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

        又到年頭歲尾,我一向不愛總結的我卻想回顧一下我的2018,這一是我最閒暇的一年,是寂寞落寞的一年,但也是忙活的一年,豐富充盈的一年,痛並快樂最幸的一年。

      2018,我從年頭瘸到了年尾。傷病的來襲完全是出於偶然,傷病的嚴重,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從2017年的10月份受傷到如今,我仍在治療的路上緩慢前行。受傷伊始我並末充分重視,覺得軟組織挫傷,治癒只是個時間問題,稍作治療,注意作息就會痊癒。所以前期我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直到今年4月中旬,傷情嚴重,雙腳腳跟周圍軟組織水腫,雙腳踝骨髓水腫,疼痛加劇走路艱難,我才覺得必須重視加強治療。輾轉於本地二甲醫院三甲醫院省城醫院,遍尋骨科外科名醫,風溼免疫專家,嘗試多種治療方案,x光片核磁共振做了一又一次。中醫按摩、鍼灸、烤電丶藥物泡洗,貼膏藥吃成藥喝湯藥苦水,西醫的封閉、口服藥物等等,諸多方法用盡。花費藥資上萬,行走仍然受限,癒合緩慢。我期盼有一天我能夠像從前一樣自由地行走,與好友攜手遠遊,與球友乒乓球地同場交流。這次受傷我得到的教訓是:1.中年人千萬不要忽視小的病痛,要及早治療,防止嚴重化。2.對待疾病傷痛也應該像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用樂觀主義的精神對待疾病。 3.防病比治病重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做事要有預見性,防患於未然。4.養病先養心,調整好心態。對待病痛,既來之則安之,人與自然生物可以並存,也可以與疾病並存。

        2018年書陪伴我度過365個日日夜夜。傷腳限制了我的活動,有段時間還停止了原來的工作,從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態回到家裏養傷,我一下子有了大把的富裕時間,相當多的電視神劇降低人的智商,瞎胡鬧的綜藝節目平庸無聊,網絡碎片化的新聞真假難辨,我認爲讀書是養病中最能做的事情,也是最好的一種修養方式了。沉浸於經典的世界裏,滾滾紅塵遠離了,世俗的功名利祿淡忘了,生活的苦惱一時遠遁了。《與朱元思書》文說“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 作者看到雄奇的山峯,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其實經典裏的自然風光更是絢麗多姿,美不勝收,而人性的光芒,愛的美好,精神的偉大,更是人類心靈的滋養。讀書是和自己心靈的對話,是與人類甚至宇宙萬物的對話。用微信讀書這個平臺。我聽讀了很多書,文學的、藝術的、科學的、心理的、醫學的等等。有的權當消遣愉悅,有的則反覆聽反覆看。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跟隨作者“ 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固然是一種享受,隨意翻閱掛一漏萬也未嘗不可,讓心靈做個旅行,享受自己看懂的風景。微信讀書給讀者以極大的便利和幫助,真誠感謝這個平臺。

      2018我開啓了我的寫作之旅。我是學中文的,寫文章應該是本行。可我教了近30多年的書,研究了30年的教材,寫的最多的是教案、論文,工作家庭和孩子充滿了心的大部分空間,耗費了幾乎全部的精力。年輕時的文學夢早已變成空氣中的微塵,不容易看見更不容易觸到。城市的喧囂驅趕着心靈到處流浪,找不到一塊安靜的所在,俗世事務羈絆着疲憊的步履,也困住了自己的思想。傷痛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意識到了自己早已走過人生半途。30年,彈指一揮間,驀然回首,往事如煙。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只有開始沒有早晚,網上流傳一句話“生命從60歲開始”,我的生命可以從53歲開始。我可以用文字銘記給我生命給我愛的人,記錄曾經的和未來的美好,表達我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留下我平凡生活的痕跡,抒發我真實的感受與情感。這樣就有了第一篇《身受與感同》,發到“簡書”,很快被收錄到“散文隨筆”欄目,師長殷切希望,親朋好友及時鼓勵,給我信心和力量。隨後我又陸續寫了一些文字,被收錄,截至到年底,8個月完成詩文26篇。我想我會繼續寫下去,記錄生活表達真情,即使人生是鴻爪踏雪泥,還是來得及 。     

      其實人的一生就像大海,有時看似平靜卻暗流涌動,潮漲潮落,瞬息萬變。我不知道我的前路有多長。有多少坎坷崎嶇,有多少未知的變數,陽光彩虹抑或風雨雷鳴,我都坦然接受,一直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