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還記得那青春激勵的銘印

對成功的名人,我們都會不遺餘力的去挖掘他那成功的信條,似乎,象找到金子一樣,我們也算是成功了的。

真的想起來,不禁也覺得幼稚可笑。青春年少時,誰也不曾有激勵奮進的青春信條。

但我想,是青春的吧,因爲青春所以不缺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勇氣。

然而競停滯於青春,當我們都浸味於曰常的柴米油鹽茶的時候,問起那銘文時,也只好嫣然的一笑了,更甚至於少有的羞澀,沒有了張揚的勇氣。

這當然最普通不過了。要不然,個個都成就了銘文,又豈有成功者的鶴立雞羣呢。

我也不敢自詡爲成功的。正如魯迅小時讀書時在書桌上刻的“早”字,也往往的爲了偷懶多睡了會兒,遲到了,捱了先生的責罰,不禁的倒也忘記了先前留下的銘記,因而是不能持之以恆的。所以也就不能功成了,如了銘文的寓意。

也就是說從小立了志,貴之於堅持,做到的亦然成了偉人者,如毛公當之無愧,確也令人信服。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香港首富李嘉誠人生之真諦,一生守之行之,所以他成功了。

人要有崇高的志向,遠大的理想;要確立實現遠大理想的戰略思想,不要拘泥於較好的原景和依賴於上等的條件;成之不驕,有之不奢,要懂得布衣之艱,貴胄之寒。

處事要有處之山顛獨成峯之氣慨,於己平和,淡泊名利,謂然平人而榮,容得於己,容得於人,不爲睚眥必報,而爲人留之餘隙。

正如做一件好事容易,而一生做好事難一樣,很多人之沒能幹出轟烈的事來,而獨敷於凡事,我想也在於難以堅持,抑或更注於自我而豁於他人吧。

一對夫妻,本是同林鳥,也可因睚眥之怨而勞燕分飛。

一雙兄弟,本是同根生,也可因咀嚼之慾而相煎太急。

所以,曾是立下的志願,那激勵的銘文這似乎倒忘記了,更在乎的是殘留於身軀的未能淨化的劣根,爲名爲利,爲了那高人一等,抑或僅有的一點而鬥得你死我活了。

正是如此,成功者少,而更多的是大山腳下滿布的塵埃。

凡凡衆生者,隨波逐流,忘卻了,還要走下去。雖不能轟轟烈烈,但也曾給這現成的路增添了烙印。正如魯迅所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我想,路的形成也獨缺不了我。所以,彷徨的人,也不必要昂望那山之顛而自慚,稍稍地憶記起自己曾立下的銘文,堅持的做下去,抑想也能從山腳走得到山之頂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