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找到自己—觀影胡言

    其實我一直在猶豫, 要不要去看這樣一部電影。還沒有來得及去看, 各類被動的推送的鏈接已經讓我對這部電影瞭解的七七八八。

        被多人說成是情感主動隔離的我, 似乎不太適合去看這部很多人認爲是催淚的電影,藝術作品是把很多綜合的身份和角色通過藝術化的手段進行剝離, 加強, 在拔高再加工的過程, 觀衆在電影中唏噓流淚90分鐘, 也不過是轉瞬, 可是走出來, 生活中的各類點滴, 又企是電影這90分鐘能夠概括的。而我瞭解的真實的生活, 卻往往比藝術加工更加真相, 更狗血, 因爲一部電影也不過只能承載幾個角色而已. 而一個人在真實的生活中, 卻能夠聽到見到過到那麼多的故事。

      姚大嘴在微博上痛訴自己生了二胎後的遭遇,不知道是不是爲了宣傳電影而發的牢騷, 片中的兩個媽媽讓我覺得像極了本色出演。    

      有人將這部電影概括爲職場強人媽媽和全職媽媽的對比,終說這個時代女人不易. 而這個時代女人有多不易, 男人應該就有多難, 這部電影只是女人發聲的典型代表。 女人向來的典型的特點是情緒動物, 然感受這個東西, 永遠取決於自己, 別人卻是永遠無法體會和替代, 你舉目無親的那一刻,你委屈流淚的那一刻, 你咬牙切齒的那一個瞬間,你血衝上頭, 瞬間要爆血管的那一刻, 誰都無法替你感受和體驗, 如若讓這種感覺不停的堅持性的重複,怕是每個人都會堅定的認爲世界上自己就是那個最慘, 最悲催, 最委屈, 最可憐的那個。

    那又能怎麼辦呢? 隔離感受嗎?坦然接受嗎?放棄嗎?  生活還是要繼續,人生,是一輩子的事情, 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能激發女性的母性那一面的小動物, 當年襁褓中的軟香學語, 無邪笑容, 可以說是讓女性母愛爆棚, 乖乖繳械投降的絕世武器。 可惜, 只有藝術作品的畫面纔會永遠只停留在某一個瞬間,而如果畫面可以停留, 也許就停留在這個瞬間纔是最好的人生.

    而這個嬰孩,終將不斷成長, 長成一個個體, 如果幸運的話, 長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作爲母親, 其實沒有那麼偉大。無關乎全職或者職場, 你許是把自己的良好願望,期望, 你的情懷, 投射在了孩子身上。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成人的前身, 他們在你懷中生長長大, 你今日所有怨恨的, 討厭的, 堅持的, 不屑的, 希望的,不希望的, 未來某年,通通都會重演, 會再來一回, 許是還給某人.  而你很快會發現, 在孩子身上, 很多願望的遺憾只會遲到, 卻不會缺席。 

      不是做職場媽媽或全職媽媽的問題, 不是做不做犧牲媽媽或者自我媽媽的問題, 在做母親這個角色上,女性也許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 但是一旦你走進了這條岔路 。選擇做了, 這根本不是一個二選一或者三選一或者多選的選擇題, 是直接變成了單行道,  沒有U TURN,沒有剎車, 沒有盡頭。 

      作爲母親, 其實沒有那麼偉大,所有做的,也不過是在爲一個選擇的後果付責任, 也許, 需要感謝的是人類繁衍和養育的本能和動力, 否則, 人類早團滅了。

      你我能去的唯一方向是:找到你, 找到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