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股價50天遭腰斬!芯片第一股跌落王座

新智元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今年10月1日,英偉達股價達到292.76美元的高點,昨天,英偉達股價下跌到最低的144.70美元,股價回撤50%,跌去一半,相當於一個AMD市值。同時,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提案對AI、微處理器、量子技術等14領域出口擬進行管制,英偉達還能否在中美兩國完美“走鋼絲”?

英偉達要第一個倒下?

昨天,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針對關鍵新興和基礎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的提案意見徵求正式開始,提案涉及AI、微處理器、量子技術等14個領域,目的是保證美國在科技、工程和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不受影響。

當天,英偉達股價暴跌12%,這是本月16日公司公佈新一季財報當天暴跌19%之後的又一次大跌。

自今年10月1日達到292.76美元的高點以來,英偉達目前的股價下跌到最低的144.70美元,股價回撤50%,跌去一半,相當於一個AMD市值。

其來勢也兇,退勢也猛。曾經華爾街追捧的明星股,爲何突然要“涼”了?

GPU形成市場“壟斷”,英偉達在中美兩國“走鋼絲”

從優步的自動駕駛汽車到微軟公司的雲平臺,從阿里巴巴和百度到曠視、商湯,從安防企業到大學實驗室,都會出現英偉達GPU的身影,英偉達對最高端的定製芯片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壟斷”級別。

不過,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將來的動作可能讓這家在太平洋兩岸賺錢的公司走向下坡路。

BIS公佈的提案意見徵求中顯示,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技術中的AI雲技術、AI芯片組,微處理器技術中的片上系統(SoC)、片上堆棧處理器(Stacked Memory on Chip)等項目在列,這些技術直接影響到英偉達的GPU出口。

清單公佈的當天,英偉達股價暴跌12%,僅爲144.70美元,距離10月1日達到的292.76美元高點跌去一半。

在目前中美關係大背景下,英偉達試圖賺兩邊的錢,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走鋼絲”的行爲。

危險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一共出口了價值584億美元的半導體產品,而中國則是第二大買家,僅次於墨西哥。華爾街日報稱,英偉達去年的97億美元收入中,有近20%來自中國,公司的許多芯片在中國被組裝到其他產品上,而且公司在中國已經投入巨資,挖掘中國AI產業的潛力。

英偉達在中國的火紅生意受到了來自美國官方的關注。美國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Marco Lubio和另外16名衆議員在今年8月致信美國國務卿和財政部長,敦促美國政府對兩家中國公司——杭州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進行制裁,這兩家公司都是英偉達的合作伙伴。

英偉達擔心,未來,隨着中國本土芯片企業崛起,會減少對美國關鍵硬件(比如芯片)供應商的依賴,從而影響英偉達的長期業務收益。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今年3月於硅谷舉行的一次活動上說,“中國的生態系統和經濟仍然有賴於我們的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仍然能夠建立一個合作貿易和開放的商業關係,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英偉達CEO黃仁勳

不過,英偉達拒絕對Rubio議員的聲明發表評論,但表示無法跟蹤其芯片的每一次使用情況,“完全遵守美國政府關於制裁和禁運的規定和要求。”

股價50天腰斬50%,GPU很難一統江湖

從今年10月1日到昨天,英偉達的股票下跌了超過50%,導火索來自英偉達上週發佈的季報,當季收益未達到分析人士的預期,再加上市場對礦機的需求下降,英偉達股價壓力進一步增大。

  • 第三季度,英偉達的業績不及預期。佔比重較大的遊戲業務收入17.64億,增速較上季度下降39%,環比下滑2.3%。
  • 數字中心業務收入7.92億,同比增長58.1%,環比增長4.2%,是英偉達未來的希望。
  • 區塊鏈業務收入1.48億,同比下降22.5%。不過,目前區塊鏈業務收入佔比很小,但市場需求減弱影響未來的預期。

這樣一份讓華爾街失望的三季度財報成了英偉達的轉折點。

同時,來自外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GPU強調算力,在雲端訓練方面目前佔有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但在雲端推理方面,英偉達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黃仁勳面臨的是從英特爾、賽靈思這類的成熟公司到像寒武紀、地平線這樣的一衆芯片創業公司的競爭。

