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上街

去縣裏玩或買東西,我們這都稱之爲上街。如果有人跟你說,我上街去了,通常就是他(她)去江都縣城壓馬路去了,每隔一段時間外婆也會帶我去街上逛逛。

去的時候乘坐公交車,早上8點左右有一班,我們提前幾分鐘等在路邊上,車很準時,不一會車就會到,公交車有些簡陋,但是外形看上去圓潤飽滿,車身有點長,比拖拉機要長,司機看到路邊有人就會停下來,然後“呲”了一聲,中間的門就會打開,車上的人不會很多,我們爬上車隨便找了個座位坐下,外婆會掏出兩毛錢買票,然後售票員會給一張黃色的票子,用夾子在票子上剪掉一個缺口。車子晃晃悠悠,大概半個小時就會到達江都汽車站。

因爲外婆不太認識路,出了車站,基本上都是我帶着他到處走。江都不是很大,可以逛的地方,也就兩條街。我們去的地方也比較固定一個是江都菜市場,一個是江都商場,一個是江都飯店,還有就是照相館。一般江都菜市場是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爲什麼要去菜市場,因爲菜市場有賣豆腐腦的,外婆知道我喜歡吃豆腐腦,所以每次上街都會帶我來這裏。其實菜場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小街,人們就延街擺攤,賣些蔬菜瓜果魚肉葷腥及小吃類的東西,賣豆腐腦的攤位就在菜場的入口不遠的地方,一個帶保溫的大茶缸子就放在地上裏,邊裝滿了白花花的豆腐腦,旁邊有小桌子和凳子,可以坐下來吃,外婆會叫上兩碗,老闆就用銅勺挖缸裏面的豆腐腦裝上滿滿的兩碗並且撒上糖,我和外婆就坐在桌子上前,美滋滋的將豆腐腦吃的光光。另外,我也喜歡吃麻球,平常鄉下是吃不到的,可以吃完豆腐腦之後外婆又會給我買幾個麻球。哦,再買一些麪筋啊,海蜇皮啊之類的,這些也是鄉下沒有的,外婆會趁着上街的機會帶點回去。

逛完菜場,我們就會去江蘇飯店。去江都飯店幹什麼呢?當然不是爲了吃大餐啦,江都飯店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東西,那就是小籠包子,以前的江蘇飯店離菜市場不遠,也就隔了一條街,走過去,大概十分鐘,賣包子的,在江都飯店的二樓,每次過去總是排賣了很多的人,因爲這裏的包子好吃啊,江都飯店的包子,餡多味美,許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有很多都是像我們一樣,偶爾上街一次,都會跑到這裏來買兩籠包子帶回家。當然也有一些是江都城裏面的,他們是老顧客,也會經常來這邊買包子。買包子,需要趁早市,我去晚了也就沒了。

因爲買包子的人比較多,買完包子也差不多是中午的時候了。然後我們又折回菜市場,那裏面有一家餛飩店,在別的地方叫小餛飩,小餛飩也是每次上街必吃的東西,小餛飩的餡都是肉的,平常家裏肉的東西,吃的就比較少,偶爾的吃一次這種肉餛飩就覺得特別的香。

吃完餛飩之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去照相館,照相館就在剛纔的那個江都飯店下面,門口有一個燈箱招牌,上面寫着大大的幾個字:“江都照相館”。每次拍照片都是給我一個人拍,拍照片的地方也在二樓,裏面有很多的道具,有小汽車,三輪車,還有米老鼠,唐老鴨等等,而這些道具我基本上都用過,當然,最喜歡的還是坐在小汽車裏面,雖然小汽車不能動,只能轉轉方向盤,但我也很願意坐在裏面。不過我不太喜歡給我拍照的人,那人總是板着一個臉,你看到我在做小汽車的方向盤,他就會大聲的喊:“不要動!臉我這邊看,笑一點起來。”然後我就傻傻的看着他假假地笑一笑,然後就聽到那個照相機裏面咔嚓一聲,照片就拍好了,照相師會和外婆說兩句,叫他過幾天過來拿照片,這也意味着再過幾天我和外婆又要上街了。

拍完了照片,我們又去商場逛逛。江蘇的商場裏面很大,比村裏的供銷社大多了,有很多櫃檯,裏面的商品,琳琅滿目,售貨員也一個個的很忙很,但我們在商場裏面是不買東西的,一般也就看看西洋景,圖個熱鬧新鮮。在商場裏面轉了一圈後,也就沒有其他好玩的東西了,一般也就下午三四點鐘,這個時間回家了,還早,下午的公交車要五點鐘才發車呢,我們一般不會等公交車,而是叫一輛腳踏車。車站外面有專門給人拉客人腳踏車,就是那種二八大槓,車主會把後面的架子上面放一塊木板進行加長,這個車可以帶兩個人還可以掛不少的行李,車主也是很厲害的,他會先讓我們在車上坐好,然後他在誇上車,右腳一蹬便穩穩的走起來。不過我倒不是太喜歡坐這個車,因爲平常外出啊,家裏用的就是這樣的車,我都坐膩了,況且速度很慢,跟公交車沒法比,還不摭風又不擋雨,實在無趣。不過也沒辦法,不坐這個車,那就得走路回去了。

回到家後,繼續吃麻球和包子,晚上外婆再炒點麪筋,泡點海蜇皮,則又可以大吃一頓,於是快活的一天就這樣在吃喝玩樂中過去了。

寫於2018年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