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踢人物傳】嶽雷:“誨人不倦,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第六期)


【編者有話】
       第的《挨踢人物傳》伴隨這五一假期與大家相約而來。本期的嘉賓擁有15年的IT職場經驗,他的第一份工作才幹了1個多月就被炒掉,挫折沒有讓他一蹶不振,反而讓他認清了自己的道路,完成了從運維工程師、售前工程師、架構師到微軟解決方案中心經理的職場蛻變。快來看看TA是誰——

【本期人物檔案】
  個人信息:   
  51CTO賬號:yuelei
  姓名:嶽雷
  性別:男
  生日:1976年1月
  所在地:北京
  關鍵詞:微軟MVP

  職業信息:
  從業時間:1998
  行業:系統集成
  公司:北京榮之聯科技有限公司
  職位:微軟解決方案中心經理
  關注技術:Active Directory,Exchange,Lync,Forefront,Syetem Center,存儲,服務器

【嶽雷的聯繫方式】
  新浪微博:@51CTO-嶽雷
  郵箱地址 :  [email protected]


      


【嶽雷是這樣的人】

【挨踢人物傳】嶽雷:“誨人不倦,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

【小序】

         今年2月份,我接到了51CTO挨踢人物傳的邀請,把我的一些故事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接到邀請後的第一反應是太不靠譜了,我自認目前還沒有寫傳記的資格,一提到傳記,不知怎麼搞得我就會聯想到大人物,聯想到追悼會…..不過後來仔細想想,咱這十幾年的IT生涯裏,經驗談不上,教訓還是很多的。哪怕朋友們從我的教訓裏總結反思,避免再走彎路,那也是很好的,因此就有了下面的這篇文章。

【正文】

一  選擇合適的技術方向:
        1998年7月,我拿着畢業證離開安徽農業大學,開始南下深圳,邁出了職場的第一步。我選擇深圳並非是我多少具有勇氣,多麼有開拓精神,多麼喜歡冒險,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有一個親戚在深圳,基本沒有後顧之憂。

        去了深圳後,我一邊按計劃在親戚家蹭吃蹭喝,一邊開始盲目地找工作。經過了人才市場一個月的風吹日曬,我終於在臺灣大衆公司找到了一個助理工程師的職位,開始了我不成功的硬件工程師職業生涯。

        入職後不久,我就發現硬件工程師的職位非常不適合我。我動手能力很差,拿電烙鐵在主板上指點江山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往往是還沒把一個芯片焊好,手裏的螺絲刀已經把主板喇叭給弄短路了。我暈頭轉向地堅持了一個多月,悲慘地發現動手能力的培養真的不是光靠下決心就能搞定的,看着同事們在主板上閒庭信步,遊刃有餘,一邊八卦一邊幹活,我心裏真是忍不住的羨慕嫉妒恨……

        不過即使如此,我也沒動過跳槽的念頭。當時抱着好死不如賴活着,騎驢找馬的念頭,我是準備在大衆混上一段時間再說。可惜大衆不這麼想,我入職1個半月後,我的領導就看清了我的潛力,非常果斷地把我給炒了。我當時腦海裏一片空白,交代了幾句場面話就落荒而逃,重新投入到人才市場的求職大軍中。

        又過了漫長的半個月時間,我終於找到一個新的工作。一家香港印刷品公司聘用了我,職位是網絡工程師。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做的其實是系統工程師的角色,工作重點是維護域控制器和Exchange5.5。也捎帶着維護客戶端,順便處理綜合佈線,還得兼顧着把路由器也管起來。

        選擇這個工作主要是被當時的部門副經理給忽悠了,他當時給我打電話時,夾帶了大量的英文單詞對這個崗位進行描述,例如:我們現在有一個project,要在兩個Exchange site之間做Connect,不是做join,是做Connect。要求兩個Domain之間沒有Trust….說實話我一句也沒聽懂,只是感到這個崗位很莊嚴,很正式,是有前途,因此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到了網絡工程師的行業中。

        真正入行後,才發現網絡工程師這個職位還是比較適合我的。我上手很快,短時間內就把日常維護任務基本都學明白了。關鍵是我對這個職業非常感興趣,學習起來不覺得枯燥。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有了可持續學習的基礎。當時部門裏有兩個人對我幫助很大,一個是湖南人向羣,他教給我很多知識。從NT系統的安裝部署,到網線的製作,算是我的網絡啓蒙導師;還是一個是香港人Eric,我們的部門leader,他教給我的是學習方法。Eric每月會允許工程師購買技術圖書,書買來之後,Eric會讓圖書的申購人給出一個閱讀計劃,看看多長時間可以讀完。

        剛開始大家都亂說一氣,閱讀計劃很不合理,我有一次提出一週可以讀完一本英文原版技術書…Eric把大家的時間都一一記下來,到期後會逐個覈實,向你提問,看看是是否完成了閱讀計劃。如果沒有完成,每個回答不好的問題罰款10元,中午大家拿着罰款一起FB。大家被罰了幾次之後,基本上閱讀計劃就很靠譜了,計劃的合理性增強了很多。在這個和諧的團隊了,我選擇了自己的技術方向,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職業道路。

