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裁員潮”的一點思考

下午跟領導在聊起下週項目的事,突然一個同事跑進來問:兩個程序必須走一個嗎?領導無奈的回答:預算不夠,必須走一個,但不用擔心,下下個月你部門還可以進一個。突然想起一個詞--裁員潮。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看起來高大上的IT行業正在經歷這一過程。晚上跟朋友聊起這個事,才感慨薑還是老的辣。從這位老IT的話語中,也感受到了這個行業的變革。

細細梳理,才發現這次的裁員潮也是有原因的。主要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互聯網的燒錢邏輯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單一的融資燒錢模式讓上半場活的很好的大廠也不得不縮緊腰帶,減員增效。只要有PV,UV,故事,情懷就能在資本市場上融到錢。而融到錢之後就是不斷的燒錢,從最初的ofo倒閉,到後邊的大廠裁員。就會發現一點:好的商業模式跟持續盈利的能力纔是一個企業被不斷投資的前期。

別人的錢花起來總是會不心疼,而自己掙到的則不會是這樣。因爲當你體會到掙錢的艱辛,你自然就會想到節省的意義。而互聯網前期都是在花投資人的錢,而相應的項目積累,回款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沒有落地,那後續的投資就難以爲繼。相當於讓一個一直大手大腳慣了的人突然要學會節省,勢必會有些難度。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純技術人員的大量減少

IT系統前期都是一個建設期,而當建設期過去之後。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的開發人員了。相應的運維外包,線上運維,遠程運維的技術勢必會攤薄企業的IT運營成本。純技術驅動的公司會逐步讓位給商業模式有很好閉環的公司。純關係驅動的公司也會逐步讓位給那些對客戶業務有深度理解,幫助客戶持續盈利的公司。

AI的興起,會大大減少基礎技術人員的數量。同時AI的出現,將會加速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同時將一些高新技術應用到傳統行業,從而解放很多人工的重複勞動。算法只是一種規律,訓練算法只不過是想讓這些規律無限的逼盡真實。而相應技術架構,業務邏輯梳理,策略制定運營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又會大大增加。簡單來說,不是要跟一個懂技術的人聊技術實現,而是要跟一個懂商業的人聊客戶的掙錢邏輯。因爲這一塊,客戶要比我們懂很多。

之前做技術的時候,總是覺得客戶不懂技術,好忽悠。而當轉爲售前之後,發現不是這樣的。客戶考慮的更多的是一種平衡,技術能實現更好的效果,就讓技術去做,而技術實現不了的,人的價值跟意義也非常重要。

可以預見,在這次裁員潮中,首先危險的可能就是程序員了,因爲開發完成一個系統,若系統可以上線正常使用,那你的價值就不復存在。反觀現實,你能說某公司的推薦算法就一次要比另一公司的推薦算法更好嗎?更何況,技術運營到一定程度,還是會有一些策略的參於,而策略的制定這一塊就是要考慮到一些實際情況。不是你整天在公司敲代碼就可以搞明白的。

技術人員的轉型方向

由於自己之前做有5~6年的技術,曾經也十分驕傲自己在技術上所取得的成績。但轉型之後,發現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做技術的時候,一直就想着自己的技術最強,可以在公司達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轉型之後,就覺得要培養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而獨當一面,這裏邊涉及到技術,但更多的是溝通,協調,運作(也可以通俗理解爲“求爺爺告奶奶”的能力)。通過自身的努力,綜合運用各項資源達到幫助銷售的目的。

做技術的時候,就覺得讓直屬領導滿意就行了。而售前,更多的是要讓銷售滿意。在跟一些銷售深聊之後。發現,現在的銷售真的很不容易,約到一個客戶真的是難上加難,而售前在與銷售一起去見客戶的時候,如何根據已有信息,通過技術細節來發現項目的關鍵點,纔是能夠幫到銷售成單的關鍵。

還有一點,技術型售前不要老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裏,多跟銷售一起去跑跑客戶。多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業務,匹配業務方案纔是售前成長的最快路徑。

技術人員的轉型 方向可以是運營,銷售,售前,測試,產品。而這些工作都是要有許多協調,溝通的能力。如果轉型這些方面,還是要多看書,多畫思維導圖,梳理相關的重點,規劃好下一步的方向才更爲重要。

最後想說的是:不要把客戶當傻子。在現在的環境下,客戶都能夠從各種渠道瞭解到你真正賺了多少錢。所以,多認真下來,任何時間,把客戶當傻子的人都走不遠。之前做技術的時候,總覺得客戶怎麼連這麼點技術都不懂,後來慢慢明白:不是客戶不懂,而是他們把精力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了。或者更極端點的說法:客戶懂了,那還要你幹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