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才明白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 | 南城旧时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事情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但还是非常的心痛。一位常年驻扎在非洲肯尼亚的华为海外工程师,仅仅36岁,在连续高强度工作22个月之后,突然剧烈的呕吐昏迷,抢救了一晚,最终还是不幸离开了,只留下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36岁,正值一个男人的壮年,都说男人40一枝花,也许这位工程师的人生远没有到达辉煌,可是再也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了,因为他的人生只定格在了36这个冷冰冰的数字。他的父母还健在,很难想象他们要怎样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他的孩子还小,如何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里回答“爸爸去哪儿”的疑问,还有她的妻子,如何用自己瘦小的双肩挑起这一个破碎的家庭?这一连串的疑问,我们都不忍也无法回答。

这两年,类似于华为这一类的公司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新闻,年终奖多少多少万,平均年薪多少多少万。这往往会引来万人的羡慕和注意。可是,当你一年拿着几倍于普通人工资的时候,你做好了承受伴随而来的压力和加班了吗?我想大多数普通人根本都无法承受也没有经历过科技公司996的高强度工作,更别说连续日夜颠倒的工作22个月。人们往往只看了“高收入”表面的光鲜,却没看到这背后的承载的那些沉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着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细想一下,我们对于生活所有的希冀,我们对于未来所构想的全部可能,不都是建立在活着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之上吗?可以说,活着意味着你一切的可能才有可能。这些可能性里面有关于你父母的、你孩子的、你爱人的,还有你自己的。可是,这一切都将止于死亡二字。

网上有个段子说,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命的人,最后怎么样了?有人说,比我们先死。很好笑但是也很讽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几年来,白领猝死的新闻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甚至还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企业高管、百万年薪,熬一熬这些都可以到手,大家都在拼命,没那么巧悲剧就发生在我身上……”很多人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拿命换事业,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缺了你而不行的,没有你,他们马上会找一个替代者,今天缺了你,明天就会有另外一个螺丝钉顶上。可是,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爱人却无法用另外一个人来替代你,只有在他们这里,你才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所以,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当我们还保有对未来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好好的严肃对待活着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好好的平衡名利事业与家庭亲人的关系,不要在悲剧发生的时候,才明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