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的好處:使用多雲的9個理由

調研機構RightScale公司發佈的2018年的雲狀態報告表明,96%的企業已經採用了雲計算,81%的企業正在實施多雲戰略。平均而言,每個企業採用4.8個不同的雲平臺運行工作負載,其中一些是公共雲,一些是私有云。

還有一些企業正在建立真正的混合雲,這是公共雲和私有云緊密集成的一種多雲的變體,因此其工作負載可以輕鬆地從一個雲平臺移動到另一個雲平臺。但大多數企業只是獨立使用多個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而沒有將它們緊密集成。

爲什麼多雲變得如此流行?更重要的是,如果選擇這種方法,企業會獲得什麼樣的好處呢?

(1)優化工作負載

採用多雲策略的最大好處是,它允許企業選擇最適合其每個工作負載的雲服務。組織可能會選擇雲平臺的組合,因爲不同的雲計算供應商具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例如:

•某個雲供應商的服務可能比其他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價格更低。

•特定服務可能具有類似服務所缺少的功能。

•一些雲計算供應商提供IaaS實例,並且它們的配置不同於其他實例。特別是可能採用更多的內存,這可能會使某些需要高性能的應用程序受益。

•對於某些供應商來說,可以將已經支付費用的內部部署軟件許可證帶到公共雲,而其他供應商則沒有該選項。

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正在爲其自定義應用程序採用IaaS,其應用程序從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中獲取數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希望公共雲提供商與其SaaS供應商進行最佳集成。或者特定應用程序可能採用混合體繫結構,也就是說,其中一部分在企業的私有云中運行,而另一部分則在公共雲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希望採用在自己的數據中心中運行軟件的同一個雲計算供應商(通常是Microsoft、IBM或Oracle)的服務。

即使對於非常相似的工作負載,某個雲計算供應商的服務也可能提供更多的優勢。例如,一些企業發現,雖然他們喜歡在某個雲環境進行開發和測試,而喜歡在另一個雲環境開展業務。或者一家供應商的服務可能更適合備份和災難恢復,甚至還有其他供應商的服務更適合用於歸檔目的。關鍵是,企業可以通過多雲策略選擇最適合每個工作負載的服務。

(2)靈活性

這些工作負載優化決策不會是一次性的選擇。企業的業務需求一直在變化,而當前適合特定工作負載的服務可能不適合未來發展。

此外,雲計算服務也在不斷變化。雲計算供應商定期添加新功能和全新服務。他們可能需要提供一個地理位置更接近用戶的數據中心。雲計算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一直在改變,通常是降低價格。

多雲策略使組織可以靈活地在不同選項變得更有利時更改供應商和服務。

但是,爲了真正實現多雲的好處,企業需要遵循多雲的一些最佳實踐。最值得注意的是,無服務器計算或即服務產品的功能可以提供非常有限的工作負載可遷移性。雖然它們可以加速開發,但通常會將其提交給特定供應商。因此,企業可能只在運行速度比靈活性更重要的應用程序中使用這些服務。

此外,尋求更多靈活性的企業可能希望投資容器化、編排和多雲管理工具。這些工具可以使從一個供應商到另一個供應商的工作負載變得更加容易,有些甚至包含適合不同工作負載的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功能。

(3)成本

公共雲的成本是企業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特別是那些已經使用公共雲一段時間的企業。事實上,在RightScale公司的調查報告中,中級和高級雲用戶將管理成本視爲他們採用公共雲的最大挑戰。即使在初級用戶中,成本也是第三大挑戰。

而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雲計算定價非常複雜。用戶需要從實例類型、數據中心位置、服務、定價選項和可用折扣中進行選擇。

多雲策略允許企業通過採用具有最佳性價比的雲計算服務來控制成本。然而,還可以通過遵循多雲最佳實踐來實現靈活性,也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確保優化雲計算支出。這些可能包括啓用自動擴展,創建中央雲計算團隊,提交退款報告,以及部署雲計算成本管理工具。

(4)性能

如上所述,公共雲性能將根據企業選擇的雲計算服務和供應商的實例而有所不同。

許多不同的變量會影響雲計算工作負載的性能。最明顯的是,基礎設施底層硬件的規格——CPU的速度、內存的數量、存儲介質等,這將影響工作負載的速度。

但是,許多企業沒有意識到雲計算供應商的其他客戶應用也會影響其工作負載的性能。由於公共雲資源是共享的,因此企業的應用程序最終可能會被另一家公司的資源密集型應用程序所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嘈雜鄰居”效應可能會降低其性能。

