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天柱山

春節剛剛過去,安徽天柱山景區就隆重舉行“安徽免費遊,祈福天柱山”的盛大活動。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盡展安徽安慶人心中那份,“一柱擎天地,八方賓客來”的熱情與豪邁。

偷得浮生半日閒,攜妻自駕來登山。2019年2月17日,恰逢週末,又是妻的陽曆生日。我早早洗漱,給妻發送生日紅包和祝福後,便整裝出發。妻駕車,我領航。由於天柱山就在安慶市下轄的潛山市境內,距安慶市區僅75公里,自駕往返十分方便。因此,已數度上山遊覽,可謂輕車熟路。沿206國道進入318國道,轉縣道7公里左右即可抵達目的地。

馳名中外的天柱山,也叫潛山,皖山,皖公山。是古皖國的所在地,安微簡稱的“皖”字即由此而來。天柱山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佛道兩家及禪宗文化的風水寶地。曾被漢武帝劉徹封爲“南嶽”,後被隋文帝下詔廢除,將“南嶽”的稱號封給了衡山,天柱山就此被稱爲“古南嶽”了。

天柱山風景區,有名崖、奇石、異洞、澗瀑、雲海等自然景觀組成。巨石崢嶸,峯林聳立,勁鬆古剎,幽靜養生。王安石曾有詩云:“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

在安慶民間,素有“走不到的九華山,看不到的天柱山”一說。意思是說九華山很遠就能看到,就是走不到;而天柱山總也看不到!可一旦看到,也就走到了。沿環山公路盤旋而上,一直到景區附近的一個坡頂,那巨石擎天,石峯林立的核心景區,才突然從天而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十分震撼!

9時許,我們按時抵達天柱山遊客中心。車尚未停穩,小商小販就圍了上來,推銷手套柺杖的,拉客就歺住宿的……當我們禮貌地表示不需要時,商販便自覺地散開了,並不與遊客糾纏,爲此點一讚。駐車購票,換乘環保大巴,轉大龍窩索道,直達核心景區,超級快捷高效。

由於天氣寒冷,遊客並沒有往日那般人潮涌動。核載8個人的覽車,只坐着我和妻及另一對蕪湖來的驢友夫婦。熱情招乎,簡單交流後,立即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對方看到我和妻的雙手凍得通紅,便真誠友善地送給我們兩付手套。事實證明,這手套不僅護手禦寒,還能直接觸屏拍照,十分方便,謝謝他們的美意,真希望有緣再見!

出了索道站,我讓妻坐到一處背風的廊道長凳上,爲其穿上網購的“神祕武器”——號稱“黑科技”的白色護腿。作用就象紅軍戰士的綁腿那樣,在長途跋涉中,儘量降低小腿肌肉的震顫,預防肌肉疼痛。

拾級左轉,便是“振衣崗”景點。這是古人出於對“山神”的崇拜,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上山之前,須先在此“正衣冠”,以示恭敬。現在此處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提供方便麪,登山拐,防滑鞋套什麼的。

接着,我背起雙肩包,拉着妻的手,沿左線步行,拾級而上。進入“總關寨”,身上已開始發熱,妻進入遊客休息間,脫下毛衣當圍巾,擋風護臉。我迅速將羽絨大衣將妻裹住……

“總關寨”,傳說是南宋抗金時,在此設立的“總指揮部”。龍盤虎踞,地勢險要,堪比華山百尺峽。宋軍屯兵石洞,並在關口隘道修築炮臺、門洞、石階,石牆等攻防工事。以指揮調度“東、南、西、北”四個關寨。守軍盡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先機,扼守十餘年而不破。

通過總關寨,步入“百步雲梯”。70多度的陡坡,沿絕壁一側開鑿幾百級臺階而成。我一手牽着妻,一手抓緊繩索,幾近爬行而上。步步驚心,膽寒腿軟……回頭一望,身後是萬丈深淵,頭暈目眩……一旦失足,必將粉身碎骨!嚇得妻再也不敢故作鎮靜,回眸生媚……

接着,一鼓作氣,攀越“一線天”。穿過鬆枝搭建的“冰雪通道”。松樹的整個樹冠全被冰雪覆蓋,重壓寒徹,晶瑩剔透。令我眼前一亮,好多年沒見到這般景象了!這時,一陣風颳來,吹落一塊冰凌,正砸中我的左手背,痛徹心扉!脫下手套一看,留下淤青一片。我慶幸沒砸在頭上……不然,頭破血流恐怕在所難免。

在雪松冰凌下拍照留影,十分感慨眼前的天柱鬆,那頂風傲雪的強大生命力!不由想起古人的那首《詠鬆》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再往上,就到達天池峯景點了。這裏是遊客能到達天柱山的最高處,也是核心景區的交通樞紐和遊客集散地。登上此峯,向左可眺望巨石穿空的飛來峯。向前可近觀一柱擎天的天柱峯,向後可步入幽暗迷離的神密谷,向右可通往險峻無比的“青龍背”、碧水清流的煉丹湖。因此,遊客通常會在此逗留較長的時間,觀景拍照,補水進食,稍作休整,再接再勵。

