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的僞證》:你是其中哪一個?

“以自我爲中心是他們的共同之處。
但是,十歲到十五歲都是徹頭徹尾的自我中心主義者,還同時具備隱藏這種特質的狡詐。
正因如此,
這纔是通過經驗教訓來認識自我中心的弊端,學習向社會妥協的重要時期。”

                                                            宮部美雪


仔細想來,小學、初中、高中,何曾在意過自己圈外的事物。

偷看幾眼暗戀的女生,

鞋子又破了,怎麼穿出去?

內褲好幾天沒洗,媽媽也不會多買幾條。

知道嗎?xxx和xx搞對象呢!

網吧,去不?

……

從進入學校,就在獨立地適應着這個新的環境。着眼於周邊,努力保持自己在同學中的地位。

好學生團隊自然不喜歡,他們古板聽話,毫無樂趣。

壞學生隊伍不敢輕易深入,頂撞謾罵老師,視校規如廁紙。老師的體罰,家長的怒火,太過恐怖。

遊離在他們之間是個不錯的選擇。

成績不會很差,夠交差。

受到好學生的接納,跟着他們偶爾還會拿幾次獎。

相比,壞學生隊伍容易混入。操着和他們一樣的髒話,搞破壞,打遊戲,調戲女同學,欺負看不慣的同學。

當然這一切不比親自動手,跟着看就行,露出該有的表情,發表幾句常見的問候。

有時還會受到某些女生的青睞和同學之間的“敬仰”。

“他可是和xx關係很鐵……”。

圓滑,能使你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生活的很滋潤,可總也得不到別人的重視,只能算作附庸。

這之外的,還有兩撥。

學習也算努力,就是成績不好,中等遊蕩。他們看不得學習好的,更瞧不起成天惹事的壞學生。

相互報團,倒是和其他人少有交集,以至於多年後同學聚會,竟想不起還有這等人的存在。

再有,是老老實實不學習的壞學生。他們膽小,不敢完全放縱自我,自甘墮落,通常淪落爲被欺負的一類,沒有尊嚴。

所以成了壞學生的“玩具”,好學生的“笑料”,老師抓典型批評的“教材”。

而某種程度上,老師們卻又偏愛着某一類。其他的,說不上喜歡討厭,無所謂吧!

老師也不過是體制要求下的“產物”。

老師們用他們的尺子衡量我們,要求我們符合他們的標準。倘若真的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又會被當做失敗者對待。老師們只想挑極少數人進入成功者行列。”

                           


說到底,這只是一個“被要求”的社會。

每個人都在要求別人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時我們也是被這樣要求的。

你理解不了,渣男憑什麼撩妹無數,你卻單身20年!

就像渣男不理解你爲什麼總是穿N多年前的外套,帶一副“老人眼鏡”。

你理解不了,舍友每天噴香水化妝到底有何意義?

就像舍友不理解,你天天蓬頭垢面埋頭學習,又有什麼用?

你不明白,好“白菜”爲什麼都被“豬”拱了。而“豬”不明白,爲什麼你這麼帥,還沒有女朋友。

相互要求中尋求和解,交集纔是我們能共存的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