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的新戰國時代

       談起醫療機器人領域,Intuitive Surgical上絕對是泰山北斗。直到現在,這家上世紀90年代創立,市值超過600億美元的公司,仍是笑傲全球的霸主。Intuitive Surgical生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用於微創檢查和手術,價格雖然高達260萬美元,依然需求強勁。

       在Intuitive Surgical獨孤求敗十多年後,近年來,得益於人工智能、AR和VR等技術的發展,域有實力的挑戰者不斷涌現。其中包括,強生以34億美元購入的Auris Heath(創始人Fred Moll也參與創建了Intuitive Surgical),致力於遠程手術的Vicarious Surgical等等。 

       據業內人士估計,當前機器人蔘與手術的比例不到全球年手術檯數的千分之三。這個行業依然是少年。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數據顯示,我國在這個行業的技術水平,還沒追上世界領先。

       依據用途,前瞻行業研究院把醫療機器人大致分爲六類:手術機器人、製藥機器人、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醫院消毒機器人、遠程醫療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研究院的報告指出,現階段醫療機器人的頂尖公司集聚美國;在製藥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方面,德國企業有一定優勢;日本的Cyberdyne和Honda Robotics兩家公司,在外骨骼機器人和遠程醫療機器人的研發方面行業領先。

      有分析家列出2017年的28家國內機器人的代表性廠商。可以看到,我國這塊的產業構成,主要在康復機器人,以及輔助機器人方向。有披露融資金額的企業中,達闥科技(輔助)一枝獨秀,總籌資超過3000萬美元、思哲睿(手術)、鈦米機器人(康復)等公司融資也千萬元人民幣。相比歐美投資者數億美元的追捧。我國的醫療機器人行業方興未艾,羣雄紛起是未來10年的必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