英特爾除了CPU外,被寄予厚望的Nervana NNP-L1000(Spring Crest)將於明年推出,號稱性能將超越GPU。

另外,以前做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運算,GPU主要用來加速,訓練直接在框架裏調用英偉達的CUDA庫,推理則是用英偉達的TensorRT。現在硬件的選擇變多了,大家也想做更多的優化,“框架編譯器”(compiler)的概念也隨之興起,英特爾兩年前開始佈局的nGRAPH,也在試圖突破英偉達的GPU+CUDA生態。

FPGA巨頭賽靈思推出的Versal芯片,矛頭也對準的是英偉達的GPU,再加上大大小小的AI芯片創業公司,英偉達能否把雲端訓練優勢擴展到雲端推理,成爲是否抵禦得住大小競爭對手的關鍵。

英偉達:仍舊是中國企業的老朋友

雖然形勢不容樂觀,但是英偉達還沒有到最危險的時刻,來自中國的朋友衆多。

目前,對於中國的新興AI企業來說,英偉達的芯片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商湯。商湯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的服務器上使用14000個英偉達的芯片,用來支持在銀行、智能手機等使用的特定的識別軟件。雖然商湯也在使用高通的芯片功能,但如果在沒有英偉達芯片的情況下實現快速增長,顯然不太現實。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林達華表示,英偉達的芯片“是我們大部分研究的基礎”。

當然,一部分人也看到了產業對對英偉達的過度依賴。

早在2010年,中國推出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它包含7168個英偉達的GPU。 英偉達表示,它需要超過50000個傳統處理器和兩倍的佔地面積來匹配速度,GPU幫助天河一號在國際上拔得頭籌。

後來,隨着國內呼籲開發國產芯片的聲音,中國超級計算機項目逐漸棄用了英偉達芯片。

今年6月,橡樹嶺實驗室奪回世界超算桂冠,用一臺擁有27000多臺英偉達GPU的超級計算機創造了新的速度記錄。現在來看,產業仍舊離不開英偉達的GPU。

在英偉達GPU一家獨大的背景下,最近三年,中國AI芯片公司也層出不窮,打破壟斷。阿里巴巴、百度、華爲這些巨頭都在開發人工智能芯片,但路還很長。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人工智能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Naveen Rao告訴新智元,英偉達最初在2005年推出CUDA,這也就是說他們花了十年時間才讓CUDA能夠使用,建立起GPU+CUDA生態。言外之意,沒有人能一夜之間顛覆這種優勢,要讓一款硬件取得成功,相關的軟件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目前來看,英偉達仍然可以安然在兩邊賺錢。

專家談美國最新擬出臺管制:不必反應過度,歡迎特朗普“神助攻”

昨天,在清華舉行了一場未來科學大獎與清華大學聯合的學術報告,美商務部最新擬出臺的14個領域的出口管制也成爲討論焦點。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新竹交通大學、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清大-臺積電聯合研發中心主任林本堅博士認爲,當前特朗普政府行爲難以預測,特朗普本人選舉前後言行不一,“他做美國的總統是美國的國恥”。

林本堅博士因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榮膺“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認爲,並不需要對此反應過度,也不必悲觀。“會不會有影響?我的直覺是’會’,但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魏少軍表示,至少在人工智能領域,中美之間的發展並沒有那麼大差距,這種對中國的限制實際上也是對美國自身的限制。

至於半導體,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賣家,如果真的要限,“美國的損失會比中國更大。”魏少軍說。在前幾輪關稅提升上,中美雙方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謹慎,避開了半導體產品(極個別除外),這也充分說明了,美國不會做出“殺敵八百,自傷一千”的愚蠢做法。

而對腦機接口等新技術的限制,確實會對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但這反過來也可以形成對中國的一種激勵。“特朗普已經’神助攻’兩次了,我們歡迎這樣的’神助攻’。”魏少軍說。

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一明表示,近來中美之間的摩擦對雙方都會帶來比較大的利益損傷。他個人認爲美方還似乎沒有到達“底線”,這樣的行爲還會繼續下去。但是,美國社會已經開始出現分裂,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大公司站出來反對特朗普政府,“中國這麼大一個市場,美國要不要全部都放棄?美國社會的分化也可能會出現。”朱一明說。

未來論壇理事、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說,如今是全球化產業鏈時代,美國高科技產品的製造生產和大量客戶都來自中國,如果真的禁封,對美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不過,他認爲中美摩擦已經趨近極限,接下來將出現緩和的態勢。

參考資料:

https://www.wsj.com/articles/a-silicon-valley-tech-leader-walks-a-high-wire-between-the-u-s-and-china-154265070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