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海蠣煎,就在平常人家的餐桌上

一、海蠣煎的分佈

大閩南語系的地方,都喜歡海蠣煎,廣東潮汕、臺灣、廈漳泉。

海蠣煎,在口感上基本可以分爲兩派:香酥派和軟糯派,以潮汕爲代表的,包括臺灣、漳州,可以歸爲香酥派煎法;泉州和廈門則是軟糯派。

香酥派,重要的原材料,除了海蠣,那就是雞蛋或鴨蛋了。潮汕人做得很好吃,他們叫做“蠔仔烙”,之所以是“烙”不是“煎”,就是用雞蛋把海蠣等材料烙成一張大圓餅,這個“等材料”,可以有五花肉、可以有包菜紅蘿蔔等等,還有一樣重要的配料就是蔥。

潮汕人對美食的追求,讓他們的“蠔仔烙”風靡全國,全中國人民幾乎忘了什麼是海蠣煎而就知道蠔仔烙。

臺灣的海蠣煎,基本看到的都是雞蛋,海蠣較大,一盤海蠣煎沒幾顆,(臺灣人別打我,不是說你們小氣,主要說你們的煎法特別)。臺灣美食衝擊大陸市場的時候,又讓內陸人民以爲那就是純正的海蠣煎。

廈漳泉真正的閩南地區,卻因爲海蠣的品種不同而出現煎的手法不同,漳州人民的煎法有點像炸,雞蛋也是很多,炸得外酥裏嫩,香飄百里,那是真正的香酥派做法。

二、泉廈軟糯的海蠣煎

而泉州和廈門的做法,最相似了,滿滿的海蠣,加上地瓜粉,加上小蒜或韭菜,記住:一定是地瓜粉和小蒜韭菜哦!不是生粉也不是太白粉,不是蔥!

可以加蛋,也可以不加,煎散了煎軟了,顆顆海蠣裹着透明的地瓜粉,軟糯香鮮,起鍋,抓一把菜頭酸,澆上甜辣醬,好吃得不得了,那是真正的海蠣煎。

傳說,海蠣煎是由鄭成功打臺灣的時候,因物資困難而發明的一種糧草,那麼,鄭成功泉州南安人也,打臺灣在廈門,這兩個地區真正受鄭成功的影響最大,要真如傳說中那樣,泉州和廈門那是得到真傳了。

泉州和廈門人都喜歡用小粒的珍珠牡蠣去煎蚵仔,其實海蠣煎就叫“蚵仔煎”。

珍珠牡蠣是海蠣中的一個品種,個頭較小,泉州和廈門出產的海蠣都屬於珍珠牡蠣。

廈門有"七耳珍珠海蠣",個頭小,甘甜,非常非常味美,做出的蚵仔煎美得想成仙。

泉州有蟳埔海蠣、橋南海蠣和東石海蠣,晉江人以東石海蠣爲榮,泉州老城區的百姓更喜歡蟳埔的海蠣,蟳埔的海蠣又小又黃,鮮甜甘美,沒有丁點的臭腥味,無論是煎還是炣或是煮湯,好吃得不知所云。

但蟳埔的海蠣產量少,物以稀爲貴。外面餐館的基本上用的是橋南的海蠣,橋南的海蠣肚子較大,耳朵教黑,味道有點腥,價格較廉。蟳埔的海蠣煎由於小而貴,餐館基本都不用,所以要吃真正的蟳埔海蠣煎,那就得在泉州老城區人家中的餐桌上。

三、我來教大夥做泉州海蠣煎

今天就讓大夥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泉州蟳埔海蠣煎,也教教大夥如何簡易地來做一盤地道美味的泉州海蠣煎。

蟳埔的海蠣長這樣,如圖:

小小的,肚子不是很大,害怕海蠣肚子的美眉們儘管大口大口地吃,海蠣素有“海中牛奶”之稱,李時珍老李頭說了,多食海蠣能“細潔皮膚,補腎壯陽”,男女老少都很補的。

蟳埔海蠣400g,小蒜100g,地瓜粉80g,鹽3g,料酒少許。

海蠣用鹽清洗乾淨,鹽能去除海蠣中的細殼,將海蠣洗得乾乾淨淨。

蒜以泉州本地出產的小蒜最爲香,清洗乾淨,切丁待用。

將地瓜粉和海蠣、蒜、鹽、料酒等一起攪勻。

烈油鍋,豬油最好。下海蠣等物,煎散了,不用凝結成片,翻面煎熟即可,將熟之時打入一個鴨蛋或雞蛋,不打也成,起鍋便是一道相當純粹的泉州海蠣煎。

滿滿的海蠣香,入口都是海蠣的鮮甜,我讓大夥看看成品是啥樣的。這是沒有加蛋的:

這是加入雞蛋的:

這便是泉州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海蠣煎,香鮮軟糯,美味之極。

草草啖鹽說蜜,今天告訴大夥海蠣煎的分佈,有幾個做法,有香酥的,有軟糯的,海蠣的品種有大有小,泉州的海蠣煎用的是小品種的海蠣,煎的手法是軟糯的,你學會了嗎?

圖文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與“草草啖鹽說蜜”聯繫,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