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三省”正解

相必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就是告誡我們要經常的反省、檢討、及 時的修正糾偏,但反思什麼檢討什麼呢?原文已經告訴我們了,在《論語·學而》中這樣寫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 乎?傳而不習乎?這就告訴我們了做人做事的一個態度:忠、信、習。

      “爲人謀而不忠乎?”是做事的態度和出發點,就是我們在爲別人做事的時候是否盡心盡力(即“忠”),學會了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則是 爲人的立場,我們對朋友是否坦誠相待?當然,孔夫子時代的“朋友”與今日之“朋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古人云:同師爲朋,同志爲友,在古人眼裏,“朋友” 二字堪比千金之重,絕對百分百的志同道合,好無陳染的“知己知音”,一旦以“朋友”相稱足慰平生,但今天的“朋友”似乎更加的通俗,更加的大衆化,也越加 沒有什麼含金量,可見“朋友”已經貶值了,話題似乎已經扯遠了吧。
      “傳而不習乎?”的解釋似乎莫衷一是,記得前些時間翻看最近的中學教程,裏面的翻譯是: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已經溫習過,百度的解釋同上,如此解釋真是謬之 大焉。姑且不去說儒學的核心體系,單從句式上我們來分析,前兩句皆由“我”出發,當我“爲人謀”時如何,當我“與朋友交”時怎樣,接下來自然是當我“傳” 時應該怎麼做,這句話我們不妨可以理解爲:我們傳授給別人的知識是否檢驗過?
     郭翼《雪履齋筆記》中也說道:曾子三省,皆指施與人者言。傳亦我傳乎人。傳而不習,則是以未嘗躬試之事而誤後學。
     如此看來“傳而不習乎?”應該是說給“爲師者”聽的了,但不知今日之師是否可曾捫心自問?言行不一,品行分離,誤人子弟者,蓋不鮮矣!如此看來,我們中學教程編訂的老師們也傳而未習吧,疑惑也是直接百度否?
      既然我們理順了“吾日三省吾身”的緣由,弄明白了曾子到底是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就要把他老人家的意思領悟透徹,還得去實踐,去驗證,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勇敢地積極地“三省吾身”,我們纔可學有所成,學有做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