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业的崛起,掀起电脑培训热潮

软件外包业的崛起,掀起电脑培训热潮
      据IDC发布的报告,2006年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IDC认为,三至五年内中国内需市场仍然会有较高增长。全球软件外包业的市场转移和中国软件外包业的高速发展趋势掀起了国内电脑培训市场的热潮。 于此同时,各种电脑培训机构经过市场的重新洗牌后,也逐渐形成了以北大青鸟为领导的电脑培训市场格局。
 
  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崛起之路到底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信必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嘉和策略及业务拓展部副总裁林为千,作为全球领先的软件开发和全球化提供商,信必优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他们表示,十分看好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但在此轮经济崛起过程中挑战仍然非常大,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崛起必须彰显中国特色。
 
  特色一:开展深度交流文化理念并重
  林为千认为,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崛起需要有海量专业软件人才的支持,但就目前从业人员状况而言,对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法律、科技前沿的系统深入学习比较欠缺。虽然中国加强了英语普及教育,但与国外客户在文化及理念上的沟通仍然存在很多障碍。
 
  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蹒跚前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欧美等国家出于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的考虑把某些项目移向中国市场;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国内软件外包服务商也开始把触角延伸到国外,并通过收购、设立分支机构等策略“走出去”。软件外包业的国际化趋向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在中国软件外包业崛起的契机中,必须广泛开展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为企业营造文化和理念深度交流的环境和机会,在企业服务本土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寻找平衡点,最终实现文化的有效融合,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特色二:寻求高端合作提高品牌意识
  软件外包业的市场占领和基地建设需要一流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客户合作关系对于服务商来说非常重要。总裁徐嘉在采访中透露,在寻求合作伙伴时优先选择拥有高新技术的公司,在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中优先兼并或收购此类中小企业尤其是由海归人员创建的具有西方文化、思维的此类企业,以保证在服务质量上快速进入高端,达到国际化标准。
 
  事实证明,在公司13年的发展历程中,信必优完成了一千多个项目,并且80%以上的工作都是与曾经服务过的高端客户合作完成的。副总裁林为千告诉记者,信必优公司响应政府和相关组织的号召,打出“3C”战略树立企业品牌。“3C”分别代指国家(Country)、城市(City)和公司(Company),其理念是企业把为国家服务放在最重要位置,以此带动为城市和企业自身利益服务,“3C”战略减少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市场的阻力。以此为鉴,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市场上培育优质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特色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水平
  勿庸置疑,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人才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市场上找既懂英语,又懂技术的应聘者很难。”中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有滞后性,思维方式上缺乏创造性,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出现断层。徐嘉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有长远的规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软件外包公司与一些名牌大学软件专业签有合作协议,并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人才的本土化供应。
 
  软件外包企业的专业化依靠专业人才,在这次机遇中,不能短视地认为中国的软件外包只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寻求产业链的下游市场。林为千表示,软件外包应力争全球话语权,确立产业在软件研发等市场细分的尖端领域的独有地位,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拒绝第二次成为制造业大国。不能只作软件加工厂,而要力争做真正的世界级软件实验室。
 
  机遇俱备还欠政府东风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崛起需要行业自身的发展成熟,也需要政府创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政策方面,政府已经规定15%所得税的优惠税率。另外,商务部已经宣布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国家开发银行也将提供50亿元贷款,用于各地软件外包基地和企业的基础建设。但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崛起仍需政府助推。徐嘉坦言道,有效控制成本是企业运营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国市场上影响软件外包业成本的因素很多,如软件外包企业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企业在租金方面的成本增高等等。
 
  此外,软件外包业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国知识产权法虽已与国际接轨,但执行力较差。记者了解到,信必优在英国在著名的保险公司购买了高额的项目责任保险,来最小化客户所受的风险,但国内的保险公司尚无为软件外包业保险的理念。企业呼吁,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另外,中国缺少驻欧美的软件外包行业商会。其他国家中较大的行业协会有美国的USITO和印度的NASSCOM,它们在本国软件外包业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中国在软件外包产业的崛起过程中,政府要汲取国外成功经验对行业协会的作用予以重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