐結果作爲佐證。

解構“智能營銷”,響鈴發現,二者爭論的實質,應是飽和攻擊與飽和攔截的差別,而後者可能更具汽車營銷的適用性。

潮水退去,汽車營銷疲態盡顯

近來,汽車產業拐點論甚囂塵上,公開數據顯示,10月份,汽車產銷分別爲233.45萬輛和238.01萬輛,同比下降10.05%和11.70%。其中,乘用車與商用車銷量分別下滑13%、2.8%,乘用車更是已經連續5個月下滑。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合會預測,整體汽車市場今年全年可能呈現負增長。

這可能是中國車市自90年代飛速發展以來,最強的“寒冬”。弔詭的是,這種情況下車企的廣告投入卻在逆勢增長。

以部分車企爲例,據公開數據,上海某知名汽車企業上半年廣告費投放同比增長15.26%;河北某知名車企,這一數字爲133%;浙江某二線車企,這一數字爲580.60%……

規模越小,廣告費的投入增長就越快。一邊是廣告投入逆勢增長,一邊是市場的持續收縮,這種矛盾只有一個解釋:廣告沒有做到點上,被浪費掉了。商業大師沃納梅克曾感慨不知道自己的廣告費浪費在哪裏了,在汽車營銷這裏,有個人跑出來嘗試做了解釋。

11月16日,由乾樑匯主辦、汽車之家聯合主辦的“2018年度SUV盛典暨乾樑匯廣州閉門峯會”現場,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陸敏認爲,汽車營銷存在4大問題,簡要概括如下:

1、 營銷過多關注產品,較少關注品牌;

2、 傳播連續性差,主打的產品優勢總在變化(操控?舒適?外觀?);

3、 同質化(慣用山水風景或者家庭場景),用戶只能記住最多投放,陷入燒錢死循環;

4、轉化效果差,有大轟炸無勝利果實。

總結這些缺陷玩法,說白了都是採用快消品領域“大幹快上”的思維做汽車營銷,試圖採用“搶佔心智”的營銷套路,不論是隻關注產品、強調各種產品優勢還是持續轟炸,都是在試圖讓用戶產生第一認知。

但是,快消品終究和汽車消費不太一樣,一個是短決策、隨性消費的領域,一個是需要長時間思考的領域,二者不匹配是必然,汽車營銷中廣告費增長與市場收縮的矛盾癥結可能就在於此。

快消品屢試不爽的“搶佔心智”,汽車未必適用

分衆傳媒通過電梯廣告推而廣之的“搶佔心智”,在很多快消品領域早已有了十分成功的實踐。

“可樂=可口可樂”,最古老的心智認知;

從“怕上火喝王老吉”到“怕上火喝加多寶”,小小的涼茶憑藉不上火的心智認知,打造了幾百億的帝國;

分衆傳媒自己的案例飛鶴奶粉,用“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心智,成功從洋奶粉口中奪回了本土品牌的部分市場。

這些案例可以充分證明,佔領心智的打法有不錯的市場效果。但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可樂、涼茶、奶粉這些心智佔領玩得溜的產品,都是不折不扣的快消品。到目前爲止,在非快消品領域內,很難找到應用心智佔領方法取得重大成功的案例。

與快消品行業區別如此之大的汽車行業,強行採用相同的營銷策略,只能是隨大流、罔顧實際的做法。它們的區別在於:

1、後悔成本高,決策慢,衝動消費少

快消品價格幾塊錢、幾十塊錢,最貴的奶粉不過幾百塊上千塊,還往往是固定要用的(如嬰兒奶粉),經常需要、必然需要、隨手可買。

而汽車消費動輒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無論是哪個階層,買到自己對應的汽車往往都是一筆較大的家庭支出,都需要長時間思考,且幾乎不會有衝動消費。

這兩種產品的營銷如若用一種思路,外行人恐怕都會一眼看出完全不應該。

2、價值越重,消費者越需要細分

快消品幾乎人人適用,可樂、奶粉、涼茶這些產品,既然是快消,產品屬性決定其做出來就是要儘可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而汽車市場則完全不同,沒有車能通殺大多數人,針對不同的用戶賣車,是各品牌、各系產品線生存的命脈,在生產端就與快消品的思路完全不同。