天池峯,因巨石上的兩個天然小池而得名,池水長年不涸,甚是神奇。爲此引得遊客丟下硬幣入池以祈福。

到了天池峯,與山腳下的小雪景色大相徑庭!這裏海撥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天寒地凍。松林之間,技丫交錯,被厚厚的冰層凍在了一起,好象一個拉手搭臂的團體,共同支掌着身上的冰雪重負,共同抵禦着嚴寒的侵襲。完全沒有了上次遊覽時,雲霧繚繞,紫氣東來,仙氣橫飛的雲海奇觀。確也別有一番風情。只聽得不時有矯情的青年男女,激動地高聲吟誦:北國風光,千里冰封……

此時,妻佇立峯顛,瑟瑟發抖!她說腳趾,手指已被凍得麻木不仁了。我也有同感,特別是兩耳,風颳如刀,簡直“登峯造極”。好在妻用毛衣當圍巾,捂住了雙耳及面部。

“天柱臨絕頂,擡頭恨天低!”每次遊覽,都有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此刻,我擬製不住內心的激動,捂着妻的手指頭,走到天池峯的巨石邊。憑欄脁望,遠處的山巒起伏,延綿逶迤,如蒼龍出海,似巨蟒過江。近處的天柱峯猶在眼前。主峯正面崖刻的“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字橫書,及直書的“頂天立地”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清晰可見。

目光下移,數百米高的主峯拔地而起,直衝雲霄!雄偉壯觀,氣勢如虹。巨大的花崗岩石體,近九十度的絕壁,幾無植被和積雪。壯麗非凡,震撼心靈。擎天一柱,頂天立地,絕非浪得虛名。白居易有詩云:“天柱一峯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拍照留影后,我們移步向左,只見一襲淡霧,從飛來峯側面飄過,仙氣十足。

飛來峯,是由一整塊巨石構成的,頂端壓着一塊直經數十米的塊狀岩石,遠眺如冠,俯瞰如盤,勢如天外飛來,俗稱“飛來石”,以鎮妖魔鬼怪。當然,這些只是民間傳說而已,其實是自然風化而成。旁聽導遊解說:清乾隆出宮,南巡雲遊到此,曾有詩云:“飛來未必是飛來,定是凡人亂疑猜;飛來爲何不飛去?不能飛去怎飛來?”

接着,我牽着妻子的手,走向主峯左側的“青龍背”、絕壁棧道。青龍背絕對是天柱山的最最驚心動魄的的險境之一。上次遊覽,妻出於安全考慮,未允許我前往崖邊,留下遺憾。儘管有低矮的石柱護欄,但“龍背”呈下坡狀,向外突出,又無臺階,三面深淵,常人不免心驚膽寒,鮮有人前往。

不料,剛過天池峯,前方就用繩索阻攔。公示告知:由於低溫凝凍,結冰路滑,爲確保遊客安全,此處禁止進入,謝絕遊覽!

見此,我多少有點失望。且仍不死心,東張西望,看看是否有遊客進入……妻再三強調安全第一,只好作罷。返回天池峯,再抓拍一些雪松冰凌,難得難得,下次來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此時,已近中午飯點。我和妻進入天池峯的遊客中心,除了供應方便麪,也無其他熱食。就這樣吧,每人來一桶,先暖暖身子再說。

稍事休息,便左轉下山(與上山路線呈環形),進入神祕谷的迷宮,在石洞裏穿行而下。

神祕谷,亂石穿空,巨石交碰,形成一條條幽暗的巖洞。櫛比嶙峋,青苔綠階;山泉叮噹,溪水涓流;大堂小室,洞中有洞;石臺小徑,曲徑通幽;入洞出洞,別有洞天。這本是炎炎夏日的避暑勝地。可此時,正是寒流肆虐,冰封大地之季。腳踩冰面,頭頂冰凌,移步每一級都得小心翼翼。我盡全力攙扶住妻子,一級一級下山,直到平安抵達南大門的“霹靂石”景點,我的胳膊肘已疆硬痠痛,難已曲伸……當然,如孩童般天真無邪的妻子,是察覺不到這一切的。

回眸“霹靂石”,只見高十幾米,徑約30米的巨石,渾圓蒼黛。中開一縫,寬不足尺。斷面齊整,似刀削斧劈。相傳,石縫乃系閃電霹靂而生,巧趣天成。原來如此,恍然大悟。

更巧合的是天公作美:剛剛下山就開始下雪了,天助我也!立即在南大門換乘景區環保車返回遊客中心。到停車場取車,計時交費25元,感覺有點小貴,記得以前是10元一天。

馬不停蹄,趕緊讓妻在車上吃塊蛋糕,喝口熱茶,暖暖身子。結束全天的愉快旅程,驅車原路返回安慶。

終於平安到家。我自認爲一路上對妻照顧有加,“居功至偉!”便討好地問妻:

“丫頭:今年的陽曆生日過得怎麼樣?”然後,滿心歡喜地等待着妻的表揚和讚美。

出乎意料的是,我家“女王”就是這麼不領情!她任性的“聲東擊西”,讓我措不及防,“潰不成軍”:只見妻嘟嘟着嘴說道:

“哼!還說呢,害我爬一天山,累都累死了!明天要是腿肚子痛,就找你算帳!”

我:……


李國平

2019.2.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