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八景:真正的“老北京”發祥地

房山區位於北京西南部,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界處,三分之二以上爲山區和丘陵。

西周燕國曾設都於境內;秦爲上谷郡;漢爲良鄉縣。

又《天府廣記》載:“房山縣在州城西北四十里,本良鄉、宛平等三縣地,石晉以其地逼遼,未有縣,金析置萬寧縣,以奉山陵,後改奉先縣,元改房山縣,屬涿州。明固之。”

在房山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蹟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古塔總量爲北京第一。

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稱爲“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曆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爲“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然而,除此之外,在享譽世界的“燕京八景”之外,房山也有自己的“八景”。

“房山八景”包括:

一、大房聳翠

大房山是境內的主要山脈,區因此而得名。約在原縣城西30公里處。山上佈滿松林,遠眺蒼綠,故名“大房聳翠”。

二、上方山寺

上方山在房山區境內的嶽各莊,是大房山的支脈,山上有九洞十二峯和以兜率寺爲中心的七十二茅庵等古蹟。兜率寺位於上方,又名上方寺。

兜率寺爲七十二茅庵的彙總點,也是全山最大的一處寺院。

寺倚山而建,殿宇巍峨,周圍樹木成蔭。

此寺建於唐初,明朝嘉靖、萬曆年重修。如今廟宇已廢。

(三)雲水奇觀

雲水洞位於上方山兜率寺西南約4公里處,洞前有大悲庵一座,殿宇三間,內有壁畫,約創作於明代晚期。

雲水洞洞口向南,洞深620米,由7個洞穴構成,間有天然小門。第一洞內洞頂倒懸上萬蝙蝠,名曰“蝙蝠洞”。第二洞以後各洞內均佈滿鐘乳石,形態各異,呈現奇景。

四、西天勝概

“西天”指小西天,即石經山,位於房山舊城西南20公里處,這裏又有“北京的敦煌”之稱。因爲山中的9處洞穴及山下雲居寺旁的壓經塔宇藏着從隋至明上千年間'存留下來的大量佛經石刻。

雲居寺建於隋唐之際,寺院原規模很大,依山建有五層院落,六進殿宇,正殿旁有配殿,旁院爲客舍別院,寺內南北有二塔。

抗日戰爭時期,寺院毀於炮火,僅北塔留存。此塔高約30米,下部平面呈八角形,塔內有磚階上下。此塔四周各有3米高的石塔各一座。據說當年寺前有泉溪,四周樹木鬱鬱蔥蔥。

五、紅螺三險

此“紅螺”非懷柔縣紅螺寺之“紅螺”,而是指上方山東30裏的紅螺洞。其三險爲沿九龍峪至雲會門爲下

險;再從此出發,路則更險,至紅螺洞爲中險再上半里,經鬆棚庵至觀音洞爲上險。

路上山勢險峻,山峯如戟,山路苦陡,被人稱作三險。

如今,紅螺三險成爲北京戶外十大登山路線之一。

六、孔水仙舟

此景位於房山舊城西北雲蒙山南麓的一座天然石洞內。

“孔水”是因爲洞口由人工砌築,幽深難進,而洞內有水,乘舟而人,猶人仙境,故名。

洞內石壁上刻有經文和佛像,依巖開鑿共有6尊,與雲崗、龍門石窟相似,據說刻於唐代,石面多已漫漶。洞內曾出土唐代金龍及動物化石、鐵器等。

洞外建有萬佛堂,內有“萬菩薩法會圖”漢白玉浮雕。

此處爲房山石經早期的刻經地點。

七、金山香水

指房山舊城西南10公里的金山寺,內有香水池,清氣芬馥,時時襲人。寺建於金代皇統年間。

八、白水異漿

“白水”爲白水寺,位於房山舊城北10公里的歇山岡半山腰。

建寺年代不詳,明末已坍塌,僅存無樑殿座。白水寺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好,北倚高山,南面白水河,安臥於花木掩映當中。

寺內供奉有三尊花崗岩石雕站像,中爲5.8米高的釋迦牟尼佛,結構豐滿,面容安祥。左右爲二脅侍阿難和伽葉。明代成化三年(1465年)重修時,曾在修像上覆以泥皮彩繪,今已剝落,且因香火之故,體有薰烏。據說此像與地面爲一整體巨石,是目前北京保存的最大石佛像。伽葉頭部曾被破壞,近年經重造後復原。

白水寺內的大石佛,由整塊石頭雕成,頭上爲圓形的屋頂,由整塊的石頭逐漸內縮砌成,外形爲半圓形。

此三尊佛最初位於一座無樑殿內,坐北朝南,重檐廡殿頂,磚石結構,平面是正方形,穹隆頂,中央雕有龍頭藻井。今日所見佛殿,其頂僅爲半圓形,而無龍頭藻井。

早年前,寺後山上有一山泉,相傳因近此寺而法力大增,可祛病治疾,故稱“白水異漿”。

遺憾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泉水逐漸枯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