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與嘉峪關:到底誰是“天下第一雄關”?

衆所周知,北京周邊的長城天下聞名,以居庸關和八達嶺更爲被人熟知。

而其中的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它和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

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居庸關關城所在的峽谷關溝,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爲險要。而就在關溝,設立了拱衛北京城的四大重要關卡,四個關口分別是南口、居庸關、上關和八達嶺。

居庸關長城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鬱,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爲燕京八景之一,稱爲“居庸疊翠”。居庸關居庸關的中心還保存着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雲臺”。在元朝時,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於元末明初被毀。三塔被毀後,在此臺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於清康熙年間被火焚燬,只剩下這個基座——雲臺。雲臺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姿態傳神;還刻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組成的佛經。

而就在居庸關關城之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字體雄渾而有力。

但是,去過甘肅嘉峪關的朋友肯定也知道,就在西塞邊陲的重鎮嘉峪關的羅城之上,也掛着一塊“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

那爲什麼會出現兩個“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呢?到底誰纔是第一呢?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爲“天下第一雄關”。

那麼最早記載嘉峪關有“天下第一雄關”匾額是在什麼時候呢?

嘉峪關關城西門外矗立着刻有清朝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肅鎮總兵李廷臣書寫的“天下雄關”四個大字的石碑。而在清道光年間,林則徐由於遣戍伊犁寫就的日記性文集《荷戈紀程》中記載:“今晨起行,餘策馬出嘉峪關,先入關城。城內有遊擊、巡檢駐紮。城樓三座,皆三層,巍然拱峙。出關外,見西面樓上有額曰天下第一雄關”。

這是目前所知有人親眼目睹嘉峪關懸掛“天下第一雄關”匾額的最早記載。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駐節肅州,發現嘉峪關失修已久,邊牆四處坍塌,下令整修,親題“天下第一雄關”橫額。

有人寫詩記錄:“左侯昔日受降歸,釃酒臨關對落暉。額書六字神飛動,想見如椽大筆揮。”(《午陰精舍詩草》卷七)。

由此可知林則徐所見的匾額,此時已經不存,左宗棠又重寫了一幅。左公所寫匾額亦有人親眼目睹,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溫文英因組織救國運動赴京請願,被髮配新疆,他在《崑崙旅行日記》中雲:“餘與折君登沙坡上見關外三面皆高山環抱,一面則雄關屹峙,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慨,誠險要也。回望關上城樓三層,額書天下第一雄關”。

如今嘉峪關的“天下第一雄關”匾是1988年至1990年修復西門關城城樓後掛的,當年左宗棠所書的匾額在1924年被軍閥馬仲英部拆毀城樓時丟失。

那麼居庸關什麼時候有的“天下第一雄關”匾額呢?

據記載,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五月初三日,有一位叫錢良擇的旅行家隨軍前往蒙古,寫了《塞外紀略》一書,記述了這次旅行的途中見聞,他寫途經居庸關時寫道:“初三日甲戌,天晴無風,山行竟日。石路崎嶇,時蹶馬足。兩峯壁立,中爲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極。十五里至居庸關城。城門額曰天下第一雄關,蓋京師北面之極衝。”

居庸關城門上有“天下第一雄關”題匾爲錢良擇親眼目睹,當不爲虛。

但據稱,明朝中葉也稱居庸關爲“天下第一關”。據說,在居庸關南門外馬神廟東南的山坡草野中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立的“重修隆慶衛儒學碑記”,碑記中稱居庸關爲“東連古北、遼海,西接上谷、雲中,南通京師,北枕永寧,爲京師之北門,乃天下第一關也。”此碑文收錄在《西關志·卷十》。

當然了,話說回來,這些像“天下第一雄關”或“天下第一關”的美稱並非官方命名,也無需官方認可,官方文件中也多不列入,只在坊間流傳或刻在碑文中或寫在匾額楹聯之上、方誌藝文之中。很多情況下,這些美譽即不知其源頭始末,也不知其作者。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明朝中葉書寫的“天下第一關”匾額也舉世聞名,相對於居庸關和嘉峪關來講,只是少了一個字,但也是另一個“第一”了。

所以,中國現存長城中,竟然出現了三個舉世聞名的“天下第一”,這也算一種奇觀;這不僅說明三個關隘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也顯示了長城這個偉大奇蹟的獨特魅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