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黄埔十四期(二)----"十四 · 一"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冬  武汉分校

黄埔十四期的甲级生们刚刚入学,便将面临一次不小的考验。

新生报到伊始,一总队的同学们突然接到校方命令,指示将这批学员的学籍划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这下子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谈到这里,大概先要简单介绍一下本校与分校的历史渊源了。

自1924年黄埔建校至今,军校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起迭兴衰的历史波涛不知多少。可始终名声昭著,延续不衰,师生相继,并以慷慨牺牲、抗敌有功而为国人所钦仰。黄埔最早的校名,除第一期开学时的军校正门校名横匾保留至今外,实际却历经多次更改与变迁。只因校址最早设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才一般被人们简称为“黄埔军校”。可是历来以军校名义对内对外发布的文告、宣言和出版书、报、刊及学生教科书,则从来不用简称,而用全称。军校曾四迁校址,八易校名,且有分校设于中国中原、西南、东南和西北各省。

为理清思路,则现以表格示下:

如前所述,黄埔十四期最先招录的这批甲级生,在其报考时规定为大学及专科毕业,或高中毕业者且接受过学生集中军训的人,则在首批录取的学生中,从京,沪,平,津等地而来的流亡大专学生便占据相当比例。其素质原本就优异,再加之南京本校以精神,思想,军纪,生活及步兵科教育最为严格与充实;而炮兵,工兵科学校则因系专科学校,在本兵科师资,设备,武器,装备,教材,训练方法等方面也均属一流。则这批十四期的学生们便得以凭借其本身的素质加之优良的教学环境,而在今后大有作为了。

十四期首批被录取的学生们于1937年12月1日在武昌左旗营房报到编队后,即渡江至汉口桥口营房暂驻。不久便被分派至位于武昌郊外南湖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武汉分校)接受教育。但当同学们得知自己被改分到二分校后立即便炸开了锅!想想也是,大家原本都是慕“南京本校”之名而来,好不容易通过了层层艰难考验后,结果却变成了在分校学习。这实在有些叫人难以接受。于是大家便开始自行推举几位代表,首先向武汉分校主任--李明灏将军陈情,表示不愿被划到二分校来。

另一方面,他们又向南京本校的教育长--陈继承将军请求,仍按原招生公告之规定参加本校的教育。这一举动在平日里也还罢了,但在战时即算是违抗军令的行为。即便拉出去枪毙也不为过。但毕竟本校校方还是通情达理的,大概过了半月有余,在张志俊区队长的带领下这些甲级生们如愿以偿的返回本校受训,并被编为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四期一总队步(兵)科”。而这批黄埔生们在今后也都将会很骄傲的称呼自己为“十四一”!

日后当他们毕业之时,校总队长 成刚 将军的一段训话其实很精准的概括了“十四一”的特点:“当你们入校之时,你们便打赢了为民前锋的第一仗。因为你们之中,除高中同学外,更有大专及留日留美同学来归,开创了知识青年从军的先河,彻底打破了好男不当兵的错误概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