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之行——福州,泉州,廈門

在福建去了福州、泉州和廈門,期間也去了下莆田,只是中間在車站附近呆了一個小時後轉而繼續南下到泉州,旅行路上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既定的和當時要決定的往往會有一點點出入。莆田給我的感受是在動車口出站時,檢查非常的嚴格,而且檢查人員非常多,去了這麼多城市,第一次見到在出站口如此嚴格檢查的站口。

來到福建,無論是以爲的還是感受的,這裏是一個有着向外的一種風貌,也許是做事的風格,也許是向外的海洋風格。去福建,泉州和廈門反倒是印象比較深一些,省會福州倒是在腦海裏沒有什麼印記,存在感似乎弱了一些。

到了福州後才意識到福州的歷史之長久,一座向外但又有內斂性格的一座城。泉州是我在記憶中有着輝煌歷史的一座海港城市,在元朝時頗爲鼎盛。廈門我本來以爲僅僅是靠海的一座城市,到了後才發現是一座大島小島的組合,而且的確頗爲美麗,尤其夜晚走在海邊聽着海聲吹着海風,頗爲愜意。

福州

在福州剛下出站口,就先在附近尋了一個臺階,尋覓一個安靜處爲了之後在羣裏做一次設計思維案例的分享。爲此在過去一段時間被鞭策了幾回去不斷迭代內容,生生的把一個這段時間懶惰不想學習的我給扳了回去,費了些工夫去準備,不過整理後,確實對自己而言很有收穫。

福州,有福之州。走在路上,常常能看到路燈下的帶福字的掛飾,夜裏也會隨路燈亮起。相比於泉州廈門的名氣,福州好像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它又是地位特殊的,無論是歷史上的還是現在,一直居於閩之政治中心。

在這裏逛了三坊七巷、福建博物院、自然博物館、美術博物館,也去了福州博物館。大體對福建和福州有更多的認識,這其中福建博物院與自然博物館,和美術博物館聚集在一處,被一潭湖水圍住,坐落於公園內,以爲無論是風景還是人文都很值得一去。從溫州之後,天氣開始熱了許多,短袖就可以出行了。這座城市比較安逸,沒有感覺到特別匆忙。聽到一些本地語言,閩語大多都聽不懂,不過記得也是漢語系古老一支。在西晉末年,漢人南渡,有一批就到了福建,有八姓一說,他們大抵也帶來了古漢語的口音。

泉州,來到這裏,就會回想起和朋友在聊歷史時,聊到泉州的重要性和貿易第一大港。市區似乎沒有什麼大的修整,感覺它很大,走到哪裏都是很高的人氣,而且面積也的確很大。又感覺到它有些小氣,似乎並未看到高樓大廈,道路都是綠蔭小道,這反倒似乎又保留了它真實的樣子,走在上面,頗有一種真實性和落地感。

閩南語,的確依舊是聽不懂,語言這一塊,跟着朋友聽也是略微認識了下,在我看來,語言和文字似乎又彼此獨立,各有各的軌跡演化。閩臺緣博物館也在這裏,可見與臺灣的聯繫密切程度,而閩南語系居然有6000萬人的規模在全球。

在泉州騎着哈羅電單車,逛了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文廟,以及泉州的幾大大小小的街道,這個城市比較接地氣,人氣很旺。泉州的街道普遍比較窄小,泉州這座城整體上雖不是高樓林立、新穎出奇,整個城市的確很大,而如此之大的一座城城市,處處都是人氣旺盛,一片商業繁榮景象。


廈門

下午從廈門站下來,騎着單車到了這裏,本以爲很近的,居然中途翻了半座山,纔到了這裏,立馬看到各種小巷,各種小店,mini店,網紅店,酒吧,綿延不絕。這裏的旅遊氛圍很重,的確是一座旅遊城市

看了下地圖,才發現廈門就是大島加小島加"半島"而成,主市區在大島上。再看地圖,金門居然離得這麼近,記得好像沒有收復呀,但這麼近不應該沒有收復呀,查了下信息,果然沒收復。但金門裏大陸這麼近,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存在,大概臺灣也會有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吧。

大冰的小屋,之前看過大冰的《乖,摸摸頭》,記得有提及,也的確被大冰的這本書吸引了,只是後來並不怎麼看大冰的其他書了,意識到的確很煽情,這無關好壞。

只是沒想到在這裏能看到大冰的小屋,坐了會,一羣人圍着一張桌子,桌子中間放着燃燒的蠟燭,聽聽歌手拿把吉他唱着民謠。大冰的小屋,依託於大冰本身,以及大冰這幾年的書,同時也依託於小屋裏的民謠歌手,比如趙磊,同時也依託於民謠,自成一個體系,人氣還是很高的。

這裏的收費,最低消費40元,一杯清酒或者啤酒,可以一直坐到關門營業,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規定。圍繞的大冰,大冰的小屋,打造的IP形象,小衆文化,是一項很成功的運作,如果看做商業模式的話。

在廈門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夜裏沿着海岸,聽聽海浪聲,風靜靜地吹着,打在身上,尤其騎着單車穿梭在這整個城市時,更是一種愜意。記着那天夜裏乘船夜渡鼓浪嶼,走在這座小島上,看着這風格獨樣的建築羣,在夜色下,在夜燈下,也是頗爲享受。

福建是我去過的省份裏還想去的一個,之前有個朋友問我對福建觀感怎樣,我說挺好,無論是風景還是人文。這裏尤其廈門,的確很美麗,也的確在地理形勢上很特殊的一座城市,至今還記着那翻山越嶺的場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