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眼光的企業就如同溫水裏的青蛙!

看多了許多企業的興衰成敗,無盡的感慨時常在腦海裏沉浮跌宕。作爲一家知名的藍哥智洋營銷諮詢公司,在和各地老闆們的接觸中潛意識裏常會發問一個看似普通其實至今許多老闆未必真正能懂的東西。

  企業的競爭力到底來自哪裏?

  說老實話,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一家企業僅僅是靠着跟風、追隨、模仿起家,尚未系統的建構自身的核心優勢,也許一時半點會解決相關的溫飽,但大浪淘沙、激濁揚清萬一形勢突變,遭遇到也只能是夭折的命運,不幸就是其典型的標誌符。誠然,企業的競爭力離不開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等特定客觀條件的演變和調整。但更多的是在立足自身的前提下,能否有效把握行情的趨勢運轉能力,同時在審時度勢前提下以整合資源和突破創新爲雙翼給自身一個準確的定位,纔是考驗企業真正命門的關鍵。

  就拿成長型企來說,一段時間以來,我接觸到的許多老闆都是面色暗淡,愁眉緊鎖,這幾年由於所處行業的疲軟帶給老闆們更多的是身體和情緒反映上的胸悶和心悸,但我認爲,這不應該成爲被動強調客觀尋找自身退路的理由。即使有也僅僅是空洞的說辭。因爲市場是不相信眼淚的。

  就目前來看,成長型企業的發展歷程,其戰略應有其相應的發展導入模式:

  一、 企業結構薄弱處。顯然,取長補短應該是每個企業都明白的通俗道理。目前對於一些正在成長中的企來說,風浪兇險前景莫測。因此根據產業結構變動以及相應出現某個局部或某一方面的薄弱處來合理佈局,制定本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和措施,就顯得大爲強迫。最關鍵的在於企業應設法成爲產業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獲得相對穩定的發展。當然,這一戰略又可以有幾種選擇:一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中產品變動的總體趨勢及本地區的情況,選擇處於上升、擴展階段的細分領域,確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二是根據本地區產業結構的特點來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三是進入新興行業,在前沿領域尋求變得優勢及發展的機遇。

  二、 企業資源的拓展處。中小企業通常會比較依賴本地區所特有的社會資源和人脈優勢。這些資源優勢有時相對單一和區域特徵明顯,但有其進入的可控性和便利性。如一些地區的特色生產基地等。

  三、 生存夾縫的求索地。生產經營中,除少數技術集約型中小企業外,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設備水平、技術開發能力都比較低,一般難以在同類品種上於大企業直接展開競爭。在夾縫中求發展的戰略,就是選擇產品市場開發的結合部或邊緣地帶,找到競爭較弱同時又具有廣闊前景的某些間隙,開拓企業的發展空間。

  四、 依附經營的結合點。所謂依附,就是把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於發展相對固定的納入或嫁接在某個大企業或企業集團上,成爲這個大企業或企業集團系列化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專業的生產與開發服務。選擇採用依附型經營戰略的好處在於中小企業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供銷渠道,產品的開發方向較爲單一、明確,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市場激烈競爭的壓力:另外還能通過協作的關係進行聯合開發,依靠大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和實力,突破自身在資金、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制約。

  總之,如果企業僅僅象過去一樣在盲目推崇戰術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忽視或根本沒有注意到戰略定位的重要性,或者就如同溫水裏的青蛙一樣看不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慢慢的,逐漸升高的水溫最終麻痹的是搏擊的力量和進取的鬥志,接下來很顯然,在市場的大幕上,只會演繹一場又一場的悲劇,而這方面的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

  熱點推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