換個角度看,往往越貴重的東西,其人羣差異化會體現的越爲明顯。幾塊錢的東西,纔沒人會在乎,價格高昂時,消費者對產品的偏好將體現得淋漓盡致。

顯然,這種顯著的消費者分類差異,註定汽車市場需要比粗暴的心智佔領有更深度的營銷玩法。

3、汽車並不是大幹快上的粗放發展行業

快消產品的營銷,講究廣告砸下去馬上需要看多賣了多少東西,因爲它本質就是大幹快上的行業,拼命砸,快出效果,短期內做大產品類型,就是最大的成功。

而汽車的大資本、大投入,決定汽車廠商尤其是主機廠往往處在長期奮戰之中,需要十分長遠的佈局,由於購買的滯後性,其廣告投放也並不如快消品那樣立竿見影。

總結這三大區別,不論是消費習慣、消費者細分還是行業特性,都決定汽車營銷不能採用心智佔領的快消品玩法(當前的低迷市場也從現實角度證明它錯了)。

從飽和攻擊到飽和攔截,“智能營銷3.0”改變汽車營銷?

快消品領域的心智佔領玩法,其本質就是飽和式的攻擊,通過短期的高密度轟炸進攻市場,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而讓快消品的某個特質佔領消費者心智,達到第一印象歸屬的目的,例如,通過廣告反覆宣傳不上火=王老吉,適合中國寶寶的奶粉=飛鶴等。

而這種玩法,通過電視、電梯、戶外、紙媒等更易於實現,正是各電視臺、分衆傳媒等擅長的領域。按照汽車之家陸敏的說法,這種飽和攻擊的營銷玩法,應歸屬傳統營銷1.0;此外,還有通過互聯網的內容營銷2.0;以及汽車之家優化構建的智能營銷3.0,即在大數據、AI等最新科技基礎上,爲用戶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包括心智佔領、分步轉化和分步攔截。

解構陸敏的理論,且不論智能營銷3.0是否真如陸敏所說的那麼神奇,至少在汽車營銷這件事上,響鈴認爲,其實質上提出了汽車營銷的全新營銷思路:飽和攔截。

攔截是營銷基礎概念,指的是在最終成交前,通過各種手段將用戶的成交導入自家產品。在這之前,用戶可能被自家或者競品的廣告營銷“攻擊”(與攔截對應的概念)過。

舉例來說,飄柔與舒蕾都在央視有重金廣告,前者有寶潔撐腰廣告都是黃金時段,對市場的攻擊效果很強,後者避其鋒芒,選擇在線下洗髮水櫃檯附近豎起廣告牌,成功把被廣告攻擊過(飄柔的可能更多)、持幣購買的消費者導入舒蕾的產品,實現了攔截。

當然,這只是最普通的“終端攔截”,攔截本身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汽車之家的智能營銷3.0,其整體理論與實踐,就是在飽和式攻擊基礎上增加了飽和式的攔截。

回過頭看,總結前文快消品與汽車消費的區別,陸敏之所以要用飽和攻擊+飽和攔截來取代簡單的飽和攻擊的打法,其原因在於:

汽車消費與汽車廣告之間存在很長的決策過程,用戶不是一看到廣告(即營銷攻擊)就立馬買車,在攻擊到成交之前,用戶分類的複雜性、長週期導致的決策變數、其他產品營銷攻擊的不斷進行……這些都導致飽和的攻擊容易打在了水裏,白費功夫;反過來,汽車消費的夜長夢多,反倒成爲“攔截”營銷策略實施的絕佳場地,“夜”越長,簡單攻擊的效果就越差,攔截的操作空間就越大,越需要採取攔截的策略——與此同時還需要不斷進行“反攔截”動作,因爲競品也會大量攔截自己的用戶。

這一過程比大家都用廣告轟炸市場的單純攻擊營銷要精細得多。從這個意義上看,汽車之家智能營銷3.0,盯住用戶,進行全方位、全週期、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其實就是偏向於在攔截上做文章,解決僅靠快消品“心智佔領”飽和攻擊打法,無法解決的汽車營銷三大痛點問題:

1、打破現有的“低效平衡”

所有的競爭者都在進行傳統營銷1.0的飽和攻擊,其結果就是維持了低水平的戰略平衡,用戶無法記住任何一家。

這種情形類似於戰場上的戰略僵持狀態,每個人都投入了巨量的資源,但誰也無法更進一步,只能一起耗着。每個人都跑到用戶耳朵邊反覆絮叨選我、選我,攻擊、佔領用戶心智時,用戶其實又進入新的“無法選擇”狀態。

而智能營銷3.0的飽和攔截,其實就是放棄了相互僵持,轉而把競爭升維。從用戶階段性、個性化需求出發的做法,其實就是平衡下的突破行爲,在成交前加入了更多促成交易的營銷手段,通過用戶個性化需求這一殺手鐗,攔截競品、同時防備競品的攔截。