小結:理論上講,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哪個方向都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實際上對技術人員來說,如果選擇的技術方向和你的興趣愛好不吻合,那可能你很難堅持太久。畢竟,光靠毅力對學習,而且年復一年地學習,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不可承擔的負荷。還是選一個你喜歡的技術方向吧,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你纔會持續學習。


二  正確對待職業認證
        成爲網絡工程師之後,過了大約半年時間,我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小小的瓶頸。當時日常工作我已經能夠應付,自我感覺掌握了很多零碎的小知識。但缺少一條線把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怎麼才能突破這個瓶頸呢?我當時缺少經驗,有些迷茫。

        這時,Eric帶來了解決問題的鑰匙。Eric告訴我們,微軟有一個MCSE的認證,內容很不錯。他已經在美國考完了,建議我們也去參加考試。Eric給我們帶了幾套模擬題,大家試着做了一下,結果真的慘不忍睹。1000分滿分,大家基本都是200-300分之間。考慮到題目全是選擇題,即使亂蒙亂填,基本上也有四分之一的命中率,因此大家基本沒做對幾道題。做完測試後,大家看看全英文的試卷,回想起題目中知識點的全面程度,基本上心裏都是哇涼哇涼的。

        依我的想法,這種考試已經遠遠超過了我的能力,我還是等等看,等我的能力可以和考試相匹配了再去考試也不遲。其實絕大多數的同事想法和我差不多,只有一個人例外,就是向羣。向羣也知道考試的難度,但和我們不同的是,他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而且從當天開始執行。

        當年MCSE剛剛引入到中國,國內的參考資料非常少。向羣的學習計劃很簡單,做實驗+做模擬題。一邊搭環境做實驗,一邊去國外論壇研究題目。過了兩個月,他告訴我們要去考試了。我們當時都認爲這傢伙肯定是白白去送錢,但還是假惺惺地說了一些預祝考試順利之類的話。沒想到的是,向羣考試通過了!這下可太刺激我了,這相當於一個屌絲一下子變成了高富帥,太讓我不能接受了。我當天就把向羣的資料複製了一份,沿着向羣的學習道路走了下去。

        學習了兩個月之後,我也通過了第一門MCSE考試。隨之而來的收穫還有兩個:一是把之前掌握的知識點串了起來,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二是堅定了學習信心,認識到很多東西的學習難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第二點尤其重要,很多情況下我們遇到困難時,會把遭遇困難的可能性想象成必然性,進而把必然性想象成合理性,從而爲自己止步不前找到理由。經過MCSE考試,我認識到,當你勇敢邁出第一步時,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

小結:職業認證考試的價值不在於證書,而在於學習的過程。通過認真的學習,你可以更好地掌握產品,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果僅僅爲了獲取證書,那我就會認同很多人的觀點:這個證書一點用都沒有!

三  學會分享
        在深圳入行網絡工程師後,2000年我來到了北京發展。在北京的十幾年間,我基本堅持了微軟產品的技術方向,從一名運維工程師逐步擴展到了實施工程師,售前工程師,架構師,解決方案專家等角色。目前我所負責的微軟解決方案中心,可以承接所有的微軟產品實施,可以對Lync,Sharepoint,CRM等產品進行定製開發。在這段時間內,我的心得是要學會分享。

        2000年我就開始在長城計算機學習開始做兼職講師,講授NT4。初次登上講臺時,我口乾舌燥,頭腦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說起。但度過了早期的適應階段後,我很快就體會到了分享的樂趣。我喜歡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經驗教訓,分享給後來者,避免他們重複走彎路。在講課的過程中,既可以分享知識,也可以交到朋友,還能儲備人才啊。

        我現在的很多同事,都是當年的學生,算是個意外收穫。培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知識儲備的要求提高了。很多知識點,你可以在工作中已經掌握了部署配置的方法,但要在課堂上進行準確的描述,不查查資料是不行的。當你花45分鐘講一節課時,基本要被迫學習2個小時。長此以往,你的基本功也就練出來了。

        2008年,我開始通過51CTO博客進行分享。說實話,剛開始寫博客時,我是很有點私心的。我寫博客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用來申請MVP,還有一個是爲了輔導學生。你想啊,如果不寫博客,不同的學生可能會重複提問同一個問題,有了博客後,遇到類似的問題請學生翻翻博客就搞定了。開設博客後,兩個主要目的都達到了,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穫。通過51CTO博客這個平臺,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技術愛好者。現在,我的一些商務合作伙伴,也是通過51CTO博客認識的。

        現在由於工作和原因,寫博客的時間比以前少了,但我開始使用新的分享模式。4月底,我將通過51CTO的線上語音平臺和大家分享Exchange系列知識,我會介紹Exchange的規劃設計,部署配置,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最佳實踐,將一些項目中的經驗教訓通過語音平臺展示給大家。

        其實,無論用哪種分享方式,只要適合自己就好。分享的過程中,你會收穫知識,收穫朋友,收穫平臺….套用馮小剛導演的一句話,學會分享,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

【結語】

       每個IT人走過的路都不可複製,但可以參考。希望大家從我的分享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彎路,早日成功!
                                                                                                               
                                                                                                                                      2013年4月21日    嶽雷


【相關閱讀】


【下期預告】

第7期《挨踢人物傳》將在2013年5月30日發佈
下期的嘉賓是總監級別的版主哦~


快捷通道:
查看全部"挨踢人物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