此外,用戶有時無法意識到網絡對性能的影響。如果企業通過全球互聯網採用公共雲提供商的服務,則可能沒有足夠的速度或帶寬來支持某些應用程序。在某些情況下,專用私有連接可能是有意義的,或者企業甚至可能希望考慮將應用程序在自己的私有云中運行。

此外,地理位置也會影響性能。雲計算數據中心離用戶越遠,延遲越大。對於某些用例(例如企業電子郵件)來說,這可能無關緊要,但對於其他用戶來說可能很重要,例如金融交易應用程序。

當然,有些企業也會犯下更多的性能錯誤。多雲方法可以使企業更輕鬆地在每個用例的性能和成本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

(5)可靠性

多雲的另一個關鍵是可靠性。許多企業使用多個雲平臺作爲災難恢復/業務連續性(DR/BC)規劃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多個不同的雲平臺是有意義的。

備份和恢復專家建議採用3-2-1規則:製作三份數據副本,將數據存儲在至少兩種以上的存儲介質上,並將這些副本中的至少一份保存在不同的位置。這意味着,如果企業在公共雲平臺中運行主要系統,則至少需要一個存儲在不同位置的備份。

雖然企業可以採用同一供應商不同的數據中心,但使用不同的供應商的服務進行至少一次備份可能風險較小。這樣,如果某個雲計算提供商遇到影響其多個數據中心的災難性中斷,企業仍然可以在線使用系統。

當然,地理位置也在這裏起着重要作用。企業還應該確保其主要系統和輔助系統之間的距離足夠遠,以免受到同樣的災難影響,例如電力中斷或極端天氣。

(6)安全性和合規性

將多個雲計算供應商的服務用於災難恢復備份可能有助於某些企業滿足合規性要求。其他企業可能需要將一些數據保存在境內的私有云或公共雲數據中心,以遵守與其相關的法規。

而多雲的另一個好處是,組織可以將工作負載放在任何雲計算服務中,無論哪個數據中心符合其安全性和合規性需求。

(7)避免供應商鎖定

很多企業表示,他們試圖通過實施多雲策略實現的多雲關鍵利益之一是避免供應商鎖定。使用單個公共雲供應商的服務會使組織或多或少受到該供應商的支配,可能會推高服務價格。

企業將他們的工作負載分散到多個供應商的雲計算服務中,意味着一家供應商的價格上漲可能被另一個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所抵消。此外,它增加了企業將工作負載從一個供應商轉移到另一個供應商的可能性,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省成本。但是,爲了實現這種可遷移性,組織可能需要投資於容器、編排、價格優化,以及多雲管理工具。

(8)員工滿意度

雖然並沒有經常討論這種潛在的多雲利益,但一些員工顯然更喜歡採用一個雲計算供應商的服務而不是另一個。也許他們已經獲得了特定供應商的認證,或者只是對某個公司的工具有很多使用經驗。

多雲策略使企業員工使用他們喜歡的雲計算服務,這對於對開發環境有強烈偏好的開發團隊尤其具有吸引力。事實上,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允許員工使用他們熟悉的工具可以提高生產力。

(9)多雲面臨的挑戰

當然,追求多雲不僅可以帶來好處,還帶來一些真正的挑戰:

•複雜性——多雲環境最明顯的缺點是監控和管理此類環境更加複雜。企業可能會發現雲計算供應商提供的免費工具不再適合這項任務,他們可能需要投資新的工具,甚至可能增加員工數量。

•管理成本增加——這些新工具和新員工都會帶來更多的成本。擁有集中式雲計算成本管理工具可以幫助控制這些運營支出。

•安全性——採用更多雲計算供應的服務,意味着黑客在企業的網絡中擁有更多潛在的接入點。確保企業瞭解供應商採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擁有適當的工具來保護整個網絡,其中包括公共雲、私有云、SaaS、端點和內部數據中心。

•人才稀缺——許多企業報告說,很難招募具有云計算專業知識的IT員工。如果企業正在尋找了解多個公共雲服務的人才,那麼招聘將會變得更加困難,並且可能成本會更加昂貴。

大多數企業發現採用多雲的好處超過了這些潛在的缺點,但企業需要確保遵循最佳實踐。以獲得最佳結果。

版權聲明:本文爲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註明出處爲:企業網D1Net,如果不註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來源:企業網D1Ne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