由此,既有“導彈”的飽和攻擊,也有“反導”飽和攔截和反攔截,拔掉別人的草,種上自己的草。

2、分級分層突破

在實操層面,智能營銷3.0攔截最重要的莫過於對用戶的精準把握,通過大數據把用戶進行羣體細分(不同的購買需求和偏好等)、階段細分(不同的決策階段,例如有些纔剛剛考慮買車,有些已經帶好錢準確去成交了),並由此進行廣告精準投放。

與此對應,智能營銷3.0將用戶、潛客和客戶轉化過程細分爲用戶1、用戶2、用戶3、潛客1、潛客2、客戶1、客戶2等階段,實際就是一種高顆粒度的分級分層突破的方法,用匹配的廣告渠道精確切入不同的人羣、階段。

很明顯,如果用戶剛好需要,如果主機廠剛好有,如果有營銷剛好把這種匹配的產品推送給到了匹配的用戶,這種成交肯定更容易成交,且決策過程受影響的可能性會小很多。

如此,不同用戶在成交前,在不同階段,被不同的個性化全週期精準化服務觸達——飽和攔截由此得來,競品對自己的攔截也同時失效。在汽車之家的實踐中,這種飽和攔截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甚至能在線提前鎖定訂單客戶。

3、全營銷過程控制

飽和攻擊只關心炸彈扔出去炸出多少魚來,至於過程很多時候聽天由命。而飽和攔截則更關心營銷全過程的控制,嘗試把控更多環節,促成成交。

從汽車之家給出的圖來分析,

主機廠的最終目的是銷量提升,以此反推,可以得到8大營銷環節,倒過來就是營銷的路徑。在8個步驟中,傳統營銷1.0的各個指標幾乎都是無法衡量的,而互聯網內容營銷2.0砸下廣告就等線索,期間的5步並沒有分步轉化,剩下3個環節則完全失控。

而既然是講飽和攔截,意味着智能營銷3.0在上述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覆蓋,保證成交都被攔截到自家產品上,這個過程要可控。對應地,汽車之家爲什麼要開發出圖片下方的8種產品和服務,就是爲了保證每一步都精準投放精準服務,如此,銷售轉化和競品攔截才能更加有效。說到底,攔截比攻擊,更要講究過程的控制。

解決三大痛點問題,事實上也說明,所謂的飽和攔截,其實都是從用戶出發思考最終如何導入成交,過程中實現大數據瞭解用戶、用戶分羣、千人千面,最終能夠精確觸達、高度互動,從而效果高、結果可控;

而以心智佔領爲代表的傳統營銷1.0,說白了就是不管市場如何、用戶如何進行購買決策,先從產品出發瘋狂砸廣告,有棗沒棗捅幾桿子,地毯式轟炸、千人一面,其結果就是精度差、週期長、效果不可控。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營銷思維,帶來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營銷成果。

光說不練假把式。目前,已有8家主機廠通過與汽車之家在智能營銷深度合作取得顯著效果,實現全購車週期逐層轉化的顯著提升,另外11家戰略合作伙伴正在進行。其中兩個案例效果如圖:

很明顯,汽車之家的智能營銷帶來了顯著而可度量的成果,這種實踐是對理論最好的證明,必須放棄心智佔領等傳統營銷1.0玩法的汽車營銷,找到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最大的製造業”,車市營銷進化遠沒有結束

上文提到,智能營銷的本質,是在大數據、AI等最新科技基礎上,指向對用戶的全方位全週期精準化個性化服務。而在此基礎上,智能營銷還延伸出更多內涵。

目前,汽車之家智能營銷在探索線上下訂單、提前將潛客鎖定爲客戶的CPS業務,盯住線索到4S店與最終成交的1個月時差,防止被競品攔截,即“反攔截”,這進一步增加成交的可控性;此外,汽車之家智能營銷還在探索C2B個性定製,利用成熟的AR技術讓用戶在線定製各類個性化車輛配置,等同於提前鎖定客戶,防止被競品攔截。這些都可視作飽和攔截中的反攔截動作。

不止於智能營銷,在營銷形式上,汽車之家對外宣稱將藉助AR等方式,於2019年8月18日舉辦至少5000萬、目標1億人蔘展的首屆中國網上車展,同時採取電視晚會、媒體採訪、大型論壇、自媒體大會、粉絲節、主機廠與用戶線上線下雙端互動等等形式擴大影響力,打造汽車界的“8.18汽車節”。

在全行業都在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時,作爲最大的製造業,汽車市場沒有任何理由被落下。在汽車營銷領域,對用戶全方位、全週期、精準化、個性化服務的“智能營銷”是終極目標,而這個過程中仍然有大量探索空間,汽車之家的理論和實踐,是行業新的起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