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之行(1)——重慶,成都,內江,宜賓

四川與重慶長久以來都是脣齒相依以爲一體,但又是有着不同的,自巴蜀以來,又一直呈現着交融與獨立的風格。關於巴蜀有許多值得書寫的,我也是很好奇,自明末以來據說張自忠將四川屠盡,以至於清朝初期採取兩湖填四川的方式補缺四川人口,這個點以後有時間再細細考究。以及如果兩湖填四川的話,爲什麼同樣的人現在的生活方式以及語言文化呈現了不同風貌,這個點也值得以後考究。


來巴蜀以前,李白的詩句不自主的讓人陡然仰望蜀道之難,這首詩句至今念來都是精神抖擻,“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巴蜀一直以來在中國大西南,呈現着自己都有的文化特色,這種文化特色是什麼樣子呢?是小富即安?是麻將文化?是與世隔絕?是辣辣辣辣?我還不能很清晰的表達,只能說一種目前信息的集合,再準確一些的話依然需要細究。

在看大秦帝國時,會看到巴國蜀國在這裏的彼此攻伐給了秦國以可乘之機,後來瞭解到巴人果然風格彪悍,即使落入虎狼之師手中依舊負隅頑抗,不得不佩服這種風範。來到重慶時,在嗶哩嗶哩看巴國資料時,發現巴人尚虎,許多兵器都帶有老虎圖形。

來到重慶後,許多和重慶有關的零零碎碎的記憶交織到一起,開始呈現網絡打通開來。在北京常去的山城麻辣燙,山城辣妹子,以及其他都已山城的字眼,我以前都不明白山城的含義,直到來了重慶我才明白山城代指重慶。


說起來重慶不愧是山城,整座城市凹凸起伏,迷霧一般的地形,上方也籠罩着一層迷霧。我在重慶做了一天的車,坐公交再到公交再到輕軌2號線與3號線,2號線與3號線我基本都是從源頭坐到尾末,在空中看重慶的樣子,也是別有一番風采,更有意思的是重慶這兩條輕軌很特殊,像獨軌運行,仔細觀察了下又不是,只是看起來像獨軌運行。


在重慶吃了一份豌雜麪,不如之前在北京經常去過的一家,在北京在亞運村北辰商場東兩百米有一家以碗雜麪命名的店鋪,我去亞運村時,就會吃一下。剛開始並未喜愛上,大抵是一種習慣,或者一種特殊的味道也說不上來,依然會有念想去吃一下,直到有一次要上帶湯的才發現如此味道可口。其後再吃碗雜麪時我都會要帶湯的而非以往幹拌。

從重慶去往成都時,我差點沒坐成火車,重慶北站還分北廣場和南廣場。而我應該到北廣場的,但地鐵站重慶北站是南廣場,幸虧提前看了下知乎,知道了這個坑,在最後關鍵時間避免了,在發車還剩20分鐘時趕到了車站。

坦白說,來到重慶,的確讓我感受到了作爲山城的魅力,也難怪依靠着這地形地利能作爲戰時陪都。同時在研究這四個直轄市時,會發現重慶的地域面積應該比其他三個的總和還要高一點,比寧夏和海南還有高許多,能夠發現這其實更像一個省的大小,但實際上打造的是一個市的樣子,一些區離重慶市中心位置還是很遠的。還能看到整個城市被一條條鋼筋混凝土鑄就的橋和隧道連接在一處,可見其要承擔的資金壓力。

總之,重慶第一次看到,讓我的眼睛的確爲之一亮,感嘆它的與衆不同,它的山城模樣,它的3D效果,來到這裏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